張亞榮 通遼職業學院信息技術系
伴隨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科技興國戰略的進一步實施,農業、工業、科學、國防和教育等都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計算機專門人才。高職院校承擔這這一重要的人才培養重任,根據調查研究,計算機行業良好的就業前景及薪酬待遇吸引了大量高中及中職畢業生。他們迫切需要進入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獲得學習和培訓的機會。此外,由于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掌握過時技術需要及時更新,以使自己能夠與最新的技術同步。因此分析現狀和做好市場調研是建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宗旨是服務地方經濟,培養的人才要為地方經濟發展做貢獻,建設一個好專業,離不開生源,因此做好招生宣傳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筆者建議除了在學院網站通過招生簡章做宣傳外,還應該安排走訪當地高中和一些中職院校做宣講,使即將參加高考的一些學生了解學校,了解專業,了解專業就業前景等。
專業建設離不開課程建設,課程是專業建設的內涵;計算機應用技術所涉及的軟硬件資源不斷更新,就要求課程及其內容要不斷更新,修訂、制定該專業的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是建設專業的核心,要做到每年申報各級各類精品課程,真正做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好地應對崗位需求。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是培養計算機方面的技能型人才,要求學生具有極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中,要求專業教學團隊深入開展教、學、做“一體化”[2]的教學研究,從教學形式上的一體化向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各環節的一體化深入轉化,真正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一體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目前高職院校各專業都有各級各類比賽,通過比賽可以發現不足,從而很好的改進這些不足和差距,要求教師從備課、教學,指導大賽等方面不斷提升教師專業技能,更好應對各級各類大賽的指導,同時,也對專業實訓設備提出新的要求,真正做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建。
學校的教師多數都是師范類高校本科畢業生或碩士研究生,有著極強的理論水平,但都缺乏一定實踐能力和企業工作經歷,但,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有和企業合作辦學的情況,我們可以通過派教師到企業掛職,將教師培養成真正的“雙師型”教師,另外,也可以把企業的精英請進校園來,為我們師生做短期培訓或講座等,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更好地為專業學生服務。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核心技能需要實驗實訓室做支撐,那么實踐教學環節顯得尤為重要。其中硬件的配置,軟件的版本都是實驗實訓室建設的主要內容,良好的實驗實訓環境能夠為本專業學生完成畢業設計,崗前培訓、頂崗實習甚至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
人才培養方案對于專業建設來說具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但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市場對人才的崗位要求的變化需求和專業特色,要不斷的更新和修訂,包括人才培養的規格、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的更新、課程體系的調整等方面,體現專業的特色和適切性。
要實現對學生的考核全面、科學、有效,就必須改革專業相關課程的考核方式。要加大過程性考核的比重,把平時作業、課堂表現、平時實訓成績等綜合考慮在內,合理安排各部分權重,并且以實際應用為指導,真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盡可能參與起來,達到推動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提高技能水平的目標。
教材是教學指導思想、培養目標、課程基本要求的具體體現。每個學校的學生信息水平的高低都在明顯的地區差異,另外不同學校的教學安排、學時設置也存在較大不同,所以編寫符合自己校情、學情的教材是切實推進課程改革,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教材的編寫及使用,首先是對傳統教材的一種創新、突破;其次,適應了“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能較好地滿足學生課前預習、課后自主復習、強化的需求。因此,教材改革[3]對加快促進當前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勢必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當然不是所有的課程的教材都由老師自己編寫,不能自己編寫的教材最好選用高職高專系列,而且是要求配有教學資源,方便學生自學、預習、復習等,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