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王浩然 張凌瑞 焦向明 華北電力大學
前言:裁判之于籃球運動就如法官之于這個社會一般,隨著籃球運動的廣泛普及以及運動條件的提升,大量的籃球賽事急需一大批高水平的籃球裁判人才。再將目光著眼于大學校園,每年籃球賽事數量居各項運動首位。因此,各個高校也同樣需要相當數量的籃球裁判及一套專業的高水平籃球裁判訓練方法,使高校的籃球賽事更加公平公正。
對于華北電力大學這所工科院校來說,本校有執法籃球比賽能力或擁有該專業技能的學生數量微乎其微。數量上體現出的問題導致籃球賽事質量上的諸多不足。每場比賽都會出現次數不少的漏判或程度不小的誤判,甚至會因為不適當的判罰引起沖突。放眼全國高校,多的是像華北電力大學這樣的實例,故而這樣的一套籃球裁判培養體系是亟需的。在基礎層次來說,讓一個沒有了解過籃球裁判的大學生經過一系列的培養成為一名合格的籃球裁判員并非一件易事。更何況校內在籃球裁判這方面有教學經驗的師生并不多。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來形成一套完備的體系并使之與國家規定的籃球裁判等級標準接軌才是我們探討的所在。
以華北電力大學為例,本校擁有兩名有一級籃球裁判證書的體育老師。且本校每年有四次校級籃球系列賽,多次院級籃球系列賽。另外,各個比賽的組織部門也愿意輸出學生接受籃球裁判培養。以此為基礎,我們得以探索一套籃球裁判培養體系來適應學校現狀。
該模式計劃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培養部分。培養部分中我們將以理論培養為基礎,計劃性地組織集中學習;實踐培養為核心,以上述的賽事為資源;體能培養為輔助,循序漸進。二是考核部分,是對培養部分中理論、實踐、體能的階段性綜合考核。這一部分緊扣國家籃球裁判員考核的標準。并用這一部分督促學生,使之經得起實踐的考驗。
3.1.1 理論學習階段
集體學習最新版《籃球規則》與《籃球裁判員手冊》。進行每周兩次的理論學習,集中觀看比賽視頻,從當地籃協邀請專業裁判進行現場講解。建設一個籃球規則題庫,通過答題,舉一反三。熟練掌握基本規則以及裁判法的應用。在每次的理論學習之后,組織練習裁判員執裁手勢。待學員基本掌握理論后,模擬正式的籃球比賽。將理論與實踐結合。
3.1.2 體能訓練階段
在高強度的籃球比賽中,裁判員不僅要具有一流的技術,良好的體能與速度更是執裁的基礎。而且在籃球裁判員等級考核中,體能考核(萊格爾)也是考核項目之一,所以計劃組織學員每天早上堅持晨跑。以及每周兩次的萊格爾訓練。
3.1.3 臨場執裁階段
在理論學習有所成果之后,承接各大籃球體育賽事,并將這些籃球賽事通過預估的強度進行執裁難度等級的劃分。初級階段,初學者從相對程度不激烈的班級比賽練起。為要求學員在執裁過程中掌握裁判員的正確跑位及移動,合理的判罰,鳴哨及手勢等基本技能,對每場比賽進行視頻拍攝,賽后分析視頻,總結反思。要求臨場執裁之后形成個人總結,定期交流匯報,組織學員一同討論。隨著學員的吹罰水平與體能的上升,可吹罰的賽事等級也隨之提高。并且逐漸要求學員在臨場執裁的過程中能夠互相交流,互為一體。在臨場執裁學習階段的中期與后期進行專家座談交流會,從中發現問題,進一步提高自己臨場執裁水平。
3.2.1 理論知識考核
在理論學習階段完成之后,挑選適當晉升籃球二級裁判員的考試題目進行理論考核。題型與分值要求與標準籃球裁判員等級考核一致。
3.2.2 體能考核
組織學員進行萊格爾跑,達到籃球二級裁判員要求為合格。
3.2.3 臨場執裁考核
邀請學校球員進行若干場友誼賽,對學員進行臨場考核。打分分為兩個部分,一為個人部分,要求學員場上跑位正確,手勢頓挫有力、準確無誤。且在其負責區域中出現的狀況能夠做出合理的判罰。二為團隊部分,要求執裁比賽的三位裁判做好賽前準備工作。比賽中相互信任與協作,進行比賽休息期間的集合討論。打分評委由老師與場上球員組成,得出綜合得分。
對于籃球運動普及的大學校園,籃球裁判員培養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集中培養與一對一指導相結合。核心任務是學生裁判員的選拔與培養,最終目的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學生籃球裁判員隊伍。同時我們也呼吁加強對普通高校籃球裁判員培養體系的關注,不斷完善普通高校學生籃球裁判員的培訓、管理,使之能盡快適應我國普通高校群眾性籃球運動蓬勃開展新形勢的需要。我們將這一套培養模式作為一次嘗試,拋磚引玉,期待有更完善,更科學的高校統一培養模式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