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方慧 西南大學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隨著技術與成本的門檻被逐漸的突破,性愛機器人的時代來臨。性愛機器人作為一種人工智能的機器人裝置,在帶給人類福祉的同時,它引起的科技倫理問題和社會道德問題也頻頻見諸報端,進而引起不小的公眾輿論關心與重視。
性愛機器人,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用來滿足人的性愛需求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裝置。它模仿人類的生殖器官,并且通過仿真的身體觸感使人們產生仿真的性愛感覺。性愛機器人還可以根據用戶的喜好進行自我調整,從而通過刺激使用者的感觀引發實際的身體反應或讓使用者在大腦中產生一種安全的性體驗,它的優點還在于不會造成性傳播疾病。通過使用這種人工智能的性愛機器人裝置可以提高人類的性感受和性質量。
未來趨勢預測專家Ian Pearson發布了一份未來性愛的報告。lan Pearson在報告中指出了性愛機器人的三大發展態勢,這種人工智能的機器人裝置將越來越受到普通人的歡迎,它會使得性愛變得更加刺激和有趣,以至于在將來深知可能會代替人與人之間的性關系。在這份未來性愛報告中,Pearson指出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革新,人類將會與性愛機器人的關系將會更加緊密。這種人工智能的性愛機器人裝置可以在技術層面和情感層面全方位滿足人類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性愛機器人將不光是滿足人類的生理需求,情感訴求也將得到更好的回應。總的來說,Perosion在未來性愛報告中指出了一個趨勢:在不久的將來,人與性愛機器人發生性關系將會比人與人之間更加常見。人們對于性方面的需求十分巨大,這將進一步促進性愛機器人的發展。
性愛機器人自面世以來,其可能引發或已經引發的倫科技理問題正逐漸顯現在世人面前,人們開始關注:人工智能體,特別是性愛機器人是否可以稱之為道德的載體?無可非議的是,機器人必須具有道德。但是由于科學技術不受限制的推進,人工智能體可能在發展的過程中失控。所以聚焦性愛機器人在道德上表現出來的科技倫理困境是十分必要的。通過綜合分析性愛機器人面世以來引發的各種爭議,將其引發的科技倫理爭議歸結為以下:
人的本能都期待欲望的直接滿足,但社會現實和道德規范不允許如此,因而這些本能欲望通常都被移置,人在本能上總是渴望獲得最接近原初對象的替代性滿足,性愛機器人的出現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類在性方面的替代性滿足。無論是從人類社會發展還是從個人道德倫理角度,性愛機器人都將會帶來巨大的的沖擊。一方面,性愛機器人可能會成為代替人類的理想伴侶。另一方面,它的出現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首先,道德可能接受不了這種不基于情感關系的性行為。其次,雖然現在人類很難把機器人跟情感關系聯系起來,但是從人工智能不斷進步的這一角度,擁有喜怒哀樂等復雜人類的情感和性格的性愛機器人必定會出現在不久的將來。所以,性愛機器人反倒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道德沖擊。
人們對性機器人造成的科技倫理問題持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自然界沒有美丑之分,但性行為的思想和手段卻存在著美麗和丑陋的區別。面對性愛機器人機器人,我們可能需要首先用一種公正和理性的態度來看待人類社會對性的認識。首先,作為人工智能體的性愛機器人在為性愛需求人士提供性愛、滿足需要方面可以發揮作用。同時這種人工智能的性愛機器人裝置可以滿足不同的人的不同性要求,提供服務。其次,性愛機器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性犯罪現象。性愛機器人將會給需要的人提供完美的服務,它將是很好的性交對象。所以,從這一層面來說,性愛機器人的存在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性暴力、性犯罪現象。相應的,這也可以減少性疾病的傳播,而且可以杜絕了奸、意外懷孕等現象的出現。
人工智能體在道德上要求它人的設計和應用必須遵循“機器人的三大定律”,即不能傷害人類、聽命于人類的使命、保障自身的安全。因此從這三大定律出發,決定了人工智能的機器人裝置必須遵循“不傷害”的原則,不管它是否擁有自我意識、自我決策能力。對于性愛機器人引發的科技倫理困境,需要辯證看待和區分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