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炎松
摘 要:水利水電工程發展是利國利民、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方式。其中邊坡防護和植被恢復設計作為非常重要的內容對整個工程作用的發揮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當前邊坡防護技術已經經歷了一定的發展,在傳統的防護基礎上,不斷衍生出更加科學合理的防護技術,對于進一步改善生態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重點闡述水利水電工程邊坡防護和植被恢復設計的相關技術措施。
關鍵詞:水利水電 邊坡防護 植被恢復設計
中圖分類號:U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c)-0095-02
當前邊坡防護技術在部分工程中,在植被恢復設計中依然面臨一定的困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水分相對較少,植物生長環境惡劣;土壤貧瘠,植物種類本身的生長能力較差,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技術改善這種情況。
1 水利水電邊坡傳統防護措施
邊坡防護主要指的是通過采用一定的手段對邊坡進行處理,從而維持邊坡的穩定性。傳統的防護方式主要是以水泥、砂石料、混凝土等硬性材料為主要建筑材料,在設計上主要采用的是力學的角度確保邊坡的穩定性。具體措施可以分為干砌石護坡、漿砌石護坡、混凝土框格護坡、噴混凝土混坡以及預制塊護坡等。
1.1 干砌石護坡
主要采用的是塊石,通過合理分配并采用人工鋪砌的方式,對設計防護的邊坡進行砌筑,從而完成邊坡的加固工作。這種施工方式的主要優點體現在維修方便、造價低廉等方面,因此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1.2 漿砌石護坡
漿砌石護坡是在干砌石護坡的基礎上,通過砂漿填縫處理,進一步提高防護工作的穩定性。這種護坡方式的主要優點是取材方便、施工簡單、工程造價低廉等。對于坡面穩定、基礎變形小的坡面有非常重要的應用。
1.3 混凝土框格護坡
主要指的是采用混凝土等材料,通過在邊坡上形成框格骨架,有效防止邊坡在坡面上發生沖刷從而引起水溝。對于護坡的造型,可以根據美觀設計進行合理調整,這也是這種措施的主要優點。另外,這種方式還具有布置靈活、戴面調整方便的優點,同時在框格內配備綠植,實現美化的功能。
1.4 噴混凝土護坡
主要指的是噴漿護坡、噴射混凝土護坡以及噴錨護坡。這種方式在應用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地質條件有一定的要求,具體發生應力導致的大面積碎落等情況時,容易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1.5 預制塊護坡
預制塊護坡指的是使用預先制備好的混凝土砌塊,通過組合拼裝的方式完成邊坡防護處理。這種處理方式具有施工效率高、質量控制容易、堅固耐用的優點。同時對于不同位置的邊坡,可以使用不同造型的砌塊,使用不同的形狀進行處理,從而不斷提升防護的穩定性以及整個防護設計的美觀性。
2 水利水電新型生態護坡措施分析
于一些有著比較復雜地質和惡劣地形環境建設,需要找到相應的解決策略,而挖方成為了高邊坡的主要的解決方法,但同時對于高邊坡的穩定性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在運營安全上埋下了非常大的安全隱患。傳統的護坡措施的優點主要體現在穩定性好,操作簡單等方面。但也存在非常明顯的缺點,主要是一次性投入較大,同時外觀上比較生硬,與當前注重環保發展的理念不是高度統一。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新型的生態護坡措施也不斷出現在人們的工作中。
2.1 三維土工植被網護坡
通過利用三維植被網的固土和護坡作用,具體通過使用錨釘將土工網進行固定,從而形成可容納植物基質的空間,從而有效防護種子和幼苗不被雨水沖走,維持邊坡的穩定性。
2.2 植被混凝土護坡
植被混凝土采用的是一種新型的護坡植物生長基材,主要成分包括沙土壤、水泥、有機質、綠色添加劑以及混合植物種子等。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特定的植被混凝土基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完成后,進行生態防護。
2.3 喀斯特灌木護坡
這種護坡方式主要是采用的巖石工程力學、生物學、土壤學等綜合的生態環保技術。這種方式對于地形有一定的要求。但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這種生態防護方式將會不斷發展,呈現出新的形式,更好地貫徹生態保護理念。
3 水利水電邊坡植被恢復關鍵技術
植被恢復存在的最大問題在于水分不足、土壤貧瘠以及植被發育差等難點。因此在進行具體實施前,應該對工程當地的氣候水文條件以及現場的生態環境進行調查分析和實驗測試,通過總結出工程自身的植被恢復因子,不斷提出科學有效的解決措施。
3.1 保水涵水技術
解決水分不足的關鍵在于提高坡面土體的保水能力,同時盡可能延長保水性能的持久性。具體可以通過添加保水制劑,在有限的土體中設置保水結構。具體可以在底層形成保濕儲水層,當降雨條件或者人工澆水使土體濕度相對較高時,可以充分吸引水分并儲存,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水分的持久性;另外可以在土體表層形成保水吸附層,在主動吸附和保持一定水分含量的同時,可以形成良好的土壤結構,降低土體中水分的蒸發速率。最后還可以通過無紗布覆蓋,有效保證植被恢復過程中植物幼苗的生長需要。
3.2 長效綠化基質技術
植被在恢復過程中對土壤質量有一定的需要。具體可以采用長效綠化基質配方技術,首先可以對坡面結構進行修整,改善坡面結構的穩定性,同時使用一定的填充材料和巖石風化劑,最終在表層附上一層植物生長基質,形成良好的土壤結構。土壤結構的主要成分包括熟土、有機肥等,可以確保土壤結構良好,加速植物生長。
3.3 多樣性植被技術
坡面上植物的覆蓋情況是植被恢復設計的最終目的。但植物的恢復生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具體包括植物的苗期生長、植株擴繁、群落競爭等方面,因此整個植物的生長穩定性需要一定的周期。此時需要工作人員做好植物種類的搭配工作,從而盡量滿足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的各種需求以及生態穩定性。通過多樣性植被技術可以更好地滿足植物生態穩定性的需求,提升植物的存活能力,形成長效的穩定機制。
4 結語
綜上所述,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邊坡防護和植被恢復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其中邊坡的防護應該綜合現有的技術,不斷改善加固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對于植被恢復應該重視對水分的保持工作、土壤結構的改良以及植物種類的增加工作。通過采取科學有效措施確保邊坡防護和植被恢復設計工作到位。本文旨在為類似研究提供經驗借鑒與參考,推動水利水電工程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林波.水利工程施工中邊坡開挖支護技術應用[J].智能城市,2017,3(7):271.
[2] 郭紅偉.水利工程施工中邊坡防護技術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7(12):244-245.
[3] 王顯,劉鋼.芻議水利工程中邊坡加固處理措施[J].內蒙古水利,2016(1):55-56.
[4] 任建民,俞兆權.水利工程護坡生態化設計技術分析[J].中國水運,2011,11(3):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