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個多月,我發現7歲多的孫子老是說口渴要喝水,比以前吃得更多,但是體重不升反降,我還以為孩子在長身體,沒有想太多。
前兩天,老師打電話過來說孩子在上課時說肚子疼,竟然暈了過去。急診120送到醫院后,醫生檢查說可能是患了糖尿病,出現的酮癥酸中毒表現。經搶救,孩子才清醒過來。后來的血、尿檢驗結果和醫生的最初診斷一樣。
請問,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究竟是什么?它和糖尿病有什么關系?為什么孩子小小年紀就得了糖尿病?要怎么治療呢?
河南 唐女士
唐女士: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種誘因的作用下,胰島素分泌明顯不足,生糖激素不適當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脫水、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等病理改變的癥候群。
未經治療、病情進展急劇的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兒童或青少年,DKA可作為首發癥就診。臨床表現有脫水、心動過速、呼吸急促、呼吸帶有爛蘋果氣味、惡心或嘔吐、腹痛、視物模糊、意識模糊,最終陷入昏迷。
兒童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內分泌代謝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為主,引起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及尿糖。兒童時期的糖尿病可見于各個年齡段,以學齡期(5~7歲)和青春發育期(10~13歲)多見,無性別差異。
小兒糖尿病常見病因與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遺傳性易感性等有關。根據發病病因,將兒童時期的糖尿病分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DDM)又稱為1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IDDM)又稱為2型糖尿病;特殊類型糖尿病。小兒糖尿病多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即1型糖尿病。
那么,兒童1型糖尿病有哪些前兆呢?
1.“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餐和體重下降。糖尿病患兒由于機體代謝紊亂,蛋白質分解大于合成,自身消耗過多,因此即使多食卻仍然消瘦。除了食量大增,患兒也容易口渴,有時夜間也要起來喝水。有些多年不尿床的大孩子開始出現尿床現象。
2.經常乏力,容易打瞌睡。突然喜歡待在家里,不愛進行戶外活動。
3.傷口較難愈合,特別是傷口反復感染、滲出、久不愈合。
4.皮膚和陰部瘙癢或反復的泌尿系統感染,往往表現為腹痛和嘔吐。
雖然糖尿病是伴隨終生的疾病,但只要積極治療,對孩子的后天生長發育、學習及生活是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孩子得了糖尿病,家長應該注意些什么?
1.糖尿病患兒出院后,家長應參照住院時的食譜嚴格安排飲食,每天注射胰島素,并定期監測血糖。
2.適度運動。運動對糖尿病患兒有重要意義,運動可使熱量平衡、控制體重,并能促進心血管功能。運動使肌肉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高,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促進生長發育。
3.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心態。家長要鼓勵孩子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的治療,幫助患兒克服可能產生的自卑、悲觀等心理問題。
雖然兒童糖尿病多見于1型糖尿病,但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2型糖尿病發病率也在劇增。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膳食結構不合理、長期攝入高脂肪、高熱量飲食、肥胖、運動不足是導致兒童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家長們應讓孩子從小養成平衡飲食的習慣,多吃蔬菜、谷物等富含纖維的食物,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 王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