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美術學院,山東青島,266071)
剪輯,從字面意思來解釋是對拍攝出來的鏡頭進行選擇、剪切還有編輯、組合的過程,從而在影片內容流暢、主題明確的同時表達出影片的深刻內涵。對于電影,剪輯是組合圖像,布置和連接各種不相干的鏡頭來實現敘事、抒情和表現目的的主要手段。它是任何一部影視作品必然要經過的階段,只有通過剪輯,才能完整的向觀眾表達內容和主題。
剪輯的邏輯主要是指剪輯中的時間邏輯和視覺邏輯的邏輯,以及時間和視覺邏輯的邏輯來闡明編輯過程遵循邏輯順序。任何影視作品都有一定的邏輯順序。
各種影視電影如專題片、科學教育片、新聞紀錄片、藝術歌曲、歌舞劇、電視劇、電視專題片等,在剪輯中考慮鏡頭的銜接、場景的轉換、段落組成的邏輯性。它包含時間邏輯和視覺邏輯,即影視剪輯使人物之間的關系發展的故事,時間和空間的合乎生活邏輯的轉換,也讓它滿足電影和電視的視覺邏輯,所謂的時間邏輯是指事情本身發展的客觀規律;所謂的視覺邏輯是指給人們看電影時的心理活動的規律,也是當觀眾欣賞電影和電視時的邏輯思維。
剪輯中處處存在邏輯性,剪輯中邏輯性使觀看者看得舒服看得明白。影片基本上都是遵循自然生活規律的,如果剪輯中不符合時間邏輯,影片就不是客觀存在的,是脫離實際生活虛無的;觀眾都是用眼睛觀看的,如果剪輯中不符合視覺邏輯,觀眾心理上是不能接受的。
從時間順序分析來看,由于電影需要有更加現實的客觀事實,并且具有一定的秩序的出現和發展的一切,為了安排拍攝材料的時間為基礎,還要考慮觀眾是不是接受。以時間順序來剪輯的影片適用于貼切生活的電視劇或者記錄事實的紀錄片或者實事求是的新聞。例如電視劇《暖春》,這部電視劇就是按照一天從早到晚的時間順序,女主人公小花一天天成長的時間順序,在冬季與夏季的過渡中,累積一絲一縷的溫暖,最后歷經千辛萬苦有了屬于自己的家。
從層次順序分析,雖然在發展中產生的都有一定的順序,但是因為電影需要表達信息,表現出不同的意圖,不一定按照時間的順序來敘述,通過將事情結果放在開頭突出重點也吸引觀眾。以層次順序來剪輯的影片適用于懸疑片,懸疑片一般把事件的結果放在最開始,然后通過層層的證據跟推理找到兇手,以《唐人街探案》為例,剛開場電影是一則兇殺案以懸念構造影片的整個框架,在證據越來越接近真相的同時推進劇情的發展,讓觀眾一邊看一邊思考,最后撥開迷霧給觀眾一種意想不到的感覺。
我們從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分析,剪輯的整個過程和認知過程在切割事物發展的過程中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困難,但是在一個剪輯中的難點體現在破壞重組。例如,一個富人,一個窮人,一個公司,三個鏡頭,如果鏡頭的排序是窮人、公司和富人,那么內容就是艱苦工作后展示主人公成功。如果鏡頭的排序是富人、公司和窮人,那么這個內容就是表明主人公是破產的。
在剪輯過程中,影視作品的視覺邏輯給觀眾帶來心理上的感受以及遵循軸線規律也是關鍵。剪輯要符合人們的視覺規律和視覺心理。所謂視覺邏輯,具體表現就是鏡頭中的拍攝事件、動作與文字是否是邏輯的合理組合。
對于大多數影視作品來說,鏡頭的最基本是由畫面跟聲音組成,但通過單獨的一個鏡頭表達內容不清晰,或者不能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內容和鏡頭的故事,鏡頭形成與鏡頭之間邏輯關系的重要手段的表現已經成為電影的焦點,是藝術,當我們欣賞電影時,經常透過鏡頭來了解導演的意圖,但是這是因為鏡頭與鏡頭連接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們才能可以通過一個鏡頭了解信息,所以觀眾對這個鏡頭的含義的理解取決于這個鏡頭的前后鏡頭。
在影視作品中,攝影機模擬的是觀眾的眼睛,在拍攝一個情節的時候,攝影機的機位是經常變化的,如果機位的變化不遵循軸線規律,就會造成空間關系上的混亂。電影的剪輯實踐證明,由幾個鏡頭組合形成往往要比一個鏡頭拍下整一個的事件動作更生動,更有趣味。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攝影的機位必須都在運動軸線的同一側,如果機位在運動線的另一側拍攝一個鏡頭,那么拍攝對象就會突然以反方向出現,而這些鏡頭就沒辦法正確的剪接起來。這種運動軸線是由拍攝對象的運動方向形成的,是一條假想線,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曲線。在軸線的一側區域內設置機位,不論拍攝多少鏡頭,攝像機的機位和角度如何變化,鏡頭運動如何復雜,從畫面看,被攝主體的運動方向和位置關系總是一致的,否則,就稱之為“越軸”或“跳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