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江蘇淮安,223300)
團日活動作為共青團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作用歷來得到共青團負責同志的高度重視。地方高校藝術類學院團日活動的開展對所在學院以及其所在高校共青團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是繁榮校園文化的重要抓手。所以團日活動如何出特色、如何出亮點,如何成驅動。就需要在共青團一線工作的團干部,理清思路、凝聚特色、與時俱進、展現亮點,推進共青團不斷向前發展。
作為高校共青團的最基層組織,團支部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團日活動與廣大團員青年保持密切聯系,是團的各項工作的顯示終端。團支部提升活力的創新路徑,一般無外乎強化基層團組織號召力、創新基礎團務工作、改革團干部培養機制、探索團日活動品牌化和大眾化幾方面。[1]其中,高校團日活動是團組織對共青團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是團結支部成員、學生參與度高、提升整體素養的重要手段。
通常,團日活動主要圍繞提高團員青年的思想政治覺悟、黨的中心任務等各方面,促進團員青年成長、成人、成才的同時,加強團的組織制度建設。所以一般情況下團日活動的主題都是非常明確的,但是無數的團日活動案例在不經意間向我們透露了一種現象,那就是在實際的團日活動開展中還存在以下問題,活動內容和形式缺乏創新、部分團支部的團日活動流于形式、主題偏娛樂,團員干部中普遍存在為了完成任務而開展團日活動的思想狀態。
不容否認的事實是,在過去經歷的幾十年共青團的發展歷程中,團日活動為共青團的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團的各種活動中占有突出地位,它服務基層充分調動了基層團員的積極性,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基層團員干部,對加強基層團支部建設、增強團員意識和展現青年團員先進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到了科教文藝蓬勃發展的今天。團日活動的功效突然間變成了雞肋,內涵與特色全無,將來的團日活動發展又該何去何從?不少團員干部的心中也產生了許多迷惑與不解,這在培育特色團日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得到解決。
共青團作為黨聯系青年的群眾組織,以團結凝聚青年為工作導向,而在長年累月的共青團工作中,具有特色的主題團日活動因教育效果顯著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逐步發展并被作為一項制度化活動平臺延續至今。而目前,由于部分基層團組織領導干部思想認識不到位,責任擔當意識缺乏,出現為了評先評優或完成某項規定的相關要求來開展主題團日活動的現象,把原本高校青年學子喜聞樂見的團日活動轉變為一項任務去完成,不考慮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嚴重損害了青年學子對團日活動的熱情。[2]團日活動形式主義傾向日益突出,也就無法規避團日活動“走過程”、“走形式”的現狀,活動失去了本來應有的意義,特色團日活動培育工作也就變得難上加難。
當前各大高校“00”后新生群體已經登上舞臺,他們個性張揚,具有很強的個人意識,但是集體主義觀念比較薄弱,受西方不良文化影響較多。培育特色團日活動,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都需要敏銳發現并準確把握青年的興趣點。當前,由于部分主題團日活動內容重復,形式創新問題沒能夠得到根本解決,與當前學生們所面對的現實環境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團日活動很難激發學生興趣,學生即使參與活動也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如此下去,團日活動很難形成良好的氛圍,地方高校藝術學院培育特色團日活動也變得難上加難。這不僅與學生的綜合發展目標背道而馳,也與培育特色團日活動的初衷不相符,同時加劇學生邊緣化情緒加重,不利于共青團工作的開展。
服務性品牌活動缺乏,根據自身特色開展的志愿者活動,無法進一步弘揚志愿服務精神,也不能夠提升廣大同學的志愿服務意識;更沒能夠鍛煉和提升社員們的能力。豐富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助力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實施。但是當前卻出現過度娛樂化的顯示問題。一些高校基層團組織在培育特色團日活動的時候,不結合上述特點,不考慮地方實際,一味地迎合當前社會娛樂化、物質化的社會環境,把原本具有地方特色的團日活動變得烏煙瘴氣。這樣的特色團日活動的培育失去了特色團日活動培育存在的價值,也無法保持共青團工作的良性發展。培育特色團日活動必須直面團日活動的現實問題,不回避、不避讓,把問題消滅在源頭。
1984年,在共青團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團中央學校部以文件形式就特色團日活動培育工作提出要求,吹響了特色團日活動培育的號角,為特色團日活動培育工作開啟新篇章。經過30多年實踐與理論經驗的總結,各地方高校特色團日活動形成了一套完備的體系。在特色團日活動體系化建設的過程中,注重對團日活動的傳統與特色地保留,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強化管理體制建設,為實現特色團日活動培育提供現實的實踐路徑。培育特色團日活動,為教育和引導廣大青年提供實踐平臺,服務人民、奉獻社會。但不容忽視的是,地方高校藝術類學院特色團日活動培育仍然存在很多現實問題。
高校開展特色團日活動目的是為了傳播團的思想,引領和幫助廣大青年成才成長。但由于許多團日活動內容古板,缺乏新穎性,沒能夠吸引團員青年的眼球,也無法將地方高校藝術類學院專業特色體現出來,團日活動集中為主題團會、先進事跡報告、學習政策法規等方面,缺乏創新,又不想辦法改變。一些基層團支部甚至挖空心思做一些掩耳盜鈴的工作。把特色團日活動培育當成班級文體活動,使團日活動培育工作背離初心。活動流于形式,產生審美疲勞,嚴重影響培育特色團日活動工作的進程。
長期以來,由于地方高校藝術類學院一些團日活動沒能結合形勢,有意識地開展特色團日活動培育工作。活動開展準備工作不夠扎實,直接導致活動目標定位錯誤,偏離團員青年的實際需求。團日活動的定位目標范圍太窄,有些團日活動只對指定人開放,嚴重影響廣大青年的參與熱情。團日活動地開展并不能夠得到團員青年的認可,從而導致培育特色團日活動工作無法正常進行。
評價和反饋制度的建立,是特色團日活動培育工作的堅強保障,同時也是團日活動開展成功有否的客觀評價。團日活動的評價機制一般比較簡單,但特色團日活動的培育卻容不得絲毫馬虎。在培育特色團日活動的過程中,必須進行綜合考慮,結合多方面的因數,對團日活動參與者給出客觀現實的評價。否則將對活動進一步實施造成不力因素。活動的層次性和參與性大打折扣,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特色團日活動的培育,影響地方高校藝術類學院共青團工作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