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溫燕本報記者李司坤●陳欣
美國《華盛頓郵報》24日報道稱,為擴大國際影響力,中國官方媒體正在擴大與西方媒體的合作,作為拓展全球影響力活動的一部分。這樣的合作計劃引起美國國會關注,14名兩黨議員對此提出批評,并要求美國媒體確保他們不會成為中國政府的宣傳工具。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25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媒體合作屬于正常現象,美國部分議員屬于“逢中必反”,其言行不必太過在意。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上月底,中國新華社與美國著名通訊社美聯社簽署合作備忘錄,兩社在新媒體、人工智能應用和經濟信息等領域存在巨大合作空間。《華盛頓郵報》稱,新華社與美聯社的合作引起美國國會警惕,兩黨議員目前正將目光投向中國如何在美國國內施加影響力。本月19日,共和黨議員加拉格、民主黨議員謝爾曼以及反華議員盧比奧等14名國會議員聯名致信美聯社
社長普魯伊特,擔心與中國官方媒體合作會影響美聯社報道的獨立性。這些議員聲稱,美國司法部今年已要求新華社注冊為外國代理人。
目前,美國國會正要求美聯社公布與新華社簽署的備忘錄文本,披露他們未來的合作方向,向議員確保新華社不會影響美聯社的報道,或者獲取美聯社擁有的任何敏感信息。加拉格對《華盛頓郵報》說,新華社會利用與美聯社的伙伴關系塑造全球公共輿論,并以傷害美國利益為代價。謝爾曼則表示,需要確認雙方簽署的是備忘錄而非其他什么協議條款,要審查協議內容,確保完全透明。
對于上述議員的發難,美聯社發言人勞倫·伊斯頓對《華盛頓郵報》表示,美聯社與新華社的協議讓他們在中國境內開展業務,對美聯社的獨立性沒有影響。她說,最近簽署的備忘錄是對雙方1972年簽署的新聞互換協議的更新,并
為今后的商業合作創造可能性。伊斯頓強調,美聯社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官方新聞機構也有類似合作協議。伊斯頓稱,與新華社的合作協議不包括任何有關人工智能信息或其他技術的共享,新華社沒有獲取美聯社的敏感信息,也沒有影響美聯社的編輯業務。美聯社是美國乃至世界知名新聞通訊社之一,在全球擁有大量客戶和新聞分發渠道。《環球時報》記者瀏覽美聯社官方網站發現,作為全球性新聞通訊社,美聯社為其他內容生產者提供多種渠道的合作機會,包括幫助其他機構擴大傳播覆蓋面、增加內容分發渠道等,該社還歡迎與其他機構就未來的媒體科技進行合作。
即便美聯社對與新華社的合作表示自信,但《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仍稱,在關于俄羅斯干涉美國大選的消息出現后,沒有西方媒體愿意與俄羅斯的“今日俄羅斯”電視臺以及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合作。該報道稱,中國媒體在美國國
內的“影響力運作”也代表著類似威脅,“中國的宣傳和西方自由媒體不能混為一談”。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2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中美新聞體制不同,在美國或歐洲的體制下,對于國家政府所掌握的新聞媒介長期存在一種偏見,認為這類機構帶有政治偏見,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新聞媒介。對于兩家機構的合作,喻國明說,這只是媒體之間的協同協作,從最基礎的角度說,中國媒體一直都是美聯社的通信稿或服務的訂購者,同時美聯社本身也訂閱新華社的產品。此外,他還表示,兩家媒體在其他業務上的合作很大程度上對信息的流通、平衡都有相應的好處,從通訊社或者媒體的角度來說,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擴大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要求美聯社公開合作內容的美國議員如加拉格爾和盧比奧等人,都長期提出針對中國的指責。喻國明說,美國議員中的一些人屬于“逢中必反”,無論中美關系如何,他們都堅持這種“常態”。因此,幾個議員說些什么,在美國政治中很常見,不必在意。▲
環球時報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