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林玲
【摘 要】:目的:探究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時,個性化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擇醫院二零一六年一月至二零一七年一月期間,心肌梗死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對入院治療的患者進行分組調查,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這些心肌梗死患者分別采用普通和個性化護理模式,分別比較這兩種護理模式的不同之處,以及臨床效果的差別。檢測標準為患者的急救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在醫護人員急救與住院時間的比較上,采用個性化護理模式的小組時間通常較短,說明個性化護理的臨床療效要高于傳統護理模式。對照組患者由于采取普通護理模式,并發癥發生率達到百分之三十五。由上述數據可知,觀察組與對照組數值具有較大差異,兩者具有可比性。結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中,應摒棄傳統普通的模式,實施現代個性化護理模式,可以有效縮短搶救時間,增加患者的生命歷程,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個性化護理;急診護理;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0-03--02
作為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病原因多種多樣,疾病相關產生因素包括飲食不良,過度疲勞,酗煙酗酒等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胸悶,發熱等等;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發病癥狀及極其嚴重,隨時可能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探究個性化護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中的應用價值,與院前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是當前醫學研究的重要話題。必須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搶救措施,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護理干預方案,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本文主要研究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時,實施個性化護理方案,對患者院前急診護理的應用價值。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50例醫院二零一六年一月至二零一七年一月期間,心肌梗死的患者。將這些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進行分組調查,對照組的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傳統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運用現代個性化護理措施。在所有心肌梗死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二十九例,女性患者二十一例,患者年齡在四十二到七十五歲之間,平均年齡為五十六歲。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模式。當接聽到急診電話之后,救護人員應立刻趕到現場,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并對患者進行全身檢查,迅速診斷患者的脈搏以及心率血壓等情況。現場急救人員要對患者病情迅速做出判斷,并采取合適的急救措施,面對出血疼痛難忍的患者給予鎮痛劑,并即刻送往醫院,爭取搶救時間。醫護人員要隨時觀察搶救動態,在急救室完成搶救工作后,相關護理人員需要在二十四小時內,時刻觀察患者的體征變化,一旦有異常立刻報告醫生。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給予個性化護理模式。①醫護人員需及時出診。醫院首先必須規范急救出診制度,在接收急診電話之后迅速趕往現場,考慮到車速以及道路堵塞情況,并根據當地人文因素進行及時搶救。醫院需要強化培訓急救人員急救知識,提升急救人員素質,接聽到急救電話之后用簡潔凝練的語言詢問患者病情,并迅速作出病癥判斷,緊急出車并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②急救護理。采取現代個性化護理的患者,院前護理同普通護理,但是在急救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急救人員維持秩序,保持安靜的急救環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隨心臟壓榨性疼痛感,醫護人員一定要與患者溝通后用藥,使患者有信心面對疾病,增加救治成功率。在急救建立靜脈通路時,必須盡快進行穿刺工作,以免有其他并發癥的發生。所有急救人員必須熟練操作穿刺步驟,以自信熱情的態度走向工作崗位,用自身高度的工作責任感為醫院樹立形象。急救人員要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詢問家屬患者的病情,發病時間以及癥狀,并查看是否有其他并發癥發生,隨后采取急救措施。③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在綜合性的個性化護理工作中,心理護理是護理工作的核心內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緊急,發病時會有強烈的疼痛感,疼痛嚴重者可能會產生昏迷。這種疼痛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情緒,甚至產生消極救助,不利于開展急救活動。急救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安撫,運用溫和的語言動作讓患者平復心情,讓患者樹立起治療的信心。疼痛難忍的患者可以給予鎮定劑。急救人員在救治的過程中,要加強醫患之間的交流,為接下來順利開展搶救工作做鋪墊。④患者的轉運護理。在進行轉運工作之前,急救人員要快速告知患者以及家屬,在轉運期間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問題,告知患者及家屬相關注意事項。在救護車啟動出發之前,要對固定架位進行二次檢查,以免出現車體晃動現象。轉運工作開始之后必須即刻通知醫院做好相關接收工作。急救人員必須密切關注患者的體征變化,并做好其他并發癥準備工作,隨時應對意外情況的出現。轉運過程中急救人員需要盡量安撫患者以及家屬,增加患者及家屬的自信心,使他們穩定情緒。
1.3 統計學處理
對兩組患者生成數據進行分類匯總,運用分析軟件進行處理,P<0.05表示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在急救時間,入院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比較上,觀察組運用的時間明顯要低于對照組,詳細數據見下表。
經本次研究可知,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有較大差異,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只有14.1%,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高達35%。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較急,或者家屬難免出現焦慮和過度緊張的現象。急救人員在前往現場進行急救時,必須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緩解患者以及家屬的緊張心情。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在治療的同時,實施個性化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可以在保證傳統技術的同時,注入現代護理策略,以患者為中心全面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時,實施個性化護理方案,可以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霍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個性化護理效果研究[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35).
劉晶晶,王錦媛,胡偉偉,章永君,張敏,劉捷. 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的應用[J]. 飲食保健,2018,(11).
李海琴,徐海燕. 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醫生,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