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瑚珊
【摘 要】: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在眼外傷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眼外傷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把全部患者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為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之上實施心理護理。對照兩組患者SDS、SAS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差異。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DS、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而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護理在眼外傷手術患者治療當中具備重要價值,能夠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與依從性,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廣。
【關鍵詞】:心理護理;眼外傷;手術患者;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0-03--01
眼睛是人體結構精細復雜的器官,因為所處位置比較突出,很容易因突發事件導致眼外傷,甚至會致盲致殘。眼外傷患者的視力水平顯著下降,甚至出現嚴重視力障礙,同時還會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眼外傷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加大致殘致盲的風險,導致患者產生一系列不良情緒,影響其對治療工作的配合度,難以保證預后效果[1]。為了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度,顯著改善預后和生活質量,需要加大對眼外傷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提高手術成功率,加快患者身體恢復?,F將此次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108例眼外傷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眼外傷診斷標準以及手術治療標準。所有入選患者均認真配合此次調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存在肝腎心肺等功能障礙、有系統嚴重創傷和有精神病史的患者。隨即把全部患者均分成兩組,每組各54例,命名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0例,年齡為16-64歲,平均年齡(38.7±10.3)歲,擊打傷22例,交通傷9例,爆炸傷2例,球類傷21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齡為16-65歲,平均年齡(38.2±10.5)歲,擊打傷21例,交通傷7例,爆炸傷3例,球類傷23例。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基礎護理,主要包括協助醫師處理傷口和完成手術,并在術后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告知患者術后恢復階段的注意事項。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之上實施心理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包括:第一,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以及心理狀態,做好相關的記錄,耐心為患者解答他們提出的疑問,有效緩解患者的恐懼和焦慮心理。第二,結合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針對性和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方案。例如,針對焦慮與恐懼患者,要加強對他們的鼓勵和支持,引導患者盡快從恐懼陰影當中走出來,配合完成各項治療與護理工作,保證手術成功率;針對煩躁悲觀患者,需耐心為患者講解眼外傷的后果,提高患者的疾病重視程度,協助患者提高對治療環境的適應能力,引導患者克服焦躁和悲觀情緒;針對疑惑和失落患者,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導,讓他們可以正確認識眼外傷,告知患者手術治療能夠達到的效果,消除患者對治療方案存在的疑慮,增強患者的信賴感,緩解患者失落情緒;針對自卑與沮喪患者,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互動,并為他們列舉眼外傷患者成功治療并恢復如初的實例,引導患者樹立正確積極的配合態度,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樂觀度,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第三,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并對家屬進行專業知識的指導,引導家屬端正態度和改善心理情緒,以免家屬過于慌張擔憂的表現增加患者的消極情緒,通過護理人員和家屬的共同指導,讓患者盡快渡過難關,加快術后身體康復速度。第四,指導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狀態改善技巧,比方說教給患者正確的呼吸方法,有效調控心理情緒;指導患者通過聆聽音樂和與他人傾訴等方式緩解不良情緒。與此同時,要注意優化患者的病房環境,最大化的滿足患者的合理需要,讓他們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疾病和接受治療。
觀察指標和效果評定方法: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參照SDS、SAS量表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價,同時利用自制調查問卷的方式評估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總分為100分,85-100分表示非常滿意,70-84分表示比較滿意,60-69分表示基本滿意,低于60分表示不滿意[2]。
1.3 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構建數據庫。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DS、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而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表2。
3 討論
眼外傷是一種突發性的眼部意外傷害,給患者帶來的身體和心理損傷較大,而且眼睛屬于人體精細復雜的器官,眼外傷發生之后很容易致殘致盲,同時也會影響形象美觀,進而加大了患者的擔憂[3]。所以眼外傷手術患者的心理較為脆弱,存在著身心雙重損傷,如果對患者選用的護理方法不當,會影響到患者的配合度以及手術成功率,也會對其今后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所以,除了要對患者實施簡單基礎的護理干預之外,要強化對患者的心理支持,并結合患者的心理特點,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保證整體的治療與護理成效。本次研究通過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達100%,明顯優于接受單一基礎護理的對照組的81.48%,與此同時,觀察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態環節水平較高,心理護理效果突出。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在眼外傷手術患者治療當中具備重要價值,能夠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與依從性,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值得臨床護理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楊莎莎,佘兮.心理護理干預對嚴重眼外傷手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5):13-14.
李宗美,陳炳衡,黃紅艷等.突發事件致眼外傷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J].臨床誤診誤治,2015,(8):192-193.
蔡雪萍,何明光.心理護理干預對眼外傷手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7,(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