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靜芬
《回歸生活的幼兒閱讀游戲化的實踐研究》課題,是筆者所在幼兒園承擔的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2017年度第十二期重點課題。本課題自開題以來,我們以觀察法、行動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為主要的研究方式,以生活化、游戲化閱讀為突破口,保護幼兒的閱讀生態,讓閱讀成為幼兒自發自愿的自主活動,進而讓閱讀能真正地走向幼兒,走近幼兒,滋潤幼兒的生命成長。
選取生活化閱讀素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強調“教學做合一”。為此,我們應充分挖掘生活和閱讀之間的聯系,引導幼兒閱讀回歸生活,從生活中獲得有關經驗,讓幼兒在閱讀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主動閱讀。實踐中,我們以幼兒一日生活為線索,嘗試挖掘閱讀素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尋找與生活有交集的閱讀素材。以繪本為例,內容涉及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就將繪本廣泛地運用到幼兒一日生活中,包括區域游戲活動、戶外運動、集體教學活動、吃飯喝水、入廁洗手等。比如,把《做最受歡迎的自己——歪歪兔社會交往系列》繪本運用在區域游戲活動當中,引導和教育幼兒學會合群與擔當、分享與關愛、助人與感恩等,幫助幼兒養成良好個性,更好地融入社會;引導幼兒閱讀繪本《拉拉鼠的樹葉畫》,幫助他們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提高自身注意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研究表明,把相應的閱讀內容融入幼兒正在進行的活動中時,幼兒最容易理解并接受,從而達到幼兒將閱讀素材中習得的經驗遷移到生活中,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提高幼兒的生活技能的目的。
整合生活化閱讀內容
對幼兒來說,生活是籠統的、不分化的,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又是相互滲透、相互聯系的,它融合了健康、語言、科學、藝術和社會等多個領域的內容。因此,必須關注幼兒的現實生活,從幼兒生活中挖掘題材,并與幼兒園教材中各領域相結合,整合生活化的閱讀內容。在研究實踐中,我們進行了重點嘗試。一方面,既引導幼兒接觸圖書、文字、畫面等等靜態閱讀內容,以及肢體語言、動態圖象、舞臺表演等動態閱讀內容,并初步嘗試將動態和靜態的閱讀結合;另一方面,指導幼兒對圖譜符號、指揮信號、肢體表演、美術欣賞、折紙圖示等的閱讀。另外,我們還有效地指導幼兒與他人之間交往方式的閱讀,包括表情圖、調查表、生活中的標記、符號等閱讀。比如,交通安全標識的閱讀、防火防電等各類警示標識的閱讀以及幼兒周圍生活和環境的閱讀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有的放矢地指導幼兒對數的閱讀,讓幼兒初步感知科學領域,引發他們對數的興趣。實踐證明,有效整合生活化的閱讀內容,能誘發幼兒閱讀興趣。
豐富生活化閱讀內涵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虞永平認為:“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要求我們關注幼兒自己的生活,關注幼兒感興趣的生活。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和尋找課程資源,從現實生活中讓幼兒感受世界的美好和趣味。”因此,唯有拓展幼兒生活場景,豐富他們生活化的閱讀內涵,才能讓他們真正關注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教育意義。有鑒于此,我們通過讓幼兒與本土文化親近的方式,以濃厚的人文資源為依托,以家鄉的環境資源為素材,以地區的豐富物產為資源,豐富生活化的閱讀內涵。本園附近的可利用資源眾多,既有洛社記憶·傳統節日“端午粽米香”“灶王爺”“年味兒”等人文資源,也有江蘇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鳳羽龍”“王羲之洗硯池”“洛社大橋”“古運河”“鎮中公園”等環境資源,還有“萬馬村尚田農業生態園”“華圻葡萄園”等豐富物產。為此,我們認真規劃,因地制宜地開展了幼兒閱讀游戲化的實踐。如在幼兒親歷“洛社古韻文化”后,引導他們自由創作心中的“洛社古韻風”原創繪本進行閱讀。這些原創繪本是建立在地方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的,蘊含著大量的洛社元素,表現洛社的傳統文化。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感受本地文化的內在精神,還可以感受本地群眾鮮活的性格、氣質和情趣,從而使幼兒的閱讀富有內涵。
打造游戲化閱讀課堂
北京大學教授尚俊杰指出:“游戲化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習更科學、更快樂、更有效。從教育的角度看游戲,以學生發展的視角解讀游戲與學習。”這句箴言給了我們以常想常新的啟迪:教師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中抽取游戲化元素,設計和開展游戲和游戲化閱讀活動,從而較好地去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基于這一點,在實踐中,我們以項目展示的形式來實施閱讀主題活動,讓幼兒在項目中學習、發展和體驗。一方面,開展了“方言游戲達人”項目活動,比如“假日閱讀”——用方言講述自己的游玩經歷,“新聞小主播”——用方言播報新聞,為幼兒創造了表達與傾聽的機會。另一方面,還開展了“趣味游戲直播”項目活動,內容有問答歌、故事謠、連鎖調、手指謠、逗趣歌等。此外,還開展了“嘻哈游戲劇場”項目活動,讓幼兒自發構想戲境、自由搭設戲臺、自主編排戲情,使幼兒感覺自己是在玩,而不是在表演一個“高大上”的童話劇。通過實踐,不難發現幼兒在各種項目活動里跳故事、唱故事、演故事、畫故事,享受閱讀游戲的樂趣,他們真的用自己的探索、發現和創造很好地展示了每一個獨特的自己。
探尋親子式閱讀策略
親子閱讀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認同,因為親子閱讀的過程能夠激發幼兒探索和求知的興趣,并增進家庭情感的交流。為此,在如何有效提高親子式閱讀的效果這個問題上,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指導家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機會,挖掘生活中的閱讀契機,帶領幼兒深入生活,豐富閱讀經驗,從而讓幼兒在家庭聯動閱讀中快樂成長。實踐中,我們采用“家庭聯動模式”,動員家長和幼兒一起開展“蒲公英幸福閱讀之旅”活動。首先,進行蒲公英幸福悅讀漂流。—本小小的漂流本,載著幼兒和家長最喜歡的故事,“飄”向孩子身邊,“流”進孩子心田。其次,開展蒲公英幸福悅讀分享。每班精心組織、以家庭為單位輪流講故事分享,通過親子故事巡演活動推動親子閱讀,讓閱讀延伸到每個家庭之中。最后,進行蒲公英書香畫報制作。幼兒和家長一起用自己的創意、靈感一點點地從自編故事、描畫故事、記錄故事再到裝訂成冊,創作了一本本精彩的原創繪本。每份作品都凝聚了幼兒和家長的智慧,也潛移默化地促進幼兒在繪本創作中愛上閱讀。通過上述系列活動,家長與孩子既增進了感情,又度過了閱讀的美好時光,還共同制訂了家庭讀書計劃,從而較好地開啟了親子閱讀新風尚。
引進游戲化閱讀方式
陶行知認為:“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以及教育的場所,使教學的課堂擴延到社會生活和大自然中去。”因此,我們嘗試改變課堂閱讀教學環境,在園外建立幼兒園閱讀活動基地,引進游戲化的閱讀方式,在開放、真實的情景中引領幼兒自由探索和發現,獲得游戲般的感性體驗。例如,我們開展了“大自然中走一回”實踐體驗活動,在這種生動有趣的自然游戲環境中,幼兒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閱讀,通過觀察、尋找、探索,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實踐告知我們:這種新的游戲化閱讀方式,是以游戲精神為基礎,以情景創設為載體,以幼兒經驗的聯系和延續為線索,在生活教育視閾下理應成為幼兒閱讀游戲化重要組成部分,從而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和諧發展。
在教育改革蓬勃發展的今天,只有樹立“閱讀是生活,閱讀是游戲,閱讀是學習”的理念,努力探索適合幼兒閱讀的游戲化運作方式,以此來拓展幼兒閱讀的范圍和內容,豐富閱讀的方法和手段,給幼兒創設一種全方位的閱讀空間,才能有效改善幼兒閱讀的過程形態和心理狀態,形成閱讀過程中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洛社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