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強化語感,也是發展學生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教育改革推進的過程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應當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拓寬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本文針對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現狀,探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
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閱讀是一門思維性較強的課程。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跟著作者的思路,才能獲得知識以及情感共鳴。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然而,在當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方法仍然較為欠缺:首先,不少教師仍在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教給小學生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其次,有些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還較為傳統,缺乏創新性,他們在授課過程中并沒有運用多元的授課方法,無法持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后,有些教師的教學方法趨于形式化,往往將參考書中的閱讀教學作為“標準答案”,沒有對學生進行引導和講解,這樣在標準范式下,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很難提高。
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應當是開放的,自由的,且多維度的。不過,在當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并沒有真正把學生當作主體,學生往往只能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教學節奏,而不能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來表達意見。枯燥的教學內容、沉悶的課堂氛圍,都不利于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
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初探
營造閱讀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為了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持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常常注重基礎知識的教授,教師會帶著學生分析閱讀材料中的語法和修辭,原本完整的文章也被“分析”得支離破碎,閱讀帶來的快感和審美體驗大打折扣。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從整體性上出發,根據文章內容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然后通過引入多媒體技術的方式來營造直觀的閱讀氛圍。例如,在教授《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關于小興安嶺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先產生形象上的認識,在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之后,再開始由淺入深地介紹閱讀資料,從而幫助學生更準確地理解文章內容。
精心設計導入環節,打開學生閱讀思維 在小學閱讀開展之前運用有效的導入方式開啟課堂,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尤其對于自控力差、注意力渙散的學生來說,如果在上課伊始,教師就沒有讓學生感受到啟發和樂趣,學生則無法打開思維并更好地進入到課堂學習中。引人注意的課前導入,能夠調動學生以一種良好的狀態進入閱讀,為語文閱讀的有效性做好鋪墊。例如,在教授《喜愛音樂的白鯨》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將“白鯨”作為重要切入點,向學生介紹白鯨的特點以及習性。教師可以介紹一些鮮為人知的白鯨科普小知識吸引學生們的注意,然后再拋出問題、帶出懸念,讓學生們想知道具體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閱讀課之前的導入,需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性進行鋪墊,以開啟學生的閱讀思維為主要目的;在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學生就會自覺被閱讀內容吸引;教師再在方法上對學生進行一定引導,閱讀有效性自然會得到提升。
提倡個性化閱讀,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 開展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在于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養成終生閱讀的良好習慣。當下的小學語文閱讀存在著很明顯的角色錯位,教師成了學生的閱讀替代者,明明應該是學生完成的閱讀作業,卻只能被動地跟著教師的節奏進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語文閱讀興趣全無。所以,教師需要把閱讀的“權利”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發地開始閱讀,并在閱讀中找到樂趣,漸漸培養出閱讀的良好習慣。在自主閱讀培養上,教師可以將自學課穿插在日常教學中,并為學生布置一定的閱讀實踐課,學生可以列出自己的興趣領域,教師根據這些興趣向學生推薦適宜的閱讀讀物。學生在課下完成閱讀之后,可以在課堂上和其他同學一起分享閱讀的感受,并將讀后感整理成演講稿,同學之間互相說說對閱讀材料的想法。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演講的方式不僅能夠鞏固自己在閱讀中收獲的知識,也是對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提高。
結束語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努力和探索,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上不斷改進,并通過引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為閱讀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同時,語文教師也需要放寬自身的視野,首先應當成為一個愿意閱讀并總結閱讀經驗的人,然后再將這些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也能夠在閱讀中找到方法,并在與作者的情感共鳴中獲得審美體驗。另外,語文教師還需要不斷地對閱讀教學進行探索和實踐,多總結多反思,這樣才能真正總結出適宜的規律,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能夠提升實效。
參考文獻
[1]車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求知導刊,2016(19):76.
[2]林燕.如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J].教育,2016(12):60.
[3]沈夢婷.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路徑[J].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7):10.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