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是一份塑造靈魂的事業,是用一顆心去撼動另一顆心。教師,要用滿腔的熱情、最真摯的愛去關心和幫助每一個學生,努力將他們培養成祖國的有用之材。
從一個學生的故事說起
我教過這樣一個學生小許,個子一般偏瘦小,但脾氣暴躁,經常與其他同學打架,打架經常還要叫上他要好的伙伴,上課思想不集中,愛搞小動作,做作業馬馬虎虎。老師們都說看不懂他寫的是什么,課堂上違紀不斷,班干部每天反映的違紀情況都有他的份。你要是找他詢問情況,他馬上就低下了頭,接著是承認錯誤,然后是保證改正。可是第二天,要么好不了幾天,他的問題又來了。如此反反復復,面對他,就會覺得累。很多次心都快涼了,甚至想著放棄他算了。
然而,我也是個不輕易放棄的人,更何況是對自己的學生。于是,我制訂了一個計劃,決定先從他的家庭和周圍的人入手,了解他的情況。從他的父母和跟他要好的同學匯集的信息,我了解到:①他性格剛強,從不服輸,好動,話又多,無論什么事都愛插上一嘴。讓一些同學不喜歡他,因而起爭執。以前為此他常吃虧,后來,為了避免吃虧,他就伙同要好的哥們一起干。老師們都認定了他是個愛打架的人。②作業馬虎潦草,應付任務,在學習上漫不經心。這是因為他在家缺少父母的監督和管教。父母因工作關系常常忽視了他的學習,在校缺少老師的正確督導,過去老師們對他犯錯總是批評,批評,再批評。見他不改,就以為是油鹽不進,也逐漸失去了信心。他也因為家庭監督的缺失與教師督導的失當,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著過去的錯誤。
了解到這些情況,我一方面與他的家長進行溝通,希望他的父母無論工作多忙,也要抽出時間督查兒子的學習;另一方面,我在學校多次與他討論打架、欺負同學的行為的危害性,分析他與同學產生矛盾的原因;另外,我還在班上召開了相關的主題班會,讓同學們暢所欲言,讓小許和曾與他發生過糾紛的同學一起分析原因,檢討過失,進而過渡到團結友愛的教育。在學習上,我安排了一個細致、認真、學習嚴謹且與他關系較好的女同學同桌,并時常提醒和監督他。如此多管齊下,半個學期后,小許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遵守紀律,與以前判若兩人。
回顧自己幾十年來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點點滴滴,心中漸漸有了一些積累。
愛心是班主任工作的靈魂
小許同學的轉變,使我堅定了一個觀念——愛心是班主任工作的靈魂。對一個經常出錯,成績又不怎么樣,且反反復復的學生,失去信心是不少教師或班主任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現的。而小許同學的轉變,如果沒有我不輕容放棄的個性,就不會有為了這一個為學生而制訂的工作計劃。正因為對學生的責任心和愛心,我才會絞盡腦汁想出的不同工作方法,才會花費大量時間去細致全面地了解一個學生。對此,我想起了一個哲人的一句話:“想做一件事,會找到一個方法;不想做一件事,會找到一個借口。”
多年來,在我執教的班級出現過不同問題的學生——上課講小話不聽老師講課的,霸道,欺負小同學的,自以為是的,與老師頂嘴不聽從教育的,不愛學習不按時完成作業的,亂寫亂畫的,不守規矩的,曠課玩游戲的……凡此種種,在教育教學中司空見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常態”了。面對這些“常態”,教師要沒有一顆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愛心”,就很容易變得麻木,很容易就會放棄。因此,我們要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初心。不忘教師的初心,就是必須有一個不變的愛心。堅持初心、不忘愛心。幾十年來,面對著一個個鮮活的不同的學生,我用愛去感受一個個靈魂的存在。當發現他們的問題時,就去了解他們的感受,分析成因,然后去塑造他們的靈魂。沒有愛心的教師是不可能接觸到學生的靈魂的,更不可能去塑造。所以,我覺得教師工作的靈魂就是熱愛學生。
信賴是塑造靈魂的鑰匙
小許同學的轉變,基于我堅信他能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并充分調動了家庭、班級、其他同學的積極因素;同樣,小許同學的改變,也源于他對父母的信任,以及對要好同學的真摯幫助和信賴。一個封閉的池塘接受不到涓涓的細流,一個關閉的心靈接受不到外來的滋潤。愛心是接近關閉心靈的途徑,信賴是打開關閉心靈的鑰匙。我們經歷了一批批的學生,見過一個個不同的靈魂。要塑造一個個不同性格的人,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和班主任,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他必須是一個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能交心、能結友的鮮活的人;否則,學生遠離你,你是不可能去了解一個個不同靈魂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暴露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面對學生的問題和缺點,單純指責容易會引起他們的不滿,包辦和命令往往會讓他們產生反感;他們正在探索、獨立解決事情的辦法,希望教師能夠平等地對待他們。此時,教師的鼓勵比起批評教育能事半功倍。而這鼓勵和理解,就源于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信賴和尊重。“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求別人的欣賞”,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威廉姆·杰爾士對人的分析;“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這是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對人的交往的理解。
在此,我想說:信賴是打開心靈并且塑造靈魂的鑰匙。
(作者單位:湖南省郴州市第二十二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