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西川
摘 要: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它決定著我國社會經濟活動的生機和活力。企業是社會生產和流通的直接承擔者,企業設立情況與我國國民經濟實力增長、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關。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指引下,我國新企業設立數量日趨增加,在國家財稅新政不斷出臺的背景下,企業設立需要考慮的財稅業務復雜程度不斷增加。為幫助企業設立者應對該問題,更好的做好企業設立工作。本文從財稅視角對企業設立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現狀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財稅視角;企業設立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構成我國經濟細胞的企業數量日益增加。作為企業生命周期起點的企業設立業務日益普遍。企業設立的合理與否對企業的后續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然而,企業設立并未引起企業設立發起人的重視,企業設立者往往由于認識的局限性,未從財稅視角充分考慮企業設立對于企業后續經營、發展、稅收負擔、風險等的影響,導致企業從設立就面臨各種財稅方面的困擾,制約了企業的后續發展。因此,企業設立時,企業設立者需要與時俱進,基于財稅視角思考企業如何設立才能更有利于企業后續經營、發展,更有利于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加投資者收益,降低投資者風險。
二、財稅視角下企業設立的現狀
1.企業設立管理制度不健全
現階段,大多數企業設立者的管理人員對企業設立管理的認識都較為膚淺,不僅對企業設立對于企業后續發展的深遠影響以及應考慮的因素缺乏了解,同時,由于企業設立業務發生較少,相關企業設立經辦人員缺乏相應的工作經驗。企業很多情況下簡單地認為企業設立只由法律部門配合行政部門做好工商登記就可以了,財務部門及稅務部門僅在完成登記后辦理銀行賬戶開立及稅務登記事項。所以,大多數企業都缺乏完善有效的企業設立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一般沒有細化規范企業設立的相關工作職責,公司章程針對對外投資設立企業的規定較為宏觀,不具有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意義,導致企業設立管理制度不健全。
2.后期運營成本關注不足
目前企業設立者在企業設立環節普遍不關注新設立企業的后續運營成本,往往憑目前經營同類企業的運營情況來推測新設立企業的后續運營成本。忽略了新設立企業在經營地點、市場環境、當地政策及勞動力、新增投入等方面與以前經營企業的不同,盲目追求企業規模、產品市場占有率和企業社會形象,導致很多新設立企業已運營就連年虧損,最終破產清算的現象普遍發生。一方面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導致社會經濟運行效率降低;另一方面給投資者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導致投資者投資意愿降低,阻礙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3.未考慮后續稅收負擔
大多數企業設立者在設立企業時由于時間倉促,沒有專業的稅務人員來籌劃新設企業的涉稅事項,導致新設立企業后續經營期稅負較高或者企業集團整體稅負較重。突出表現在如下幾方面:(1)該設立分公司的設立為子公司,導致子公司與設立者不能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出現一方每年繳納大額企業所得稅,另一方出現大額留底虧損,一般企業超過五年的留底虧損將不能稅前扣除;(2)企業設立地點不合理,導致企業不能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比如,可以設立在西部地區的鼓勵類企業,未設立在西部地區,不能享受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3)該設立子公司的設立為分公司,導致企業不能享受相關產業、行業低稅率或稅收優惠政策。比如,公司某一業務可以設立子公司獨立負責經營,并且具備申請高新技術企業條件,企業未設立為子公司獨立負責經營,因該業務收入占整個集團主營業務收入比例較低,集團不具備申請高新技術企業的條件,而導致該業務利潤只能適用較高企業所得稅率,增加了企業的稅收負擔。
4.設立者風險控制意識不足
企業設立者在設立企業時往往好大喜功,認繳注冊資本過大,而實繳注冊資本較少。忽略了當新設立企業經營不善時,設立者需要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出資責任,在某種意義上喪失了投資者設立有限責任公司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的優勢。企業設立者對于高風險業務未通過設立子公司來隔離風險,而是設立分公司,導致高風險業務一旦經營失敗,設立者需要對設立分公司承擔無限責任,使設立者經營風險較高,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財稅視角下企業設立應對措施
1.健全企業設立管理制度
企業設立雖然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一項,但是,為了保證企業設立規范化和合理化,企業需要對企業設立制定專門的制度。企業要明確企業設立涉及設立者的眾多部門,同時也需要各部門從不同角度來考慮企業設立對于企業后續經營的影響,很有必要制定專門的制度來規范企業的設立活動。首先由業務部門根據企業業務發展需要上報設立企業的方案;再由采供及生產部門配合財務部門從財務視角完成新設企業的運營成本預測;再次由稅費管理部門來完成新設企業稅收方案規劃設計、測算;最后由各部門會審設立企業方案,通過后上報公司董事會或股東會審批,審批通過后,交由相關部門依據已通過方案辦理企業設立事項。
2.充分考慮運營期成本
企業設立時,企業設立者應從戰略角度考慮企業設立后的運營成本。企業設立時的基本選擇已經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后續運營成本。企業設立時應充分考慮企業設立地能否提供足夠低成本的滿足公司業務需要的人力資源,如果不能提供,則需要考慮其對企業成本的影響程度,如果成本增加超過了企業的負擔水平,將需要考慮變更企業設立地點;設立企業時應考慮原材料的采購成本以及運輸成本,如火力發電企業往往選址在煤炭生產基地或沿海港口城市,重點考慮的就是原材料的采購成本以及運輸成本;設立企業也應考慮到產品消費市場的距離,比如,外貿出口生產企業往往選擇在沿海港口城市,可以大幅度降低企業的銷售運輸成本,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益;設立企業時還應考慮當地的配套產業發展情況,當地相關配套產業比較齊全,可以大幅度提升設立企業物資采購的便利性,同時也有利于降低企業的配件庫存,提升企業的資金周轉率。
3.籌劃運營期稅費
企業已成立就需要按照國家各項稅費政策進行稅費繳納,國家稅費政策在一定時期內存在穩定性,要求企業在設立環節就要充分考慮后續經營期的稅費負擔,通過籌劃企業設立事項降低企業后續經營期的稅費負擔。一是充分考慮合并納稅優惠,利用同一法人主體內部各經營主體盈虧相抵后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優惠。要求設立企業時,在不必要設立法人主體時,盡量少設法人主體,可以選擇設立獨立核算的非法人主體(分公司)。二是如果企業某一業務獨立出來運營能夠滿足國家相關稅費優惠政策,就有必要將該業務設立法人主體獨立運營,新設法人主體可以適用、申請低稅率或稅費優惠政策,從而降低新設企業的稅費負擔,也間接降低了設立者和新設企業整體的稅費負擔;三是設立企業時充分考慮企業設立地的選擇,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國家為促進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針對相關地區制定了很多稅收、財政、IPO優惠政策。設立企業時,應充分了解相關政策法規,權衡利弊,慎選注冊地,充分享受優惠政策,促進企業發展。
4.合理降低設立者風險
如今新設企業類型主要為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和合伙企業,設立者以認繳出資額為限對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承擔有限責任,設立者(合伙企業的普通合伙人)需要對設立的分公司、合伙企業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針對經營風險較高的業務建議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來運營,充分利用設立者以認繳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的政策降低企業設立者的風險。同時,由于目前工商登記執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設立者在公司章程中可自主約定自己所認繳的出資額。企業設立者認繳出資額時一定要謹慎,不能認為是認繳就以為認繳額越高越好,法律規定當新設企業經營不善、資不抵債清算時,無論是否達到章程規定的出資期限,設立者都需要將認繳資金全部出資到位,給企業設立者帶來出資風險。設立者決定認繳新設企業注冊資本規模時,首先應考慮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其次考慮企業實際經營業務需要,最后考慮新設企業的負債能力,最終確定合理的注冊資本規模。
四、結語
企業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企業設立是企業生命周期的起點,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為順應國家財稅政策更新需要,企業設立者需要不斷提高企業設立方面的運營和管理能力,充分考慮企業設立對于企業后續發展的深遠影響,通過設立前從財稅視角統籌規劃,為企業后續經營降低成本、減輕稅收負擔、降低企業設立者的風險,從而促進企業發展,支持國民經濟發展轉型。
參考文獻:
[1]李月娟.企業管理、財務戰略、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J].北方經濟,2009(07).
[2]趙詢,李祥華.企業設立法律風險探究[J].法治與社會,2015(27).
[3]黃少彬,張旭,牟艷華.中小企業設立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及應對策略[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