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開灤
摘要供給側結構應改革離不開工會的協調作用,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思想理念及其方法也對工會都有直接啟迪作用。在這里我們將研究工會工作與供給側結構側結構性改革兩者之間的關聯,分析工會組織必須盡心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的原因,并對如何借鑒其理念方法給予相關建議。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群團改革 工會工作
一、將工會組織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中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第一,要加強職工思想建設,樹立正確的觀念,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努力。思想是行動的重要前提,思想上的覺悟才能帶動職工。工會組織應多開展形勢政策宣傳教育,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讓改革理念深入每一個職工心中,從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二,要調動職工積極性,讓他們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中脫穎而出。工會組織要積極帶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通過先進勞模競選五一勞動獎章及先鋒號等鼓勵政策,調動職工勞動與創造的熱情,讓職工以勞模為榜樣,并向其看齊,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要積極發揮工人階級這支重要軍隊的作用,積極開展圍繞創新、發展等展開的主題討論,并舉辦相關知識競賽,引領職工不斷尋求創新和發展。
第三,要加強素質培養,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高素質人才。職工的素質直接影響到了勞動生產率,提升職工素質工作刻不容緩,工會組織要發揮起作用,對職工進行科技、法律、人文等各類知識講解,為努力提高職工素質,讓其成為創新型技術團隊,工會可組織技能比拼大賽等有益活動。同時,工會也讓合理解決職工轉崗、兼并重組以及就業培訓等問題。
第四,宣傳創新創造精神,創新創造能真正帶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創新驅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并支持轉型發展。工會組織加強團隊建設,做到典型帶教,讓更多勞模創新工作室,技能工作室橫空出世。通過開展一些相關活動,讓職工在自身崗位上不斷尋求創新,并為職工搭建創新平臺,實施獎勵制度鼓勵職工大膽創作,主要圍繞新技衍、新產品等開展探索,建立創新小組,不斷探尋新的發展空間,以此攻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創新堡壘。
二、以供給側結構改革思路為參考進行工會改革
首先,積極拓展供給主體。工會組織作為提供供給服務的主體,滿足職工需求的提供方,一般情況下,各級工會組織在供給時側重點都會有所差異。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中,基層工會扮演著重要角色,是職工群眾的依靠,必須穩固基層工會建設特別是非公經濟組織工會建設,注入活力和提升供給能力。此外,工會組織作為提供供給服務的當然主體,要起引領作用,采取購買服務等多種策略,凝聚其他職工服務類社會組織,使其也成為供給主體的一員,為職工提供豐富多樣的服務,這就是工會組織推進改革的重要篇章。
其次,優化供給內容。工會履行的義務和在該過程產生的項目,共同構成了供給內容,它是工會和職工之間的樞紐。做到供給內容優化,就要落實和突出主業主責,只要這樣,工會才能讓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對此,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洪浩提出,維護與教育、參與、建設、服務等不是加法關系,而是乘法關系,即工會職業等于維護與教育、參與、建設、服務的乘積。也就是說把維護當作系數,如果維護這項工作不到位,那么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無濟于事;因此,工會要將維護職能深入貫徹到教育、參與、建設、服務等領域中。此外,工會還要為職工群眾提供實際惠民服務服務,打造維護、服務、闖新三體合一的新型工會,避免工會供給與職工需求兩張皮,做出讓職工滿意的項目,處理供需結構性帶來的問題。
再次,供給方式的創新。工會組織履行職責的渠道和形式被稱為供給方式,而在工會組織中,機關化行政化方式是傳統的履職模式中最常采取的方式,它們通過會議、文件等形式逐級下發通知,但這樣的方式中轉級數多,周期漫長,局限性大,無法滿足群眾的需求。因此,網絡的出現拯救了這種僵局,它成為了職工交流的重要工具,哪里有職工的身影,哪里就會有工會。網絡有效地配合了工會的工作,工會在供給方式上也進行了調整,積極推行“互聯網+”的工作方式。此外,工會在該方式上還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講解內容為主,互動為輔進行工作,以此加強網絡上的工作建設,這同時也是群團改革中,打造良好網絡環境氛圍的需求,構造出群眾話、社會化、網絡化的運行機制。
最后,供給平臺的完善。工會只有有了供給平臺,才能為職工提供服務,工會改革中其中一項重要問題處理就是供給平臺的完善,如何處理好供給平臺建設是一件非常棘手的問題。供給平臺包括工會組織搭建的職工文化活動陣地、職工援助服務中心等。供給平臺目前都存在分布結構混亂、無法統一的標準,項目不齊全等問題。因此要采取網格化方式對供給平臺進行完善,根據就近便利原則和一定的服務范圍,在職工人群密集的地方如園區、開發區等建立職工服務站,成為職工服務的核心站點。完善平臺還需要對資源進行格外地整合,以達到一定的供給效率,這時可以利用供給平臺如各街鎮黨建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村居服務站等為廣大職工提供服務,與此同時,服務站建設還需要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的助力這是基層服務平臺建設過程群團組織所要求做到的。
三、結語
供給側改革在不斷進行的今天,廣大職工的利益受到了去產能的影響。在供給側改革中,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權益會受到各級工會組織工作實施情況的影響,不僅如此,各級工會組織工作還直接影響了產業結構,進而影響了社會的和平發展。因此,工會組織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國家的法律和政策保護下,使用豐富多樣的方式來最大化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維持職工隊伍的發展,讓改革平穩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