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莉
摘要國有企業已經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合作以及“走出去”的主力軍和排頭兵,企業的外派員工隊伍不斷壯大,外籍員工人數也在不斷增加。面對復雜的境外經營環境,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不同的政治法律體系,亟需大力探索海外黨建工作新思路,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在促進企業改革和發展中的各種優勢,助推企業進一步提升綜合競爭力和“走出去”。
關鍵詞國有企業 走出去 海外黨建
一、加強海外企業黨建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其地位和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企業黨建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要通過加強和完善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使國有企業成為實施“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戰略的重要力量。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強調了無論是全面深化改革,還是實施“走出去”、“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國有企業都要承擔更重大使命,發揮更重要作用。因此,國有企業的海外黨建工作也必須與時俱進,國有企業在海外發展的速度越快、規模越大、任務越重量、目標越高,就越需要貫徹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以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開辟海外黨建的新思路,發揮出海外黨建“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重要職責作用,讓黨建工作助推企業更好更陜地“走出去”,做優做強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二、當前海外黨建面臨的主要困難
一些國有企業由于境外業務發展起步早,在黨建工作方面積累了有益經驗,包括中石油在海外堅持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中鐵集團在海外以“我是中國人”激勵員工。但是,隨著近年來國企“走出去”的加速,整體上看,國企的海外黨建工作普遍存在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制約海外黨建工作有效推進。
1.海外單位的黨組織形式難以健全。在海外業務的推進過程中,通常情況下外派隊伍都比較精干,派出的人員不一定都是黨員,外派人員流動較頻繁,難以長期穩定。一些境外單位黨員人數達不到3人,按照黨章規定,支部都不能成立。一些境外單位滿足了人員要求成立了黨支部,但因所處環境的政治因素、客觀條件制約,無法正常開展活動。一些境外單位既使黨員人數較多,有條件成立黨委,但要按照國內企業黨委的組成方式建立組織、設置機構、“交叉任職”、發揮應有作用,可能面臨政治環境、經營環境不允許的問題。
2.國內企業黨組織的運作方式在海外單位難以執行。在國內,國有企業黨委班子有比較規范的運作機制、“三重一大”決策程序以及黨建考核體系等,但是境外單位的管理團隊中經常包含外籍管理人員,導致黨的集體領導方式與國際化管理方式出現矛盾,“三重一大”決策程序也面臨挑戰。此外,在國內實施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也不能適用于多種國籍夾雜在一起的海外企業員工隊伍。有的外籍員工數量多的企業,可能還要適應當地法律要求,應對“西方式工會”等群眾組織的存在。
3.海外企業的黨建內容與國內有很大不同。海外企業一般都會從本部派出員工,外派的員工一旦到了海外,特別是到了條件較為艱苦的國家,往往產生不安全感、思鄉戀家情緒、新環境下的畏難情緒等。加之受到海外社會制度和思想文化影響,黨員教育管理的難度明顯高于國內,而且人員流動性大也影響了海外新黨員的培養和發展。因此,黨組織活動難以保質保量,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需要有較強的針對性。
4.海外單位的監督工作難以開展。海外企業難以獨立設立紀檢監察機構,對企業領導人員和企業經營行為的監督也不能照搬國內的做法,機構設置、人員配置、工作機制都缺乏成熟的經驗。特別是,海外經營活動自由度相對較大,容易出現簡化管理流程、執行過程欠規范等行為,更加需要加強紀檢監察工作,探尋保駕護航的現實路徑。
5.海外黨建工作存在潛在的政治法律風險。國有企業“走出去”面臨的政治環境千差萬別,文化形態各異。一些國家的法律上明確規定,不允許本國境內的外國公司存有政黨組織;即使部分國家在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但對政黨活動也設置了諸多限制與障礙,組織活動開展難;甚至面臨當地政府干預、工會監督、社區沖突等問題。因此,海外黨建工作如果風險意識不強,稍有不慎,容易引發爭議或阻礙企業的海外發展。
三、新時期加強海外企業黨建的思路
黨的十九大《黨章》規定:“國有企業黨委(黨組)發揮領導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依照規定討論和決定企業重大事項。”習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上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優良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因此,解決國有企業海外黨建面臨的困難,核心就是貫徹落實《黨章》規定和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切實做到黨對國有企業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的有機統一,這是新時期海外企業黨建工作的根本目標和工作出發點。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研究探索推進海外黨建工作科學對策。
1.上級黨組織高度重視是海外企業黨建的基礎。海外企業遠離國內總部,海外黨組織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運作機制,都需要上級組織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開展海外黨建工作,首先要按照黨的工作“四同步”原則,盡量做到工作同步謀劃、機構同步設置、人員同步配備、工作同步開展,才能保證海外黨建工作有依托,有基礎條件作保證。在此基礎上,才能保證上級精神傳達、黨建理論學習、黨員教育管理等能及時開展;保證黨員隊伍得到有效管理,在外派人員中保持一支穿插到不同層次員工的核心隊伍;管好了黨員也能帶動非黨員的外派員工,團結隊伍。
2.海外企業干部和員工隊伍建設是重要保證。與國內黨建工作相比,干部隊伍建設是海外企業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企業在考察選拔外派干部時,一定要把政治素質擺在首位,堅決選擇政治上可靠、責任心強、有擔當精神的干部委以重任。海外企業黨建工作也要把當地的干部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在外派人員中選拔干部一定要遵守“好干部”標準,發揮出海外黨員干部的先進模范作用,引領海外各級黨組織打造堅強的戰斗堡壘。即使在外籍員工中選拔任用管理崗位人員,也要制定德、能、勤、績、廉的標準,確保核心價值觀的一致性。
3.建立有效的決策制度體系是黨建融入管理的重要措施。海外企業受當地法律法規或商業制度影響,如果無法通過黨委會決策來保證企業的經營管理,就需要采取其他措施來制約。可以在企業經營班子的人員組成中設置重要派出人員,委以貫徹黨委決策意見的責任,或在決策制度中納入重要事項的關鍵把關程序,通過執行制度實施管理思想。企業黨委也可以制定“三重一大”決策事項清單,通過黨委對清單所列事項的前置審議,再由黨委委員或參與決策的黨員加以落實,確保黨的要求和旨意得到貫徹。
4.加強文化融合是海外企業黨建的重要內容。但凡優秀的企業都有自己優良的企業文化,黨的思想建設的很多內容、方法和措施,都是企業文化建設最有效的手段。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優良的企業文化會隨著業務一并傳輸,但也會面臨與海外新地域文化背景存在差異或沖突的問題。像吃苦耐勞、勤奮、責任心、比學先進、勤儉節約等,這些中華民族的優良本能早已是企業文化建設無需強調的元素,在一些地域卻成為令管理者最為棘手的難題。這些恰好是黨建可以做工作的領域。可以通過黨員和中方外派員工傳幫帶、組織技能競賽、表彰和鼓勵先進等,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加以強化。要積極探索和推進跨文化管理,找準中外文化融合的有效方式和載體,形成獨特的企業文化優勢,助力企業經營和管理。
5.加強組織監督是海外企業黨建的重要內容。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國有企業有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定規范了企業領導人員的行為,以保證各級領導人員廉潔從業,防止腐敗。海外企業也不能例外,只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使企業領導人員忠誠、干凈、擔當,才能保證海外經營合法合規,海外資產經營安全高效。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海外黨建的紀檢監察思路,核心是在制度設計、程序制訂以及機構和人員配備上體現出組織監督的力量,保證落實到經營管理的各個關鍵節點。
由于海外環境復雜,與國內差異較大,在推進海外企業黨建工作中還需關注下述事項。首先,要積極關注員工的利益訴求,保障員工人身安全,盡可能為員工排憂解難。在海外,黨組織是員工可以信賴的最可靠力量,一些在國內不需要關心的事情在外都可能成為問題,例如員工的結婚生子、父母生病、家庭困難、個人安全、后勤保障等,都需要黨組織及時了解并予以關懷。其次,要保持和加強與我國駐外使領館的聯系溝通。海外經營經常面臨與當地政府、行業協會或社會團體等各類組織打交道,通過加強與駐外使領館的聯系,不僅可以得到日常的工作支持,還可以及時了解黨的政策方針新變化、新要求、新措施,確保以黨的政策為指導,做好企業經營管理工作和海外黨建工作,避免走彎路。再次,海外黨建活動的形式要結合海外實際,重視所在地區的文化背景、政治影響、宗教信仰、社會習俗等差異,以避免引起誤解,一般不宜公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