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永 開灤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處于改革和新舊體制轉換的關鍵時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困難挑戰,多投資體系和多樣化經營成為企業發展的重點模式。在當前復雜的環境中,國有企業不斷有貪污、腐敗等惡劣事件出現,對國有經濟的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為了保證企業經濟發展的長期、穩定,加強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管理非常重要。新常態的經濟發展局勢需要黨和政府及時調整職能,對原有的工作方式進行調整,從而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
關鍵詞國有企業 紀檢監察 問題 對策
一、現階段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
關于企業紀檢監察的工作開展已有《公司法》、《行政監察法》等,將其工作方式、地位和作用等均進行明確的規定,使得紀檢監察工作在開展中缺少明確的法律支持,及時發現了問題也難以解決。改革開始后,國企加強管理制度建設,但是多數是關于企業經營、財務和生產流程方面的,對于紀檢監察工作方面的制度缺少針對勝的改進,使得管理可行性較低,名存實亡。缺少完全的制度,不僅導致紀檢監察工作難以開展,現有的制度也難以落實,進而給企業發展造成影響。
(二)國企領導不重視
很多國有企業往往重視經濟發展,忽略紀檢監察工作的開展,認為這種管理工作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約束著管理人員的工作,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往往疏于檢查。一些企業雖然設立紀檢監察部門,但是缺少足夠的人員配置,使得管理工作難以順利開展,很工作人員屬于“兼職”上崗,在管理本職的基礎上兼顧檢查,存在著監管不徹底的情況。一些企業在開展工作時僅進行宣傳教育,缺少完善的監管制度,使得紀檢監察工作難以發揮其效果。
(三)監察手段落后
從總體上來說,國有企業監察隊伍力量薄弱,難以與政府紀檢監察機構相比,缺少專業支持,基本處于重處置,輕預防的狀態。大部分的企業紀檢監察工作開展時是根據舉報或是出現明顯問題后進行管理干預,缺少實效性。企業紀檢監察部門屬于企業內設機構,工作人員不敢檢查企業高層領導,存在取證難,從而難以核實管理層中出現的違法亂紀行為。
二、加強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建議
(一)樹立正確認識,提高政治站位
國有企業應該正確看待紀檢監察工作,認識到企業發展需要一個穩定和諧的環境,開展紀檢監察工作能夠為企業在經營發展運行中清除違法違紀的不良行為和做法,排除干擾,起到事前預防,事后懲戒的作用,保障企業的政令暢通,保證企業的生產經營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國有企業必須充分認識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提升政治站位,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準確掌握形勢、分析問題、規劃工作,忠誠履行國家賦予的職責,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推動紀檢監察工作向縱深發展。
(二)整合監督體系,形成防治國有企業腐敗的合力
當前,國有企業的組織結構在一定范圍內形成了各種制約關系。在企業內部,除了紀檢監察部門行使監督檢查職責外,還有財務、審計等部門和董事會、監事會等組織,形成了“多位一體”(即把專職監督監察機構統一協調起來)的監督管理體系。對這些部門和組織而言,雖然在工作內容上有所差別,但最終的目標都是為企業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在這種監督體系下,積極探索并實行個別部門合力辦公,個別領導干部交叉任職,構建聯合監督機制,不僅能夠實現監督系統和體系的整合,還有利于形成預防國有企業腐敗的合力,杜絕企業腐敗現象。
(三)加強監督檢查,健全崗位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加強監督檢查工作,拓寬監督渠道,健全制約機制,增強監督實效,確保權力正常運行。具體而言,加強監督檢查工作,需要做好三個重點:一是以資金管理和工程突出問題為重點,開展專項治理。強化正確的輿論引導,提高黨員干部對腐敗行為危害性的認識。建立自查自糾工作承諾制和公示制,治理結果由單位領導簽字公示,積極接受職工群眾的監督;針對工程建設領域中的突出問題要開展監督檢查,加強專項治理,做好對潛在問題的排查;二是以企業重點業務和關系到職工切身利益的事件為重點,加強參與監督。參與到企業的招投標工作中去,做好對一些敏感問題的監督以及采購合同談判的監督。針對職工群眾關心的保障問題、集資分配房產等問題實行全程監督。在監督中嚴格依法依規辦事,積極履行工作職責,確保權力運行的公平、公正;三是以薄弱環節和易發問題領域為重點,開展檢查。
三、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國有企業的改革力度逐漸加大,國有企業紀檢監察愈發重要,國家政策的出臺明確了改革發展方向,但在改革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了紀檢監察工作的改革進程。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中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措施,希望對相關工作人員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