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彥卿 張娟 劉斌 張蒙蒙 謝敏華 蔡長春 胡敏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結、直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反應,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腹痛、黏液膿血液便及反復發作的腹瀉等,具有病程較長,反復發作,終身復發等特點[1]。目前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考慮與感染、免疫、精神因素等相關,是一種炎性反應疾病[2]。臨床上常用水楊酸制劑、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治療。近年來,因藥物保留灌腸具有藥物利用率高,不良反應少等優點,成為常用的一種治療途徑[3],但相關研究較少,且報道有所差異。故本研究探討康復新液保留灌腸聯合美沙拉嗪治療UC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血清炎癥細胞因子、凝血指標的變化,為臨床進一步提供相關臨床證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4月于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收治的UC患者68例。納入標準:符合世界胃腸病組織推薦的炎癥性腸病全球實踐指南中的UC診斷標準[4];經結腸鏡檢查并經病理確診為UC;無美沙拉嗪過敏病史及凝血功能異常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標準:重度、爆發型UC、腸道感染性疾病、器質性疾病;對治療藥物過敏或禁忌;心、肝、腎功能不全;拒絕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病例組和對照組,各34例。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告知患者相關事宜,同意后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患者均給予糾正水電解質失衡、改善營養等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在基礎支持治療上給予美沙拉嗪(商品名:惠迪,生產廠家:葵花藥業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80148,規格:0.25 g),口服1.0 g/次,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應用康復新液(生產廠家:四川好醫生攀西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51021834,規格:10 mL)保留灌腸,30 mL/次,每晚1次。兩組患者連續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的炎癥細胞因子及凝血指標水平。(1)療效評價標準。①治愈: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臨床癥狀消失,復查結腸鏡腸黏膜病變已恢復正常;②顯效:癥狀基本消失,結腸鏡僅有輕微的腸黏膜炎癥;③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腸黏膜病變有所好轉;④無效:臨床癥狀和結腸鏡復查無改善或惡化[5]。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2)炎癥細胞因子及凝血指標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纖維蛋白原(FIB)和血小板體積(MPV)。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病例組總有效率為94.12%,高于對照組的73.5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5.379,P=0.020),見表 2。
2.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細胞因子及凝血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炎癥細胞因子及凝血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NF-α、IL-6、IL-8、FIB水平均低于治療前,MPV水平高于治療前,且病例組TNF-α、IL-6、IL-8、FIB均低于對照組,MPV水平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細胞因子及凝血指標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細胞因子及凝血指標水平比較(±s)
組別 TNF-α ng/mL IL-6 ng/mL IL-8 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4) 248.41±26.72 192.17±25.76* 169.43±11.72 135.04±5.73* 0.92±0.38 0.71±0.14*病例組(n=34) 245.86±8.04 123.16±15.38* 171.06±10.86 87.58±10.84* 0.89±0.41 0.48±0.05*t值 0.533 5.144 0.595 8.655 0.313 3.549 P值 0.597 0.001 0.554 0.000 0.755 0.017

表3 (續)
UC是一種原因不明的非特異性腸道炎性疾病,目前具體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主要由多種病因引起的異常免疫介導的腸道慢性炎癥。研究表明,UC組織損傷和潰瘍形成的重要節點在于機體對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下降,炎性因子介導,引起免疫調節功能失調,最終引起機體腸道受損[6]。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腹痛、黏液膿血液便及反復發作的腹瀉等,具有病程較長,反復發作,終身復發等特點。部分患者因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和控制,將出現腸道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結腸等嚴重并發癥,顯著影響患者的健康,已經被WHO定位現代難治病[7]。目前治療UC的主要目標是迅速緩解癥狀、促進潰瘍愈合、減少復發并盡量保持無癥狀發作的狀態[8]。
細胞因子分為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二者之間的失衡是引起UC的重要原因,其中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起著重要的作用。TNF-α是公認的引起UC的細胞因子,可作為UC病情判斷和療效評估的指標[9]。UC活動期的患者其血液呈高凝狀態,FIB和MPV與正常人群存在差異,病情越重,高凝狀態越明顯,致使腸壁血管微血栓形成,進一步導致黏膜糜爛、潰瘍[10]。
美沙拉嗪是目前臨床上治療UC常用的一線藥物,起發病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TNF-α的基因轉錄水平,使TNF-α的產生和釋放減少,減輕腸黏膜的損傷,進而減少了對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刺激產生的細胞因子如IL-6、IL-8的釋放,最終達到減輕腸黏膜的損傷作用[11]。
康復新液是從美洲大蠊干燥蟲體中提取的中藥制劑,具有促進表皮細胞和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壞死組織的脫落、促進血管新生的作用,藥物學研究證實該藥具有改善潰瘍創面微循環,抗炎,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調節機體的生理平衡[12-13]。與傳統的給藥方式不同,保留灌腸將藥物直接送到病變部位,藥物吸收更頑強,作用時間延長,療效更佳[14]。故口服藥物聯合保留灌腸是目前治療UC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但具體給藥方案存在差異,需要進一步進行探討。本研究結果顯示,病例組總有效率為94.12%,高于對照組的73.53%(P<0.05);治療后,兩組TNF-α、IL-6、IL-8、FIB水平均低于治療前,MPV水平高于治療前,且病例組TNF-α、IL-6、IL-8、FIB均低于對照組,MPV水平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美沙拉嗪聯合康復新液保留灌腸可減輕患者炎癥反應、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狀態,減輕腸黏膜損傷,提高臨床療效,臨床上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