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秦 蒙惠麗
摘要:動物產地檢疫指對動物離開產地之前進行的檢疫,主要目的是對動物的防疫及健康狀況實施全程監控,通過產地檢疫能夠及時發現病原,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患病動物進入流通環節,最大限度減少因動物疫病造成的危害。本文對動物產地檢疫工作存在的問題做了探討,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動物產地檢疫;動物疫病;對策
動物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人類的健康,而動物產地檢疫是控制疫病的關鍵環節,對動物檢疫工作的完善十分重要,目前基層動物產地檢疫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針對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
1動物產地檢疫存在的問題
1.1主動報檢意識差
《動物檢疫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動物及其產品在離開產地前,貨主應當按規定時限向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而且近年來國家已實行暫停征收動物檢疫費的惠民政策,但在實際生產中,由于畜牧相關法律宣傳不到位,有些養殖戶對動物檢疫工作缺乏認識,嫌麻煩,不主動申報檢疫,認為他們只負責養好動物,運輸要辦理的檢疫手續與他們無關,導致部分動物沒有實施臨欄檢疫,尤其在邊遠山區,自宰自用的動物,檢疫申報制度更是難以落實。
1.2檢疫隊伍技術力量薄弱
在國家畜牧獸醫體制改革的推動下,各地成立了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但是基層畜牧獸醫專技人員所占比例小,而且大部分工作人員年齡偏大,尤其是沒有新增力量的加入,專業人員數量與實際工作量不符。加之分散飼養還普遍存在,在產地檢疫工作范圍分散、檢疫成本較高、檢疫人員素質不齊等情況下,導致有的地方雖然設置了報檢點,但由于工作人員少、工作量大、經費不足等原因,經常出現報檢時人不在,報檢后人不到,有的甚至不到現場就出具檢疫證明,無法達到產地檢疫工作的最終目的。
1.3檢疫手段落后
目前動物產地檢疫以臨欄檢查為主,檢疫檢查主要靠眼觀、手摸、耳聽和查看養殖檔案。但隨著“瘦肉精”、“速成雞”、“現代牧業牧場出售病牛”等事件相繼被媒體曝光,畜產品安全正在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因此對畜產品進行獸藥殘留檢測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基層,要化驗無設備,有設備無經費無檢測試劑,檢疫合格不合格全憑自己的工作經驗,缺乏科學依據,容易出現偏差,這樣不但影響到廣大群眾的畜產品安全消費,而且對畜牧業的發展存在一定的隱患。
1.4電子出證配套設施不足
目前全國各地已逐步實行動物檢疫電子出證,但部分基層存在出證系統配置不到位、缺乏財政保障、出證人員電腦知識缺乏等問題,導致出現故障無法及時處理、出證速度慢等情況,尤其在地域分散的地方,檢疫人員往返出證點和養殖場所,更是費時費力,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難度。
2針對動物產地檢疫工作問題的對策措施
2.1強化普法宣傳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法律意識
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活動,如畜牧法規知識講解、重大動物疫病防治、獸藥安全使用培訓I等,結合“送科技下鄉”、日常監督檢查、邀請專家現場指導等活動,通過編印科普書籍、印發宣傳資料、懸掛橫幅等,指導從業人員依法經營,積極落實動物檢疫申報制度,得到群眾對動物檢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2加強基層官方獸醫隊伍建設
動物產地檢疫是控制重大動物疫病發生和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工作責任大,因此必須加強基層官方獸醫隊伍建設,加快形成縣、鎮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和村級協檢員的三級監管網絡,拓寬進人渠道,爭取配足人員,壯大檢疫力量。同時定期開展專業技能培訓與考核,加強《動物防疫法》相關法律知識、疫病診斷技術、計算機和打印機使用知識等內容的培訓,不斷提高官方獸醫整體素質,充分提升官方獸醫隊伍工作效能。
2.3加大監督執法力度、提高服務水平
抓好養殖、屠宰、運輸等環節的監督管理,落實責任,堅決杜絕屠宰場門前補檢,將動物檢疫延伸到源頭,建立以監促檢、以檢促防、防檢相結合的動物防疫工作機制;公示動物產地檢疫工作流程,堅持出欄動物臨欄檢疫制度,做好養殖檔案查驗、尿檢抽樣和疫病檢測等工作,杜絕染疫動物和不合格動物產品進入流通環節,維護廣大群眾的肉食品消費安全。2.4合理布局報檢點、加快硬件設施建設
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合理配置報檢點和檢疫人員,積極爭取財政投入,加快動物產地檢疫的硬件設施建設,配備檢測設備,根據實驗室監測、檢測結果出具檢疫證明,不斷提高檢疫結果的科學性;加快完善動物檢疫電子出證系統,把機構、人員、監管對象、申報點和檢疫證明使用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快速開證和信息快速查詢、追溯和分類統計功能,不斷提升檢疫管理能力。
3結語
綜上所述,實施動物產地檢疫工作,可以有效預防動物疫病的傳播,對食品安全有深遠意義。在動物檢疫工作道路上,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利用新科技,加強動物檢疫電子信息化管理,不斷提高檢疫執法力度和工作效率,為全國人民群眾肉食品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