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摘 要 分享行為是幼兒親社會行為的一種重要形式,是一種對別人、對社會有利的行為。中班幼兒已經萌發了分享的意識,但在行為中存在很多“偽”分享。本文從厘清幼兒“偽”分享行為的原因出發,揭示分享的本質特性,并采用提供機會、樹立情感、激發行為、強化行為等“四部曲”策略,幫助幼兒重建適宜的分享行為,從而提高幼兒分享水平。
關鍵詞 偽分享;幼兒;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6,D03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1-0048-01
一、我們的解讀——問題剖析
(一)“偽分享”行為不利于幼兒親社會行為發展
“有價”的分享,言行不一致的分享,過于表面和口頭的分享,使分享不再美好,幼兒間的信任會隨著這些“偽分享”慢慢流失,同伴間的相處方式會慢慢變“畸形”,長期以往,不利于幼兒形成良性的人際關系,對于幼兒親社會行為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偽分享”行為不利于幼兒體驗分享的快樂,阻礙幼兒的健康成長
迫于父母或教師的壓力,不得不對其他同伴進行分享,建立在利益基礎上功利性的分享,不是真正出于幼兒主觀意愿的分享,在這種分享中體會不到分享的快樂,違反幼兒行為發展規律的“偽分享”是不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的。
二、我們的行動——“四部曲”策略
(一)曲一:營造環境,提供機會
1.改變方式,營造溫馨環境。“怎樣的環境,怎樣的刺激,就得到怎樣的印象?!毙睦憝h境是一種隱性環境,發揮著“春風化雨”、“滋潤靜默”的作用。
妮妮從家里帶來一個娃娃,不愿分享。見此情形,教師拿過娃娃,對妮妮說:“這個娃娃現在是我的了,如果你想玩,怎么辦?”妮妮說,“向你借。”教師模仿妮妮高傲的樣子說:“可我不想借給你玩,你心里感覺怎么樣?”妮妮說:“有點難過?!苯處熡謫柶渌變海骸澳銈兊母惺苣??”大家七嘴八舌說起來:“我也挺難過,不開心。”通過換位思考,逐步強化幼兒的分享動機與意愿。
2.重視分享,提供分享機會。在家庭中,面對分享行為的時候,家長一般都是強迫性讓孩子去分享,這樣的孩子大多是屈服權威的“偽”分享。家長可用商量的口吻來讓幼兒分享,提供更多的可選擇性的物品,尊重幼兒的需要,使幼兒由被動分享轉化為主動分享。當孩子做出真正的分享行為時,教師、家長避免“假裝分享”的行為,真誠地接受,不會助長幼兒分享時言行不一致的“偽”分享現象。
(二)曲二:移情訓練,樹立情感
實物角色分享:角色游戲區,幼兒玩“過家家”游戲。香蕉組發現沒“菜”了,于是出現以下爭搶的一幕。
甲:“我們沒有菜,你們給我們點?!?/p>
乙:“我們也不夠啊?!?/p>
甲:“本來就是你們拿了我們的菜。”
乙:“你不給我,我告訴老師去?!?/p>
乙:“我們的菜也不多,給了他們我們就不夠了?!?/p>
老師“這些蔬菜是不是做飯給小朋友吃呢?”幼兒點頭,“那么,我們就把沒做好的蔬菜分給小鄰居,他們做好了送一些給我們,大家分享著吃好不好?”甲和乙露出喜悅的神色。
(三)曲三:榜樣示范,激發行為
1.同伴模仿。選取班中或園中具有正面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幼兒,以視頻、圖片方式記錄他們的分享行為。
2.教師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則”,教師是幼兒心目中的權威,是幼兒學習的榜樣。“老師有件高興的事想告訴你們,讓你們和我一起開心!”“有什么不快樂說出來我們一起和你想辦法?!薄澳銈兡苌塘俊⒑献鞔罘e木,真好!
(四)曲四:契機創造,強化享行為
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學習,往往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而是通過在實際生活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教師要通過環境影響、感染幼兒。于是,我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
1.專設“分享日”?!巴婢叻窒怼?、“新聞分享”、“成果分享”、“零食分享”等等。把自己好吃的、好玩的、看到聽到的或者自己親手制作的物品和同伴、老師一起分享,掌握具體的分享技能,懂得如何將自己的東西和情感分享給他人。
2.“三分鐘”分享。每天為幼兒提供三分鐘,請他們將自己拿手的故事、歌曲等分享給同伴,給予幼兒展現自己本領的機會?;顒娱_始,只有少數幼兒愿意展示,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幼兒的參與性有所提高,在這有限的時間里愿意分享的幼兒逐漸增多,幼兒的分享行為有了顯著提高,這樣的分享活動更多是提供給幼兒精神上的分享機會,讓他們從中獲得滿足感。
三、研究成效
(一)真誠地分享
溫馨、恬靜的環境,加上引導,孩子們逐漸建立了分享的意識。會樂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覺地遵守規則,互相協作,互相配合,設身處地為別人考慮,擺脫以自我為中心,自覺產生分享動機和分享行為,他們的分享不是僅僅停留于口頭和表面,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
(二)無償地分享
從言行不一致的分享——言行一致地分享,從表面和口頭的分享——真誠地分享,從“有價”的分享——“無償”的分享。我們的孩子在分享這張考卷上,從最初的看不懂、不會、不情愿到現在的認識、熟練、情愿,獲得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分數!
分享不只是一種口號、一種形式,更多的是孩子內心的情感的表達。分享是快樂的一種方式,對于孩子的分享行為培養應該是一個堅持不懈、循序漸進的過程。當孩子把物品、心情、知識與他人分享的時候,我相信,他們收獲的一定是別人的認可、別人的關心和一個充滿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