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
摘 要 素質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21世紀合格公民和創新人才的戰略舉措。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現階段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課程改革。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改變傳統的重語言知識、輕語言能力的傾向;其目標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加強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英語新課程的根本任務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 初中英語;作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1-0252-01
一、新課程的作業設計
(一)具體依據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方式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為新課程作業設計提供了具體而有力的依據。
1.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索,在實踐中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2.對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能使用以下學習方式: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多種途徑(圖書、網絡、實地調查等)廣泛搜集信息;
(2)學生能進行開放式的活動,通過自主探索來解決問題;
(3)學生能積極參與小組合作,通過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形式學習。
教師應緊緊圍繞課程改革對教師和學生的這兩部分要求,精心安排設計新課程作業,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新課程作業的設計
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中學英語教學應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作用的。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圍繞教材,使課內外學習相互溝通;作業類型要豐富多樣,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知識的復現。要全面考慮聽說讀寫,又要有所側重;在設計中要創造一種能激起學生思維欲望的情景,留給學生充分創造發揮的空間,從而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全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據新課程作業設計的指導思想和具體依據,新課程的作業設計應著重體現以下特點:
1.趣味性。不少學生對單調、枯燥的作業存在著厭煩心理,作業態度馬虎,作業完成質量差。這是因為這些作業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又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不僅要考慮教學的需要,還要充分考慮學生好奇、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善于挖掘語言教學中的“趣”,努力提高作業的趣味性,這樣才能牽動學生的注意力,喚發學生內心強烈的學習需要。當學生對作業產生興趣時,他們就不會把作業當成一種負擔,而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完成,而且知識也掌握得迅速和牢固。
2.合作性。在小組合作中,為投入組際之間的激勵競爭,同組成員間共同研討,相互啟發,擴大了信息量,拓展了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學生充分體驗到思維、交往、成功的學習過程。一些后進生也解除了各種精神壓力,在其他小組成員的協助下積極參與。學生在廣泛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與人合作、交流、共享及組織管理的能力,這種能力正是知識經濟社會對現代人才的基本要求。
3.實踐性。素質教育的一個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語言學習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的語言能力只有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才能得到培養和提高。新課程作業設計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創設豐富的交際活動情景,增強語言實踐的真實感,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和創造性使用語言的嘗試,使學生獲得不同的實踐體驗,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新教材選用的大量閱讀材料,內容涉及各個領域,有日常生活、名人介紹、異域風情、文化藝術、科學探索等等,其豐富的知識面和詞匯量為學生實踐性作業的設計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常見的實踐性作業有:對話表演,調查討論,課本劇表演,采訪報告,還包括完全真實性地用英語打電話,給朋友發英語e-mail等。
4.探究性。新的課程改革要求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提倡“探究學習”。“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收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探究學習”是學生學習的最高境界,最能體現學生的主體精神、個性品質和潛在能力,體現了“以發展為本”的現代教學價值觀。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通過設疑、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主動探索求異,大膽進行發散性創造。
二、結語
新課程的作業設計是一項難度較大的任務。從中我們看到,新課程改革已向每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發展提高的大好機遇。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教師是教育的靈魂。新世紀的教育要求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課程的開發研究者。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調整知識結構,加強現代教育意識,開闊文化視野,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努力完善各方面的素質,以嚴謹、求實、進取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在教育教學的大道上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