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摘 要 如果說經過第一輪的細密復習,落實、消化好每一課的每一個知識點,牢牢夯實基礎會讓學生把書讀厚,那么第二輪復習就是洞悉命題規律、把握命題趨勢、縮小識記的范圍、鎖定考綱、有的放矢幫助學生把書讀薄。第二輪復習聯結著一輪復習和三輪復習,是整個高三復習的關鍵節點、是提高政治高考成績的重要環節。第二輪復習一定要做好:知識體系構建、專題歸納、能力培養,查漏補缺。
關鍵詞 高三政治;復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1-0249-01
一、循綱憶知,串好主干知識
政治共分為四個模塊,分別是《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每一個單元結束,一定在識記單元標題(高考主觀題中出現過以單元標題設問)基礎上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盡可能運用“回憶法”完成,然后對照課本查漏補缺,突出重點。只有做到“胸有成竹”,讓知識儲備系統化、立體化,考場調運知識才能準確無誤。
例如:《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結構圖:
重點: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唯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是聯系的根本內容,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在厘清每一個細碎知識點的基礎上,要立足整體靈活溝通鏈接知識,嘗試將知識進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組,打破教材原有順序和框架結構,優化組合教材知識,選擇最有利于該知識運用的角度,跨框、節、課甚至跨知識體系地進行知識梳理,對主干知識開展“立體式”的復習。
二、離清方向、抓牢主體、把握規律、科學整合
《政治生活》模塊內容的編寫突出了抓住政治生活參與主體。高考試題對政治生活內容的考查,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圍繞某一個或幾個主體,考查其為何或者如何做某一件事情。因此我們在備考復習過程中,一定要抓牢這些主體,圍繞個主體整合相關知識,便于在考試過程中快速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政治生活》常考的七大主體為:公民、政府、人大、中國共產黨、政協、民族和主權國家。
例如:政府的常考點:宗旨和原則,基本職能,依法行政,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科學、民主、依法決策。
中國共產黨的常考點:黨的地位、性質和宗旨,黨的執政方式和執政理念。
三、命題熱點特別關注,理論聯系實際
關注正面積極的時政熱點,從熱點角度聯系學科重點知識。時政熱點選取要具有時效性、時代性、代表性。關注黨和國家當前的重大方針政策,關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重大熱點問題。依法治國、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簡政放權,這是實現中國夢唱的最響的主旋律,高考又豈能舍此而旁顧?
例如:我們在復習《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三個重要模塊時必須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這一熱點,緊緊抓住“對外開放與合作”“互利共贏”“文化交流”三個重要的高頻考點。
視角一:《經濟生活》模塊中的“經濟合作”知識
1.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經濟意義
2.我國應如何抓住利用“一帶一路”建設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視角二:《政治生活》模塊中的“互利共贏”知識
1.在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建設中,政府應如何行使其職能
2.我國提出共同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正確性
視角三:《文化生活》模塊中的“文化交流”知識
1.絲綢之路成功申遺的重要意義
2.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和文化交流
四、提高知識遷移能力,掌握主觀題答題技巧
近幾年高考政治主觀試題材料情境設置,無非文字、表格、圖形三種形式,背景多為時代熱點。但不管材料如何千變萬化,都在考查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即用所學知識分析生活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現象,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近幾年高考文綜試題的參考答案來看,答案簡潔明晰,就是課本知識加材料信息。所以作答時材料要用足,用得越充分越得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有時材料中的信息就是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好材料,學會把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關鍵性的句子和詞語)與課本知識聯系起來,找出相關知識點,組織答案要點。做到:
1.讀材料,抓關鍵信息
2.審設問,定思考方向
3.析材料,定答題要點
4.組答案,術語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