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
摘 要:中國旅游業已進入了重大戰略調整期,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成為戰略調整的重中之重。天水旅游產業的需求與供給矛盾問題突出,缺乏特色的旅游產品不能滿足大眾對旅游多元化的需求。本文立足于天水旅游業,在供給側改革下結合自身資源特色,推進產業大融合,發展旅游新業態。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天水旅游業 業態創新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b)-0105-03
1 天水旅游業發展現狀
天水市作為甘肅省第二大城市,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也是“十三五”期間我省重點打造的東部區域旅游中心城市。近幾年,天水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把旅游業納入重點培育、扶植發展產業之一,提出了旅游富市發展戰略,并舉全市之力,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天水旅游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2017年, 接待游客3711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12億元,同比均增長33.5%。
1.1 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產業體系逐步成熟
天水的旅游接待人數、旅游綜合收入都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天水已形成了天水羲皇故里尋根祭祖圣地、百里石窟藝術走廊、名城古韻、隴上江南、溫泉康體休閑度假等多樣性產品,謀劃并啟動了齊壽山中國分水嶺地理文化旅游大景區、秦州區曹操堡文化旅游大景區、天星文化旅游產業園等特色項目20余個,全市儲備旅游項目110多個,產業要素逐步完善,為構建獨具特色的天水旅游產業體系,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1.2 多項政策扶持推動旅游業健康快速發展
天水市人民政府發布的《天水市扶持旅游業發展優惠政策》《天水市旅游局關于對旅行社組團來天水旅游實行獎勵和優惠的試行辦法》等多項政策的出臺對各旅行社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必將對天水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1.3 旅游基礎設施逐步改善,旅游服務功能趨于成熟
近年來,全市旅游在緊抓項目建設的同時按照質量品質提升要求,全力推進旅游景區升“A”、旅游飯店增“星”、農家樂服務創“優”、導游增量提質等基礎工作。全市景區(點)、道路交通、旅游服務設施、旅游環境等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1.4 加大旅游產業對外宣傳促銷力度
天水旅游緊緊圍繞“華夏文明之源”的主體形象,全力打造“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中國天水”的主導品牌,形成了“一縣區一品牌”的節慶會展發展格局。不斷創新營銷方式、優化營銷策略,在各個領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旅游宣傳營銷活動, 在中央電視臺、中國旅游報、東方之旅、香港《大公報》、環球游報、首都機場LED、《讀者》雜志等平臺上刊登天水旅游宣傳資料,與多個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簽訂了行動計劃。
1.5 旅游與文化、演藝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天水市旅游與文化、演藝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成效初顯,先后對《伏羲頌》《麥積圣歌》《女媧頌》《鄧寶山將軍》等地方文化精品劇目進行了策劃、精心編排,充分展示和弘揚了天水特色文化、擴大了旅游文化產業輻射帶動效應,增強了天水旅游吸引力,提高了天水旅游知名度。
2 供給側改革下天水旅游業存在的問題
但就目前天水旅游業發展現狀而言,旅游供給還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2.1 旅游供給短缺
盡管近年來天水市旅游業發展己初具規模, 但是當前仍面臨著旅游產品供給嚴重短缺的局面, 旅游業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全市旅游供給企業普遍存在“小、散、弱、差”等問題,供給商之間還沒有真正形成緊密型的利益共同體,缺乏在國內外市場比較有影響力的大型企業。要實現天水旅游業的轉型升級發展, 需要當地政府和旅游供給商的努力, 減少無效和低端旅游產品和旅游供給, 擴大有效和中高端旅游產品和旅游要素供給。
2.2 旅游資源供給區域發展不平衡
除麥積山石窟、伏羲廟是天水旅游地的熱點外,其余的旅游資源沒有形成專業的旅游路線,旅游資源配套不齊全,仍停留在低層次的旅游觀光層面?,F有旅游產品結構上比較單一,缺少集觀賞性、娛樂性、參與性、知識性于一體的多元交融的旅游精品。
2.3 旅游產品供給缺乏文化特色
天水旅游市場上供給的旅游產品,對地區文化內涵挖掘不深,差異化小、缺乏品牌產品。旅游商品缺乏高端大氣的設計,品種少和地方特色不突出,難以滿足國內外游客對旅游產品更高層次的需求,致使游客的購物消費難以提高,直接影響旅游收人。
2.4 產業聯動供給優勢不明顯
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由于部門利益沖突和無序競爭等原因,全市旅游產業還未形成整體聯動競爭優勢。另外,企業管理體制和組織形式也比較落后,經營機制不靈活、市場體系不健全,公司化、市場化運作程度較低。
2.5 旅游人才供給相對不足,現代技術應用滯后
天水市旅游人才短缺和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同時并存,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服務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一批懂策劃、善管理的高素質旅游專門人才,導致整個旅游服務系統經營管理不善,不能滿足天水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3 供給側改革下天水旅游業業態創新模式
供給側結構改革下如何把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提升旅游要素供給水平,就必須大力推動與其他產業大融合,發展旅游新業態。
3.1 旅游+教育
旅游+教育”是包含旅游人才教育培訓、研學旅行、拓展訓練、社會實踐等多個維度的大市場。
目前全市有高等院校5所,其中,省屬普通高等師范學院1所(天水師范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3所(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市屬成人高等教育學校1所(甘肅電大天水分校);其中培養高等旅游應用型人才院校兩所,為天水及全省旅游發展輸送了大批專業人才。但還需加大教育投資力度,與企業、行業深度聯合辦學滿足市場需求。
教育與旅游的深度結合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從政策、工作、制度層面提供保障,把各項鼓勵政策落到實處,吸引更多高水平的目的地開展教育旅游。另外應更關注旅游教育的主題性,拿出更多高質量的產品供青少年選擇。
開發天水歷史博物館、南北宅子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旅游,開發鄧寶珊將軍紀念館、甘谷紅軍長征紀念館、天水大革命歷史紀念館等紅色旅游資源的紅色教育旅游;開展培養學生吃苦精神的營地拉練教育旅游;開展保護自然環境行動、熱愛家鄉的社會實踐教育旅游等,由專做教育旅游的旅行社來規劃行程,讓青少年在觀光游覽中學習和體驗。
3.2 旅游+工業
堅持旅游與工業互動發展,深度打造工業體驗游。開發以天水星火機床產業園、長城電工電器產業園、華天電子科技園、天水華圓制藥設備科技、天水二一三電器有限公司等工業觀光旅游。在工業企業開展工業旅游,對企業和城市都有很大的好處,除了企業得到的門票、銷售和宣傳等收入,對拉動天水的旅游消費也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交通、住宿和餐飲等都能得到較大的助力。
3.3 旅游+農業
農業旅游是發展空間廣泛、最大化產生農業附加值的一種新型產業??砂l揮休閑、觀光、度假、教育等多項功能。打造天水農業高新科技示范園、皂角蘋果研究基地、甘肅天水偉業生態觀光園等生態農業觀光旅游;打造洛門鎮、灘歌鎮、隴城鎮、馬鹿鎮、紅堡鎮、溫泉村等鄉村古鎮旅游;打造麥積鎮農家樂、花牛鎮高家灣農家樂休閑體驗旅游。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生產富有地方特色的農業旅游商品。
3.4 旅游+林業
天水森林面積達到769.5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5.9%,超出了全國20.36%,全省11.28%的平均水平。有2處國家森林公園,8處省級森林公園,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多處風景秀麗的旅游林,其中麥積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5A級景區。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優勢,打造集養生休閑、森林運動、觀光游憩等旅游綜合體,積極開展自駕車營地、攝影創作基地、生態旅游等活動,創新旅游融合發展模式,助推全域旅游新發展。
3.5 旅游+電子商務
利用物聯網、旅游云等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加強旅游與電子商務機構、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合作,探索天水旅游服務預約平臺、旅游一卡通等智慧旅游產業化模式,推動線上線下旅游宣傳營銷,從微信公眾平臺和旅游資訊網站查詢各類優惠折扣信息,在加盟的各類商家享受產品折扣購買,也為旅游管理部門進行大數據統計分析提供重要支撐。
3.6 旅游+體育
深入推進旅游與體育的結合,積極發展體育旅游。天水市依托當地資源環境優勢,通過舉辦國際傳統射箭錦標賽,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天水段,全國山地自行車邀請賽,以及中國龍舟公開賽,全國青少年乒乓球賽等一系列國際國內高規格、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精品體育賽事,在點燃全民健身熱情的同時,撬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推動體育與旅游深度融合,促進旅游產業發展。
3.7 旅游+保健
是一種兼顧旅游及健身雙重目的的專項特殊旅游模式,可使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享受健身養生。天水豐富的溫泉資源、森林資源,為開展保健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如在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天然林區開發保健旅游產品,開展主題踏青活動或天然有氧活動,可建立森林療養區、森林步道、森林氧吧等。清水溫泉、武山溫泉、街子溫泉水質優良,位置優越,是礦泉療養、康復、保健、旅游的理想場所。
3.8 旅游+環保
目前環保旅游已成為全球最為流行、最具潛力和發展前景的旅游活動,大力倡導綠色旅游、低碳旅游,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達到有效保護天水生態環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雙重作用。在旅游景區可引進“高科技、低排放、舒適化”的新型旅游車,在一些優美的自然景觀區適度地開發建立與環境協調的簡易服務設施(如生態廁所、生態垃圾桶、太陽能以及新能源的制冷、保暖以及充電設施、低碳酒店、溫室智能餐廳)等。
參考文獻
[1] 呂銀鳳.論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供給側結構改革[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7(10):36-39.
[2] 王偉.基于產業融合的旅游業業態創新研究[J].江蘇商論,2014(5):37-39.
[3] 李曉琴.基于“產業融合”理論的低碳旅游業態創新路徑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2):126-130.
[4] 高亞芳,魏鵬.甘肅省旅游產業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