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柳岸
【摘要】隨著我校老一輩烹飪教師的退休,教師隊伍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教師隊伍的培養成為我校必須破解的難題。本文分析了現階段職業學校教師特別是實操課不足的現狀和原因,并結合本校實際,探索一條立足本校教師培養,配合聘請、引進餐飲界名工巧匠進課堂的模式,有效地解決師資不足的困難。
【關鍵詞】師資 引進 破解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007-02
邵陽市商業技工學校創辦于1979年,而烹飪專業作為學校拳頭專業,現階段呈現出越來越火爆的發展態勢,但是在良好的發展態勢下,實操師資問題的存在也對我校烹飪發展過程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當前的優秀師資力量基本上到了退休年齡,而學校方面沒有進行有效的師資人才儲備,造成當前學校烹飪專業出現師資力量青黃不接的困難局面,筆者嘗試從留用退休人員以及招考教師兩頭著手,進行師資力量補充,但是收效甚微。
一、烹飪專業的師資培養環節薄弱,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餐飲業蓬勃發展,對餐飲業從業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中職學校中烹飪專業的求學人數有增無減,學校對烹飪專業的教師需求相應增大。但據我初步了解,我國目前只有揚州大學、河北師范大學、濟南大學等十二所大學中有像樣的烹飪專業,但這些大學對學生的培養方向一般傾向于實體企業——酒店。專門培養烹飪專業教學師資的較少。并且現在的大學里面,理論課多一點,實操訓練相對較少。大學畢業出來,上理論課還行,上實操課還有困難,所以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烹飪專業的教師隊伍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空缺。
二、實操課教師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質要求高,成長周期長
在烹飪學徒中有“一看二跟三做十出頭”的說法,意思是第一年學徒只有看師傅做的份,第二年是跟著師傅做現成的事,第三年才開始讓你獨立工作,要想干出點成績來,沒有十年以上的工夫是不可能的。而要成為業界有影響的或者領軍人物,沒有幾十年的磨練是達不到那種境界的。有些工匠是經過畢生的努力,才成為業界的大佬。實操課教師也是如此。作為實操課教師不光要求實操技能超群,而且還要口若懸河、能說會道,具有表達能力才行,所以一個實操課教師的成長需要久經磨練,歷時較長。
三、人才引進環境封閉
學校自己培養一個教師的周期長,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于是從社會餐飲界選拔名工巧匠進學校便成為一個行之有效的好辦法。但在操作過程中,也有重重困難:一是公辦學校進教師是逢進必考,編制、文憑文化、年齡都有硬性規定,這些條件對于一個工匠來說,基本上是缺板;二是學校給不出高工資,學校教師的待遇與酒店廚師的待遇那是無可比性的。如果教師不是一個還受人尊敬的職業,如果工匠沒有教師情懷,那他定不會來當教師的,在心里惦量惦量待遇問題;三是廚師界從業人員也是魚目混珠,要選進學校當教師,組織還得考察他的人品、德行、業界的口碑,語言表達能力等等,所以,要從社會餐飲界挑選一個得才兼備的教師確實不容易。
四、烹飪專業師資問題解決策略
1.加大師資培養力度
面對烹飪專業師資培養的重重困難,我校采取了積極的態度,一邊把現有的教師送去專業的學校進修,一邊采取措施尋訪業界名匠,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位年輕的教師從揚州大學進修回校后,他們一邊堅持理論教學,一邊給返聘退休的實操課教師當助手,并且學校給每個人一個學期的時間,下到酒店去“打工”。目前白案教師已經可以獨立帶實操課,兩位紅案教師也進步很大,去年組織部、市人社局給了我們一個人才引進指標,邵陽市2016年度烹飪專業“邵陽工匠”何洪鋒被我校做為人才引進,雖然在辦理手續過程中因計劃生育(在2016年前生育了二胎)問題,但我校還在積極爭取政府放寬政策,促成人才引進成功,同時先行按在職教師中級職稱待遇聘用。
2.創新途徑,吸納社會烹飪界人才
我校在解決烹飪專業教師奇缺的過程中。采取立足培養本?,F有師資,并積極尋訪、吸納社會烹飪業界名工巧匠進學校。破解了師資青黃不接的難題。這種辦法推廣到其他學校、其他專業,我認為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中提出“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或職工培訓方案,實現人員互相兼職、相互為學生實習實訓、教師實踐、學生就業創業、員工培訓、企業技術和產品研發、成果轉移轉化等提供支持”。我希望組織部門采取更合理靈活的技能型人才引進政策,給予用人單位更多的自主權,在財政上給予大力支持,推動技工類學校實現“工廠即課堂”、“工匠即教師”的展新局面。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邵陽市商業技工學校更好發展,我們要克服困難,將現有師資力量送去專業學校進行進修以及優化師資力量培養力度,開放人才引入環境,廣泛吸納社會烹飪界人才等策略,有效優化學校師資力量儲備,改善學校發展困難局面,為促進技工學校更快更好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輔導500題》,2017年11月中共邵陽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編印,第58頁,第267題。
[2]教職成[2018]1號,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的通知,第三章,第十八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