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李鶯
【摘要】新媒體新技術助力語文課堂教學,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拓展延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美化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外環境,撐起鮮活的語文課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素養水平。但如何才能真正發揮好新媒體新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助力作用,仍然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地思考與探究。
【關鍵詞】新媒體新技術 助力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028-02
新時代的教育方式和課堂模式,伴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蓬勃發展正在悄然變化著。語文課堂教學有了新媒體新技術功能的助力盎然生趣不再是傳說。教師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與現代化新媒體新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的教育手段深度融合,已成為教育教學常規的一種需要。
互聯網環境下支持混合式“電子書包”教學模式應用、 “云教學”模式應用進行課前、課中、課后教與學活動、大數據的教與學應用、遠程同步互動課堂應用模式、音視頻、動畫、希沃教學助手、AR技術應用、微課、慕課等豐富多彩的新媒體新技術。教師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運用新媒體新技術給學生上課,將互聯網與語文課堂教學相融合,不再局限于一根粉筆和黑板,教學方式更多樣更現代化。
一、新媒體新技術活化了課堂
對于初中生而言,學生要充分意識到學習語文內在意義時,就會形成學習內驅力,這最大動力是興趣。在語文課堂教學上,教師收發自如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功能,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空前高漲,學生自然就熱情主動地投入學習。不得不說,新媒體新技術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助上一臂之力。
通常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式主要靠粉筆、黑板、錄音機,教師為了讓初中語文課堂更生動直觀和形象,做到有聲有色聲情并茂再現生活情景。新媒體新技術巧妙運用讓學生更快地走近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又可以向學生完美地展示文本內容,感悟文本深層次的意義,激發學生探究文本之外的知識,調動學生探究文本知識的興趣。教師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對于文字以外的動畫動漫效果的新媒體新技術功能助力于教學時得心應手。
例如:執教《記承天寺夜游》一課時,將白板的常規技術進行了非常規的應用,實現了不同尋常的教學效果。“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一句,教師引導學生先聯系上下文理解隱隱約約,再利用備課模式下的“調節透明度”功能,讓學生對比調節前后的畫面,形象理解“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的意思。通過畫面,學生自然明白了“庭下如積水空明”的意境。緊接著,用授課寶“視頻”功能巧錄音,還原了課堂前后兩次不同的朗讀,鮮明的對比使學生對朗讀效果又有了真切體驗。
二、 新媒體新技術突破了難點
由于初中生的接受能力、思維程度、知識結構各自差異。語文課堂教學上,教師費盡心思旁征博引,可是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不盡人意,教師對于教學難點難以恰時突破。在課堂教學環節中,耗時最多的通常是教學重難點,教師在備課中要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投入大部分精力去設計教學內容。新媒體新技術助力功能差強人意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通過展現新媒體新技術地輔助教學功能來突破難點,這樣學生既快捷又直觀地高效的理解掌握知識點。
例如在講授《“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一課時,課前利用遠教資源提供的有關呂偉瞬間驚艷全世界的事跡材料,加深對呂偉的印象。導入新課時,播放遠教資源提供的情景劇,慢鏡頭回放了起跳、騰空、入水三個步驟,精彩地再現了跳水的全過程,孩子們滿懷自豪,淚水奪眶而出,如置身于比賽現場,受到了感染和教育。這樣,既深刻地體會到當時千萬名中國人的心情,又油然而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三、新媒體新技術營造了氛圍
語文課堂教學上,觸動學生心靈的東西就是營造氛圍。教師創設溫馨美好的學習情境,就是使學生盡早融入課文文本學習。當學生深受感染時,自然就自覺主動地學習,這無形中就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興趣,提高學好語文的自信心。新媒體新技術可以使文字、圖片神奇的復活起來,還可以通過AR技術、QQ班級群、微信群、微課、慕課來營造氛圍設置情境。在當今新環境大背景下,新媒體新技術教學媒體取代傳統教學媒體,成為新型的在線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被廣泛地應用。
如:執教《蟬》一課,通過先進的AR技術,立體的3D效果,讓蟬復活,還原成鮮活的生命。這種神奇美妙的效果驚艷了學生,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期待。
同時,也可以應用希沃軟件“班優化沃相大師”給課堂上表現出色的學生加上“表現優異”、“答題踴躍”等各種星,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還可以應用“希沃授課助手”,將手機秒變“移動投影儀”,拍照上傳,將學生寫字、答題等情況放到一體機上展示,起到了提醒、檢查、反饋的作用。可見,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上,希沃相關軟件“班級優化大師”的運用,足可讓課堂評價及時有效,有效達成和諧課堂氛圍的快速營造。
另外,新媒體新技術環境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可以把學生帶到久遠的年代,帶到遙遠的空間,學生可以來回穿梭穿越時空界限,為學生的語文學習伴駕護航,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課文文本的情景和場景。
像愛國題材的課文《黃河頌》、《開國大典》、《太空一日游》等,通過觀看相關電影片段,培養愛國情感。學生一邊觀看,一邊用筆在書上勾點圈畫關鍵語句做批注。在語文教學課堂觀看影片過程中,逼真的視覺和聽覺效果,讓學生身臨其境近距離感受去當時當下的情景,學生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進而對文本的解讀有了自己深度的理解。
四、新媒體新技術拓展了思維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通常是教師一本教參一根粉筆站在講臺被動傳授知識,那樣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都得不到鍛煉。而且這種教師一言堂注入式教學,學生是懵懵懂懂地被動接受學習,學生的創新想象思維能力都得不到培養。
而今,師生能在課堂上走個來回,語文課堂教學中新媒體新技術助力功能功不可沒。它生動活潑有趣、靈動有聲有色,能夠形象直觀的全方位調動學生的感官。在語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新媒體新技術,師生攜手走出語文課堂的內涵,學生依靠想象思維感知感悟新知識,培養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拓展學生思維,真正讓學生走進語文課堂的外延,語文課堂隨機鮮活起來。
如:執教《母親》一課,在課堂上通過希沃白板5“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讓知識點羅列清晰,邏輯架構輕松梳理,進而完成啟發式講授,讓學生跟上教學思路,強化理解重難點。(注:備課端右側欄可展開思維導圖,還可以插入圖片、視頻。)
其中,希沃白板“學科工具”中語文學科的“古詩詞”應用,可以拓展與文本相關的詩詞聯系,起到觸類旁通、豐富課外知識的作用。利用互聯網的資源優勢和交流平臺,將固定的課堂延伸到家庭和社會。在語文課后,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平臺用 BBS、電子郵件、QQ語音視頻、微信語音視頻等,學生在網絡上建立興趣小組,教師通過郵件列表、BBS、QQ群和微信群建立班級群。師生共同探討研究感興趣的主題,對主題材料進行收集分類整合并進一步作出深入的分析、交流心得體會,收集自己作品,盡情享受資源和成功體驗,從中達到分析交流、資源共享和放射性思維的進一步拓展。
總而言之 , 語文課堂教學上深度融合新媒體新技術,學生及時捕捉知識的靈感,拓展想象思維水平,觸發學生心靈,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主動性。新媒體新技術創新環境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有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的特殊效果,活躍語文課堂氛圍,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水平,拓展延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美化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外環境,有效發揮新媒體新技術的助力功能,足可使初中語文課堂更加鮮活!
參考文獻:
[1]吳瑪佳.試論新媒體環境下的計算機網絡應用課程教學探討[J]. 數字化用戶,2013(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