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屏
【摘要】北語版《漢語聽力教程(一)》存在諸如內容枯燥、錄音生硬、練習不實用等問題。優化聽力教材編寫和課程設計,要遵守針對性、實用性、趣味性、科學性;這對進一步推廣漢語、提升學科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對外漢語 初級聽力教材 編寫原則 動態更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029-01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的《漢語聽力教程》是采用最廣泛的對外漢語聽力教材。暴露出了難易程度不規律、題目不嚴謹之處較多、實用性等十分缺乏等問題。本文以問卷和文獻等方式,針對上述問題提出聽力教材動態更新的若干原則,以就教于方家。
一、《漢語聽力教程(一)》存在問題調查
《漢語聽力教程》出版于1999年,適合話語初學者使用。以下從編寫體例、話題、練習、錄音材料等方面分別進行述評。
(一)編寫體例
1.練習:整本教材由各式各樣的題型組成,沒有具體的課文內容,宛如《漢語教程》的配套練習冊,不宜稱為一本合格的聽力教材;2.語音:該教材前5課是語音語調練習,后25課以聽力理解練習居多,語音語調占比較少,于留學生而言明顯操練不足;3.話題:實用性不鮮明,可操作性不強,語法結構的知識占比過多,不利于二語習得者們的日常交際。
(二)教材的話題實用性
該教材話題數量不多,實用性不夠突顯,內容亦不廣泛,因此教材應挑選符合初級階段留學生的生活話題,包括他們剛來中國時所必須了解的衣食住行、移動支付、特殊文化等內容,并對話題的各個方面進行總結和分類,培養他們的日常交際能力,盡快融入在中國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三)教材的練習設置
1.沒有中心話題、語法和聽說的操練、游戲和傳統文化等內容,大量枯燥無味的練習題的堆積致使學生對聽力產生厭煩排斥情緒;2.聲韻母練習和聲調練習數量十分匱乏,題型大同小異,不能提升趣味性。編寫人員應注意練習題的數量和種類,與機械性練習相結合,調動留學生的積極性;且因以話題為中心,增加話題性語料、實踐性練習和拼音游戲等,豐富課文的趣味性。
(四)教材的錄音材料
根據調查問卷“聽力很難的原因是什么?”可知:1.錄音起始部分156字/分鐘是漢語初學者最大可接受程度,而中間和結束部分語速已超過中國人說話的平均語速。2.真實生活環境的聲音可以放至語料前,給予留學生語料發生背景的提示。3.過多的卷舌音和北方方言不利于南方地區對外漢語教師的授課。4.筆者于2018年6月22日在浙江科技學院第四屆漢語國際教育師資培訓班上對日本廣島修道大學郭春貴教授進行咨詢:“在初級水平留學生做聽力練習時,聲調寫2+3或3+3都對,這是漢語語流變調的特殊情況;如果學生學過這個詞語,就必須寫3+3”。
二、 初級聽力教材的編寫理論和展望
(一)針對性
初級聽力教材編寫針對學習者不同的學習目的和需求應有所不同,如以培養交際能力為目的的學生在聽力方面應更注重語速和口語化的語料,以學習語言為目的的語言生在初級階段可以借用說來檢驗聽力的學習效果,而有旅游、商務、或其他專業需求的學生在聽力材料的多樣性上有更多的要求。
(二)趣味性
語言和文化的雙重障礙導致趣味性在初級教材中難以體現,為增添趣味性,不少編者強行增加中國本土的繞口令,難度非常大,聲調訓練的目的實難完成。無獨有偶,另有教材增加兒歌如《上山打老虎》等內容,留學生無法理解“一二三四五”的童趣之處,這是編者對“初級”二字及其階段的誤解,使初級教材陷入“幼稚化”的怪圈。
(三)科學性
對于聽力教材而言,應盡量避免出現帶有濃厚地域性色彩的方言、北方話過多以及不標準口音等現象。另對初級教材而言,選取的聽力語料和語速都應符合克拉申的“i+1”原則,體現循序漸進的規律,還有在拼音階段,應注意不拗口、不生澀,在語法語篇階段,生字、新詞和陌生語法點的出現也要格外慎重。
(四)實用性
聽力技能教材需選取生活中真實自然的語料,通過大量的語音輸入,使語音語調和聽力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和鍛煉。日常生活話題與留學生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編寫人員應把范圍擴大至商場、運動健身、娛樂游戲、移動支付、共享、旅游、工作等交際性情景中。
三、對外漢語聽力教程編寫展望
截至2017年12月,全世界共設立孔子學院525所,孔子課堂1113個,全球各類學習漢語人數為3000多萬。龐大的漢語學習者人數勢必對教材數量和質量的需求有所擴大,只有編寫人員盡力滿足學習者的需求,才能讓教材更加經典、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胡波,楊雪梅.漢語聽力教程[M].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2]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3]金志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初級聽力教材編寫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