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聯庚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以及各個媒介都會帶給學生各種各樣的復雜信息。初中學生處于一個思想發展不成熟的階段,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正確地樹立起來,在面對復雜的環境和多樣的信息時,學生難以做出正確的選擇。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教育部門在教學中引入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重視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教育,但是經調查發現,目前課堂教學中,教學效果并不樂觀,學生學習的效率也普遍較低,這一現象引起了教育部門的關注,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地闡述,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道德 法治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049-02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培養學生思想道德、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課程。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有利于學生樹立道德與法治觀念,豐富學生的德育內涵,并在注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對國情等領域內容進行了有機的融合,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社會主義少年,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獻出一份力量。
一、優化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有了教學目標,課堂才會有核心和靈魂,換而言之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教學才有方向,才可以創設高效的教學課堂,因此,想要提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益,教師就應該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實效性的教學目標,這樣以來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樹立目標,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
1.知識目標。知識目標就是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掌握課堂知識,知識目標越明確,教學效果越明顯,知識目標是教學目標的基礎,在完成了知識目標之后,教學目標才能夠向前邁進。
2.能力目標。能力目標就是讓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相融合,將理論應用在實踐中去,能力目標是知識目標的拓展,只有掌握了知識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力。
3.情感目標。鑒于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特殊性,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學生人格和情感的培養,因此,情感目標是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升華,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學生感情上的內化和培養。
例如,在教學《交友的智慧》這節課時,為了能夠提高本節課的教學效益,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第一知識目標,讓學生學習交友原則,掌握分別真假朋友的方法;第二能力目標,讓學生能夠運用交友原則指導自己與同學之間的交往,從而在交友遇到問題時可以用交友原則做以指導,并且做出正確的選擇;第三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學習交友原則,來建立朋友之間的友誼,體會交友的藝術。通過優化這三個教學目標,提高了我的課堂教學效率,并且與學生達到互動,一一擊破了教學難點,從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營造寬松環境
部分教師一直持有傳統的教學理念,以自身為主導地位,并且以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為主,讓學生被動學習,這樣以來學生思維得不到提高,積極性也很難被調動,結果教學效率實在是令人堪憂。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該做出改進,精心設計出讓學生發揮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實現師生間的互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從而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自己的建議,并主動的去探究開闊視野,豐富知識,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自由地學習、愉快地成長,為提升課堂效益提供有利的條件。
例如,在教學《發現自己》這節課時,為了能夠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我在課堂上給學生每人發了一張評價單,讓同桌之間互相評價,填寫上面的信息,具體的內容為:你覺得我的脾氣好嗎?你覺得我的缺點是?我的做事風格你能接受嗎?你覺得我的優點是?等等之類的問題,讓彼此進行客觀地評價,之后交換評價單。在評價完之后,我再次提問,有誰愿意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評價單,并且將別人眼中的你和你眼中的自己做對比,同時說出哪里需要改正,哪里繼續保持。學生們聽到后都一個個舉手示意,要分享,積極地參與其中。可見,這次的教學活動設計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比較寬松,讓學生能夠發揮主動性,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并對課堂知識加以掌握和理解,提升了教學效益。
三、創設教學情境
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還處在一個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活潑好動是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所以,一直以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會使學生覺得課堂乏味和無趣,因此,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不妨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活化課堂教學環境,讓整個教學過程充滿樂趣,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教學《親情之愛》這節課中“家的意味”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能夠引出教學內容,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了《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曲,當聽完這首歌曲之后,讓學生發表看法,隨后對本節課的內容展開學習——家的意味。之后,為了能夠活躍課堂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又創設了問題情境,一步步讓學生理解家的含義以及意義,具體的問題如下:學生們思考一下你對家的理解,家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樣子的呢?你認為家的功能又是什么呢?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出課堂內容并實現了師生間的互動以及交流,同時學生在一步步思考中將本課的知識掌握并且歸納,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開展實踐活動
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就是為了學生能夠在生活實踐中得以運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法治觀念,教師不妨將實踐活動引入課堂之中,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知識的運用。所以,在教學中設計這些貼近生活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體現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教材的影子,實現生活與教材的完美融合。
例如,在教學《法律在我們身邊》這節課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法律在我們生活中的普及性,以及讓學生了解我國法律建設的成就,我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開展了法治宣傳活動,活動的主題是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維護憲法的權威”在宣傳內容上,重點宣傳“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宣傳對象上,宣傳加強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加強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人員法治教育、加強邊民少數民族群眾宗教教職人員及信教群眾的普法工作及開展“法治宣傳邊關行”系列主題宣傳活動等。在宣傳方式上,以“海報、社區宣傳畫或網絡”等方式來促進宣傳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宣傳教育。這樣以來通過宣傳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傳播法治知識,樹立法治觀念,體驗法治社會,體會教材知識的時代感,并將知識應用于生活。最后學生將自己培養成一個懂法、合理用法的新時代人才。
總之,想要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益,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需求,優化教學目標、營造寬松環境、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在時間和空間上自由地學習課堂知識,為道德與法治學習的奠定基礎。這樣一來,在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培養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為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和保障,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社會的進步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國家的建設培養良好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周容容. 有效提高課堂效益——以初中《道德與法治》為例[J]. 吉林教育,2016(48).
[2]潘剛文. 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道德與法治教學[J]. 貴州教育,2017(05).
[3]申紅麗. 有效提高課堂效益——以初中《道德與法治》為例[J]. 新課程(中學),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