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穎
【摘要】選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野下高中語文課堂國學教學進行探究,對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思想認知、推動高中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國學知識,具有重大的意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面中,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與語文高中國學教育息息相關。因此在進行語文國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抓好語文國學教育教學,踐行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文旨在探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野下高中語文課堂國學教學策略。
【關鍵詞】國學教學 高中語文課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065-01
一、培養學生愛國意識,是語文國學教學追求的目標
對高中生進行愛國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同時也是高中生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國學教育可以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傳統,然后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做出自己的貢獻,這對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齊心協力的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的復興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實施國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自覺的把愛國教育落實到實際中,時刻的牢記中國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國學教育結合中國新時代的歷史要求,利用多種形式對學生實施愛國教育,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例如教師在講授中國文化的起源的時候,讓學生了解中國漢字的來源,進而增加對漢字的了解,真正的明白漢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意識到它也是中國國學文化中的瑰寶。例如:通過講授《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了解中國的歷史人物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及尊嚴作出的犧牲,反映出歷史上偉大人物的英雄事跡,讓學生了解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從而促使學生樹立愛國意識,將愛國情感轉換為愛國行動,將自己培養成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班人。
二、履行敬業的職責,是教師必備的職業道德
敬業是人們在工作中必須嚴守的職業道德精神,教師在進行語文國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做到以下三點:一是忠于教育工作,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上課,認真輔導學生,這是對高中語文教師的基本要求。假如教師沒有這樣敬業的職業精神,那么教師就很難擔當起教書育人的重大責任,同時也不能有效的為國家輸送人才。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國學教學的過程中,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野下,將敬業精神貫徹落實到教師進行國學教育的始終,主動將國家的命運與自己的命運連接在一起,教師對工作兢兢業業。二是教師在進行國學教育的過程中應當鉆研語文教學知識,不斷的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把握好語文國學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的促進語文國學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師在講解《孔雀東南飛》的過程中,通過講解劉蘭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的愛情,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愛情故事發生的前因后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了解當時封建思想的弊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明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點。三是教師要主動關愛學生的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在語文國學教育課堂上給與學生自主學習國學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激勵學生不斷的進取,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讓敬業精神深深的扎根于學生的思想中。
三、做好學生的誠信教育,是語文國學教學中義不容辭的責任
誠信是中國五千年來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那么他就不可能在社會上很好的生活下去,同樣高中生也是社會中的一份子,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國學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對學生貫徹落實誠信教育,將誠信教育植根于學生的腦海中。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始終將誠信教育列為教學的重點內容。在國學教育中不斷的豐富誠信教育的形式,進行安排貼近學生生活與學習的誠信教育活動。利用春秋戰國時期的商鞅立木樹信的故事,讓學生從中國國學教育中明白誠信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待,進而引導學生說誠信話,辦誠信事,進而在語文國學課堂上形成誠信的良好氛圍。
四、培養學生的友善意識,是國學教育中重要的內容
友善是建設中國和諧社會的關鍵,同時也是形成社會主義社會良好風氣的重要標志,是中國民族五千年來重要的傳統美德。教師在進行國學教育的過程中,為學生營造友善的學習氛圍,通過教師設置人人友善的標語,使得學生耳濡目染,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友善的意識教育,關心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友善的性格。
參考文獻:
[1]何蓉.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 2018年01期
[2]何明娟.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分析[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 201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