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星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157-02
STEAM教育理念,可以解決技術教育、藝術教育與升學考試學科相結合的問題。目前的很多STEAM課程都是基于某一學科,其它學科為輔助進行的整合。作為一名通用技術教師,我要做的是多個學科并重的STEAM課程,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以致用”,用系統的觀點看問題。
在STEAM中,A看上去似乎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其實不然,A才是無處不在的精靈,S、T、E、M,每一項做到極致,都離不開A。
以往的A,大多是對項目進行美化,增強趣味性和表現力。本文將從樂器設計與制作的角度對STEAM課程進行探索。
一、Mathematics——音樂屬于藝術范疇,但是它與數學知識密不可分。
我們可以聽到的音高變化、不同音色,樂器的尺寸、音孔距離或琴弦長度,都和數學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音符的頻率,都可以通過數學公式計算出來。
音調的高低是由振動頻率決定的。歷史上有很多種計算音調的方法。比如三分損益律、純律、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等。
現代西洋樂器,主要以十二平均律來定音。比如標準音A的頻率為440Hz;中央C的頻率為261.63Hz,如表1,八度音之間頻率是2倍的關系……
十二平均律是指,將一組音按照等比數列的原理分成12個半音,公比為2。
二、Science——最直接的就是物理學、生物學。
高中物理學中機械振動和機械波是聲學的基礎。人聲、樂器聲,以及自然界的一切聲音,都可以用振動和波的知識來研究。對于樂器來說,不同材料的振動不同,音色也不同;人的聲帶振動、人體的共鳴腔、以及人的聽覺特性;自然界的風雨聲、蟲鳴聲,都是物理學問題,同時也涉及生物學。在這里,我主要討論聲學樂器的物理學問題。
各種樂器,都是由于產生駐波而發聲的。為得到最強的駐波,弦或管內空氣柱的長度L必須等于半波長的整數倍,如圖1。
根據發聲體和發聲方式不同,可將中國樂器分為:體鳴樂器、膜鳴樂器、氣鳴樂器、弦鳴樂器等;西洋樂器分為:弦樂器、木管樂器、鋼管樂器、鍵盤樂器、打擊樂器等。
1)吉他屬于弦振動樂器,它的發聲過程是:手撥琴弦,琴弦振動,傳給下馬,再傳給面板和共鳴箱,聲音在共鳴箱內混合放大,通過音孔發出,如圖2。
一般的吉他有6根弦。相同長度的情況下,弦越粗,音調越低;弦越細,音調越高。同一根弦,弦越長,音調越低;弦越短,音調越高。
吉他琴頸上的品絲,就是用來定音高的,而品絲的定位,又是通過數學方法計算出來的。
設弦總長L0,空弦頻率f0,空弦波長λ0,品長ln,頻率系數為k=2
可見,當弦長為空弦的一半時,頻率變為原來的2倍,即定為12品,如表2。
同時,琴頸上的泛音標記,恰好是琴弦的1/2、1/3、1/4、1/5、1/6等的位置上。
2)其他樂器發聲
像吉他一樣,只要是有音高變化的樂器,往往在尺寸上都有變化。
管類樂器,由不同的激勵方式帶動管內空氣柱振動,通過各種機件改變空氣柱長度、振動強度和持續時間,來實現音高、聲強、音長的變化。包括各類笙管笛簫、木管、銅管等,其中激勵源有邊棱、簧片、吹奏者的嘴唇。
風琴類樂器,將氣流送入不同的發音孔,帶動簧片振動發聲。包括管風琴、口琴、腳踏風琴、手風琴……
打擊類樂器,通過敲擊發聲。包括無確定音高的鑼、大鼓、镲、響板等,和有確定音高的定音鼓、馬林巴、鐘琴、編鐘等。
三、Technology——樂器演奏和樂器加工,都需要技術。
有的樂器是用單一材料制成的,有的則是用多種材料制成的零部件組成的。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藝不同;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工藝水平也不同。比如皮革用刀、剪;木材用鋸、銼;原來純手工,現在手工加機械,甚至完全自動化。
通過技術操作,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工具使用方法,養成良好的操作、清理習慣,提高安全意識、節約意識,加強團隊合作能力。
四、Engineer——樂器的設計、制作、檢測等等,是一整套工程問題。
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像解物理、數學題那樣單純,即使題目中給你設置了一個非常復雜的情境,那終究還是一道題。而現實問題,往往是一項工程。需要考慮很多,比如研究原理,弄清現狀,設計解決方案(包括草圖、技術圖樣、人員分工、工具設備選擇、工藝流程設計等),施工,評價改進等等。這些都有利于學生工程思維及領導力的提高。
五、Arts——樂器的藝術表達與展示。
在樂器的設計過程中,除了要滿足原理、繪制圖樣、實現結構和功能之外,也要有漂亮的外觀、關心歷史文化,還要進行表演、匯報,留下文字、音像資料。其中表演仍是一個與藝術相關的工程問題,除了要演奏音樂,還要考慮表演者的服裝、動作,舞臺燈光、演員調度、樂器拾音……
綜上所述,樂器的設計與制作,涉及大量的科學、技術、工程、人文藝術、數學方面的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度非常高的STEAM理念下的教學載體。它的作用體現在:
1)將多門學科的知識落實到應用上,讓學生體會到知識是有用的,從而增強學習知識的動力,提高學習興趣;2)讓學生體會到現實世界的復雜性、綜合性、有趣性和合理性;3)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創造力;4)展現學生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