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柳州新建本科高校加強學生黨建工作及校園文化內涵建設設想,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進而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提供指導性意見和參考依據,促進社會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關鍵詞】地方高校 轉型發展 學生黨建 校園文化
【基金項目】2017年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大學生思政教育研究課題成果,項目編號:Szjy2017-06。
【中圖分類號】D267;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077-01
十九大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協同、創新、高效發展。以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重點,切實完善機制,多舉措加強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提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實效性與科學性。因此,加強學生黨建與校園內涵文化建設對于高校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積極推動校園文化內涵建設與學生黨建是新時代大學發展必然趨勢
十九大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園文化是在學校環境中,由學校黨政管理者和廣大師生員工在教學科研、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生產生活等各個領域中相互所創造出來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的產物。它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價值文化、精神文化等四個層面。大學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內涵建設重要部分,構成了大學校園的文化個性特征。大學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最深層最為穩定的核心因素,是校園文化的文脈。
在數字化信息化市場沖擊下,大數據運用到大學生就業競爭、人力資源市場、生源市場使得高校卷入了前所未有的競爭洪流之中。校園文化內涵建設是高校發展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校園大眾化、泛娛樂化下,當代大學生們深受大眾文化的熏陶,對精英文化具有很大的侵蝕性。積極引導大學文化內涵建設發展,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得大學校園更加注重文化氛圍與傳統文化價值引領。
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承擔著引領校園文化創新建設的重要角色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原則,積極宣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加強政治引導和調控校園主流文化價值。同時要堅持不懈地對廣大師生員工和學生群體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針政策、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與教育。校園文化建設需要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人,崇高的精神塑造人,積極促進校園文化繁榮和健康發展,使在校的大學生們愛國愛黨愛校,在良好的品質熏陶中得到心靈上的升華。同時高校要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班風,培育大學生們營造熱愛學校、關心班集體、關心他人、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敢為人先奉獻他人的良好校園風氣。
校園文化建設與創新使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共同的事情,也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它必須發動與調動所有人員廣泛參與,才能取得實效。在黨的十九大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必須要明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價值引領五大職責。提高大學生的藝術修養與氣質,把校園內涵文化建設真正落實到實處。
三、高校學生黨建引領和創新校園文化價值引領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對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黨組織建設對校園文化創新的引領和推動應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1.加強學生組織與社團帶頭作用。學生社團組織作為學生課外獲得的實際載體,社團的繁榮發展促進了學校文化的有效建設。通過對黨組織的建設加強對學生社團組織的正確引領,發揮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時效性與積極性。2.引領校園文化和諧校園的建設。
四、校園文化內涵建設是衡量大學生黨建成效的重要指標之一
校園文化內涵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引導與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隨著大學校園的開放性、包容性教學與擴大招生學生規模,一方面帶給校園“百家爭鳴、學術自由”的學風與校園風氣,另一方面也給高校校園文化內涵建設帶來了不少問題。由于校園學生的人數增加,不少學校都在強調新建校區,無法顧及到校園內涵文化建設,注重硬件設施建設而忽視了軟件設施的發展。因此,學生價值取向的高低決定著校園內涵文化建設的程度。高校的校風、學風、教風直接影響與體現著這所大學的黨風和校園風氣,而這一所大學的黨風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又直接影響與引領者校風和學風的建設。
總結
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校園內涵文化建設工作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互相促進。只有各高校重視并行之有效的內涵建設,才能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為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提供堅強的人力資本與文化保證。
參考文獻:
[1]王枬.教育的意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董阮建.信息化背景下廣西高校設計專業基礎實踐課教學的課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董阮建(1987年8月-),男,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校黨建、思政教育、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