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執法規范化是公安執法重要課題,現場執法是其重要環節。目前法治建設中,推動法治化執法,強化公安現場執法規范化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該項環節尚存諸多現實問題,如理念上、程序意識上、對相對人保護上、信息化建設上等都仍存不足。為推動現場執法規范化的進一步發展,本文針對現實問題,提出幾點建設意見,以期實現執法預期。
關鍵詞 公安執法 現場執法 規范化
作者簡介:王海燕,遼寧警察學院法學部,研究方向:民法、行政法。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350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而公安機關的規范化執法更是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拼圖。公安現場執法作為公安機關執法辦案的最前沿,面對紛繁復雜的執法環境和當下公安現場執法活動中存在的亂象,公安現場執法必須進一步深化執法規范化,把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作為公安現場執法的生命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法思想,提升公安機關執法公信力,確保法治公安建設始終堅持正確方向。
一、強化公安現場執法規范化的重要意義
(一)堅持以公安現場執法規范化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切入點
“世事如棋局,善弈者謀事”。想下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盤大棋,就要善于審時度勢,對公安現場執法活動這枚“棋子”進行科學排兵布陣,物盡其用,發揮最大效能。而對公安現場執法活動進行規范化無疑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抓手。黨中央把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上升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高度,納入全面依法治國的大局中去謀劃部署,更加凸顯了加強公安現場執法規范化已經成為公安執法發展的大勢所趨。因此各級公安機關應以“坐不住”的責任感、“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堅決把公安現場執法全面校正道嚴格、公正、規范、文明的良性軌道上來。堅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全力確保憲法和法律得到正確有效實施,全面推進法治公安和依法治國進程。
(二)堅持以公安現場執法規范化作為積極踐行執法為民的重要立足點
推進公安現場執法規范化建設是人民群眾對執法機關的基本要求,也是順應人民群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追求,更是提升執法公信力的務實之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法機關的職業良知,最重要的就是執法為民”,要求我們“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執法活動、每一起案件辦理中能夠感受到社會公平正義”。現場執法活動是公安機關的基本活動,群眾看公安,主要看執法;群眾評公安,關鍵評執法。要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在我心中,我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將人民群眾的評價作為衡量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成效的重要標準,也是公安執法規范化的核心要義。
(三)堅持以公安現場執法規范化作為推進公安事業發展的戰略著眼點
公安部部署“執法規范化建設”伊始,就明確強調:執法規范化建設始終是公安現場執法的核心和靈魂。規范執法必須貫穿于公安現場執法的全方位、全過程,一絲一毫都不能放松。為適應當下的社會治安環境,公安機關必須轉變執法思想,規范執法行為,自覺接受執法監督,真正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在現場執法活動中要將規范執法與打擊整治有機統一,做到執法形式文明,即完成現場執法任務,又注重后續社會效果,即堅持依法查處違法犯罪,有要保障違法者的合法權益,從而真正樹立起公安機關嚴格、公正、文明的良好執法形象。
二、現階段公安現場執法存在的典型問題
(一)執法觀念存在松懈
政府樣型伴隨社會發展趨勢,服務樣型代表發展趨勢,成為必然選擇。在逐步轉化管理樣型過程中,執法關系主體尚未完成適時、適格轉化。公權新固化,權力意存儲,使其更多關注警察公權身份及執法公權。民本意尚未建構深化,較少對相對人本權關注。執法公權本含要義以民眾權益為始點與中心點,但是權力意的深入消解這一要義,是執法主體行為規范化失范,同時消解警民有效互解與互通。偏重打擊、方式粗暴,為罰而罰,致案結事不結,并為警民有效渠道設置障礙,引發涉警輿情頻發。
(二)法律程序意識淡薄
以訴訟視角反觀執法行為,行政案件敗訴率居高,要素主要集中在程序錯誤上,這是最大誘因。反射出執法主體程序意嚴重不足。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是法律兩大核心,實現實體正義無法脫離程序正義,程序正義是實體正義判別衡量標尺或稱一票判別制。從公安實務視角反觀執法行為,從文書制作即可透視出這一問題。很多明顯典型程序失范行為仍然存在。反射出程序意淡薄是一顯勢問題。
(三)保護性義務履行不夠
公安現場執法處置不當,極易引發涉警輿情,實務中屢屢發生,雷洋案、王文軍周秀云案皆是如此。這樣的涉警輿情案件發生,多與執法措施相關,并且采取相應執法措施,未盡到充足的對執法相對人的保護性義務,造成嚴重傷害后果。輿情不利警察主體與繼后執法處置,影響警察公信力、緊張警民關系。咋執法調查方法擇取適用、強制手段采用上、警械設備使用上,均需適度,以相對人不配合抑或反抗程度為前限。避免發生嚴重傷害后果。之后,提高警覺、起到謹慎注意保護義務。發現異常人身請款,立即中斷相應強度的強制手段,立即采取及時、必要的救助措施。
(四)信息化水平不高
公安信息化在公安執法工作中所呈現出的作用越來越大,而目前警務基層主體主要由警校畢業生、軍轉干部及輔警構成,多數未經過信息化專業學習,致使公安執法嚴重缺乏信息化層面技術與實戰雙結構的人才。
故此,執法工作依賴的信息,未能精準有效的采集、錄入、分類分析,信息質量瑕疵明顯。延伸下來,警種互通配合、信息共享、集合應用受阻,無法形成聯動、研判力削弱,整體消解公安現場執法快速、高效反應機制。
三、推進公安現場執法規范化的幾點建議
(一)端正執法思想,轉變執法理念
思想是行為之源頭,理念是行動之先導。推進現場執法規范化:
一要政治立場先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執法決策部署,現場敏感事件應對處置中,自覺堅持黨的領導。
二要樹立法治理念,堅定法治信仰。以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為契機,緊密結合公安機關之職責任務和執法實際,堅持不懈的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以引起輿論關注的執法問題、典型案件、通過案例解析、現身說法、民警課堂等多種形式,引導民警切實將法治信仰牢刻于心、內植于內、外踐于行。
三要踐行“為民理念”。服務樣型政府需搭建民本警務思維,需樹立親民、護民理念,切行執法為民,注重相對人本權保護,建構警察公信力與親民力,有效促進規范、高效現場執法處置。
(二)強化培訓學習,提升執法素養
首先要狠抓法律素養提升,加強引導,促進民警形成“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良好習慣,積極鼓勵參與現場執法的民警參與高級執法資格考試,對通過的民警給予專門獎勵,利用制度倒逼,充分調動執法民警學法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其次,還要創新機制促進提升,主動適應執法環境變化對執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建立常態化的執法教育培訓機制統籌安排分層級、分警種、分專業的執法培訓,采取典型案例剖析、標準示范演練、實戰場景模擬等有效方式,不斷提升訓練內容與執法實戰的融合水平強化執法養成教育,從執法細節抓起,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另外,也要組織民警到執法示范單位和法制大隊進行不定期輪崗培訓,將灌輸式教育變為體驗式實踐,促進民警間的交流學習。積極發揚公安機關中師傅帶徒弟的優良傳統,針對年輕民警的思想和心理狀態,正確引導,通過老民警的言傳身教,將公安現場執法的實踐經驗一對一、手把手的傳遞給年輕民警,為他們的從警生涯起好步、開好頭。對于培訓的結果也要定期檢驗,形成量化,為民警法律素質和執法水平的提升搭建平臺。
(三)加強執法監督,全程糾錯問責
強化監督,強化制度建設是基礎性抓手。緊密貼合執法需求,細化執法標準,建立健全、完備、操作性強的行動指南,為現場執法提供執法標準、執法指引。是民警明確執法規標準和界限,明確執法活動中該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并且嚴格落實過錯問責制度。建立網上抽查考評機制辦案網上全程流轉、審核、審判和質量考核。全面實行執法活動音視頻記錄和詢問錄音錄像制度。實行24小時巡查督查,每季度通報整改巡查的問題。以之為基礎,加強執法過錯的問責。
(四)運用科技警務,助力信息化建設
經過近幾年的升級換代,個基層單位的現場執法設備已基本達到要求,但其中的信息化程度依然不高。各級政府和公安機關應對民警現場執法執法的所需裝備給予強有力的物質和技術保障。探索應用物聯網技術,運用人臉識別技術、語音識別、無線射頻等技術,通過配備電子感應手環、無線定位器等科技設備,實現公安現場執法活動軌跡自動記載、安全預警自動提示、人像信息自動化對比、執法活動同步自動攝錄、語音電子筆錄自動轉化,實現智能化、全留痕、可回溯管理。同時,對于現場執法出現的涉案財物,可運用射頻技術,實現現場執法涉案財物接受、保管、調用、處理等信息網上記載、網上流轉,并與案件辦理、隨身物品等信息自動關聯,督促有物必登、處理必報,使公安現場執法中的涉案物品保管、處理、去向一目了然。
此外,還要因地制宜,積極完善科學派警、動態調警模式,建立科學的信息化快速增員、合成作戰機制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為現場執法的民警提供強有力的警力支援,進一步健全落實民警依法履職受到侵害后的保障與救濟,以警務信息化促進公安現場執法的規范化。
參考文獻:
[1]李春勇.權力規制法治視域中的公安現場執法困境.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6).
[2]陳德橋. 派出所辦理治安案件執法規范化研究. 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7(2).
[3]姜峰、謝川豫.警察執法錄音錄像的實證考察與制度構建.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4(1).
[4]李國和、朱孝兵.侵害公安民警執法權益現狀分析與應對之策. 中國刑警學院學報.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