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實踐中,量刑建議制度的使用存在量刑采納率普遍不高、個案量刑建議采納率參差不齊等諸多問題,致使量刑建議制度尚未真正發揮控訴職能。本文以某基層檢察院半年的量刑建議采納率為切入點,對量刑建議采納情況進行詳細分析,深入探究量刑建議未被采納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期提高量刑建議采納率,優化量刑建議制度,不斷完善法律監督職能。
關鍵詞 檢察機關 量刑建議 采納率
作者簡介:魏萌,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檢察院檢察業務管理部檢察官助理。
中圖分類號:D92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162
量刑建議制度在司法實踐中適用已久,是檢察機關為了強化控訴職能,維護量刑公正,針對案件被告人所判刑罰的建議請求權,有助于保證程序公正、公開,促使控辯雙方平等對抗。但實踐中,量刑建議制度的使用存在量刑采納率普遍不高、個案量刑建議采納率參差不齊、量刑依據缺乏明確的依據和不采納說理等問題,準確分析量刑建議采納情況的特點,找出未被采納的原因,構建科學合理的量刑建議制度。
一、量刑建議采納情況特點分析
(一)量刑建議采納總體特點
1.發案率較高案件量刑建議采納率較高
以某基層檢察院2018年上半年的量刑建議采納情況為例,危險駕駛罪量刑建議采納率最高,為87.50%,非法狩獵罪、協助組織賣淫罪、猥褻兒童罪、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罪、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罪、生產、銷售假藥罪、受賄罪量刑建議采納率最低,為0%。反映出對于常發、多發性案件量刑建議采納率較高,對于發案率較低案件,量刑建議采納率較低。
案件人數位于前五位的罪名,其相應的量刑建議采納率,分別是:(見表1)
上述表格可見,除故意傷害罪和尋釁滋事罪之外,其他較為多發、常發的案件的量刑采納率均超過了公訴部門平均量刑采納率,反映出檢察官對此類案件的量刑建議質量較高,對從輕、減輕或者從重情節的掌握較為精準,量刑建議采納率較高。
2.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案件量刑建議采納率低于平均水平
此類案件涉及的6個罪名,量刑建議采納率為71.08%,低于平均水平。其中,強奸罪生效判決人數7人,量刑建議采納6人,采納率為85.71%;故意傷害罪生效判決人數65人,量刑建議采納47人,采納率為72.31%;故意殺人罪生效判決人數3人,量刑建議采納2人,采納率為66.67%;強制猥褻、侮辱罪生效判決人數2人,量刑建議采納1人,采納率為50%;猥褻兒童罪生效判決人數2人,量刑建議采納為0,采納率為0%;非法拘禁罪生效判決人數為4人,量刑建議采納3人,采納率為75%。此類案件除強奸罪的量刑建議采納率高于平均水平,其他罪名案件均低于平均水平。
3. 檢察官辦理案件量刑建議采納率呈兩極分化
該基層檢察院公訴部門共有6名檢察官承辦案件,6名檢察官中有1名檢察官量刑建議采納率達到100%(生效判決總人數66人,量刑建議采納66人),有2名檢察官量刑建議采納率低于平均水平,量刑建議采納率總體上呈兩級分化。
(二) 量刑建議未被采納案件特點
1.在同一刑種范圍內縮短刑期
主要體現在法院判決刑罰在刑種上與量刑建議一致,但是在刑期上輕于量刑建議幅度。此類情況共涉及 24人,占比22.02%,主要分布于有期徒刑、拘役兩個刑種的刑期變化。 如被告人“黃某某盜竊案”,檢察機關量刑建議為有期徒刑一年以上二年以下,并處罰金;法院判決為有期徒刑十一個月,并處罰金。
2.跨越刑種輕刑化
主要體現在法院判決從刑種上改變量刑建議,一種是主刑范圍內改變刑種,如“孟某某故意傷害案”,量刑建議為六個月以上一年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法院判決為拘役五個月;另一種情況是由主刑改變為附加刑獨立適用,如“趙某某非法狩獵案”,量刑建議為拘役四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法院判決為單處罰金。這兩種情況共涉及21人,占比19.27%。
3.判處主刑,適用緩刑
刑訴法規定,對于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符合法定條件下,可使用緩刑。經統計,此種情況在量刑建議未采納情況中居于多數,集中分布于建議有期徒刑,判決適用有期徒刑緩刑;建議拘役,判決適用拘役緩刑。如被告人“郭某某非法收購瀕危野生動物案”,量刑建議為有期徒刑一年以上二年以下,并處罰金;法院判決為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并處罰金。
二、 量刑建議未被采納原因分析
(一)案件認識不同導致裁判不同
一是對案件定性存在認識不同。對案件是否應當認定為有罪,或者是否認定有罪但是免于刑事處罰,或者認定為此罪而非彼罪,或者構成犯罪未遂而非既遂,均對量刑產生影響,而檢察官與法官對同一案件的定性可能存在不同的認識。二是對案件刑期認識不同,主要體現為對于司法解釋應當“從重”或“從輕”處罰,例如,對于相關量刑指導意見尚未明確的量刑情節,法檢兩家存在認識上的不同。三是對案件證據認識不同,對于證據對案件的證明力大小、是否構成證據鏈條,以及瑕疵證據對案件的影響,存在認識和理解不同。
(二)證據變化引起量刑變化
主要表現為量刑情節當庭發生變化。如被告人當庭認罪,如實供述其所犯罪行,按照法律規定,可以從輕處罰。再如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類案件量刑采納率普遍較低。此類案件的法定量刑幅度跨度較大,量刑區間基本都在三年以上,加之案件案件性質較為復雜、證據在庭審前后易變化或者出現新事實、新證據,導致量刑建議變化的空間較大,是法院采納率較低的原因之一。
(三)法院調解影響量刑建議采納
若案件在法院審理階段,經法院調解后達成民事賠償協議,并取得被害人諒解之后,可以從輕處罰。這種情況在量刑建議未被采納情況中居于多數,共涉及48人,占比44.04%。經法院調解之后的案件,所判刑罰與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判處實刑,適用緩刑,反映出量刑建議采納輕刑化趨勢。
(四)案外因素影響量刑建議采納率
案件信訪壓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量刑建議采納率產生影響,主要表現在當事人家屬對法院施壓,或采取極端方式上訪,要求從輕處罰。被告人身體原因也可能影響判處刑罰,主要表現在因被告人自身身體原因,判處實刑無法收押執行,只能適用緩刑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這種情況在審查起訴階段始料未及。此外,法院考慮審限,有時候會做技術處理,此類情況主要是因為法院在判決時,被告人的羈押期限已經超過了量刑建議期限,故做技術處理,導致量刑建議未被采納。
三、提高量刑建議采納率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量刑建議精準量刑能力
通過對量刑建議未被采納的原因分析,檢察官總結個案經驗,不斷提高業務能力,是提高量刑建議采納率的有效途經。根據基本犯罪構成事實確定量刑起點,根據其他犯罪構成事實增加刑罰量,確定基準刑,根據量刑情節調節基準刑,擬定宣告刑,綜合全案情況依法確定宣告刑。并在審查起訴階段,充分考慮刑事和解等因素對量刑的影響,不斷總結經驗,以提高量刑建議采納率。對于當庭出現的影響定罪或量刑的變化,檢察官可以當庭變更、修正量刑建議,并將量刑建議書及時送達法院。
(二)深入理解量刑規律,明確量刑規范
由于我國刑法所規定的法定刑幅度較大,對被告人適用的從重、從輕程度也很難把握。最高人民法院、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實施細則》等相關文件,對常見罪名的量刑標準和幅度做了明確規定,在實踐中具有指導意義。但是由于法官自由裁量權空間較大,且對同一從輕、從重情節,各法官尚未完全統一標準,所以同案不同判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建立不采納量刑建議判決書說明解釋機制
現階段判決書對檢察機關起訴的罪名是否采納予以說明,但是在量刑建議方面,除認罪認罰案件外,對采納或者不采納檢察機關提出的量刑建議并未評判、說明理由。量刑建議是檢察機關向法院提出的對案件處理意見的建議,如不被采納,應與評判辯護意見一樣,說明其具體理由。對量刑建議進行評判,對不予采納原因進行說明,不僅有利于檢察機關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提高量刑建議質量;也有利于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能,若不予采納的理由明顯不成立,符合抗訴條件的,應依法抗訴,有效發揮審判監督職能。
(四)完善不被采納量刑建議救濟機制,加大審判監督力度
1.完善抗訴之外的監督方式
實踐中,若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未被采納,并無明確的救濟機制。且現行法律對“畸輕畸重”并無明確規定,對于刑事和解案件,即便人民法院處罰偏輕,一般也不提出抗訴,這就對實踐中“花錢買刑”的現象無從監督。所以關于量刑建議未予采納的救濟機制格外重要。建議充分發揮審判監督檢察建議的作用,如果出現酌定從輕情節過分高估,致使量刑建議未被采納且不符合一般抗訴規定時,可以根據程度輕重下發檢察建議進行監督救濟。
2.加大對緩刑適用案件的監督
現行量刑指導規范中,關于緩刑的具體適用規范并無明確的規定。而在司法實踐中,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下都可以適用緩刑。是否適用緩刑直接影響到被告人羈押與否,其執行方式上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應嚴格把握緩刑適用條件,尤其是針對認罪案件、刑事和解案件的緩刑適用條件。一方面,司法局應嚴格按照緩刑適用條件對被告人進行調查評估,根據實際情況出具《調查評估意見書》,并作為法院是否適用緩刑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檢察機關執檢部門應加大對司法局適用緩刑調查評估監督,保證緩刑適用有理有據,若發現不當適用情形,應及時采取相應舉措,有效發揮監督職能。
參考文獻:
[1]劉寧、史棟梁.量刑建議制度:比較法視野內的考察.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
[2]皮勇、王剛.我國檢察機關量刑建議的幾個問題.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1(3).
[3]饒冠俊.檢察機關量刑建議權的理論辨析與制度改進.學術交流.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