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
【摘要】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課程,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對信息的獲取、篩選與重組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科學嚴謹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本文針對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網絡教學模式和其相應的優化效果展開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職 計算機基礎教學 網絡教學模式 優化效果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211-02
網絡教學模式下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能夠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將各種形式的多媒體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從而為計算機基礎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創設生動飽滿的教學情景。因此實現對校園網絡的資源優化配置,創設網絡教學模式下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1.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網絡教學模式分析
1.1以課外輔導的形式進行網絡輔助教學
此種模式并不會占用正常課時,當教師在課堂時間沒有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就可以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實現課堂教學的延續。教師可以將教學課件、電子大綱、教學素材、參考資料等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供學生下載學習,還可以借助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相關問題的答疑輔導活動。
1.2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模式
在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授環節,一部分課時內容通過教師使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面授,期間可以合理借助網絡教學平臺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另一部分課程內容由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自主學習。此種模式在應用過程中要求教師根據課程的內容和特點進行篩選,區分出哪些知識點需要進行當面講授,哪些知識點學生自學就可以掌握[1]。
1.3完全的網絡教學模式
此種模式就是大部分的教學過程都是在網上進行的,包括教材內容的教學、相關的答疑輔導活動甚至是階段測評考試。此種教學模式是建立在WEB服務基礎上的,其中WEB屬于一種高級信息檢索技術,其可以將各種形式的多媒體數據統一組織到超文本文件中,方便學習者自行瀏覽和下載。完全的網絡教學模式突破了時空的界限,有利于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指導。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是論壇與教師建立有效的網絡通訊,進行相關問題和意見的溝通與探討,教師還可以借助此種方法進行作業的批改。
2.網絡教學模式對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優化效果
2.1有利于促進高職學生學習觀的轉變
通過網絡教學模式可以實現學生學習觀從客觀主義到構建主義的轉變,從而成為一個具有創造力的個體。客觀主義強調知識具有片面性、客觀性,學習就是一個獲得客觀信息的過程。而建構主義強調知識具有主觀性、互聯性與暫定性,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網絡教學模式下進行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使傳統的教與學的關系發生了深刻的改變。學生借助網絡平臺交作業,就一些問題進行討論,使得學習的過程更加生動有趣、立體鮮活。
2.2有利于促進雙主教學模式的構建
在網絡環境中,改變了傳統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確立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成為一個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框架的引導者和協助者。雙主教學模式的構建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創建多元化的軟硬件相結合的教學環境,給予學生充足的探索空間。學生借助計算機技術,以人機交互的方式進行自主發現、獨立思考問題。在網絡這個大環境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建立與學生的友好交互界面,如QQ、微信、微博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展開積極的討論和研究,最終達到思想的交流溝通和解決問題的目的。此種交流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實踐獲得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2.3有利于促進高職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網絡教學模式下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可以促進教師知識結構的完善,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能力。通過多元的網絡文化實現觀念的更新。高職院校是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陣地,教師的專業水平直接關系著學校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網絡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擁有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完善的教學內容、科學的育人方案,還要做到充分了解各個學科最前沿的相關知識。因此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教學可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其教學技術、協作、科研以及創新能力,以此來實現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網絡教學質量的提高。
3.總結
綜上所述,網絡教學模式下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有利于激發高職院校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改變其傳統的學習觀,培養其自主學習和科學嚴謹的思維習慣;促進雙主教學模式的構建,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杰.“互聯網+”背景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