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佳偉
森林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所賴以生存的天然資源,由于近年來環境污染、人為砍伐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森林面積銳減,對此必須要引起重視,做好森林培育工作成為解決當前森林面積銳減最主要的對策,下文就對我國森林培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
1.當前形勢下我國森林培育的現狀
受到現代分子生物學的影響,森林培育技術運用了生物技術的發展成果,突破傳統的育種方法,改善了遺傳改良的目標。近年來,應用植物原生質體培養梧桐樹、桑樹、楊樹的方法獲得了一定的成功,轉基因技術的應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森林樹木的總量。但從當前的形勢來看,微繁技術是當前最常用、效果頗為理想的一種新型技術,其采用塑料大棚,現代化智能溫室的興起使森林幼苗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拓展,成為具有廣闊前景的新興產業。一方面,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技術,包括容器育苗技術也將提高,這為改良品種與無性系數目的繁殖提供了科學依據,將會大大縮短林木育種的周期。同一時間,現代化設施的使用也將大大提升森林培育水平,促進我國森林工作的發展。
2.育種階段
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林業育種工作起步晚,但發展迅速,近年來頗受人們的關注,尤其是楊樹育種工作在我國已經取得十分顯著的成績,近20年已培育出許多新型的楊樹品種,平均生長量已經超過10%,木材密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纖維含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我國桉樹育種工作仍以常規育種為主,并輔以分子遺傳工程研究,其中又以無性系育種和抗性育種為重點,通過近20年國家林業科技攻關項目,有計劃,系統地開展了優樹選擇,雜交育種,無性系抗性育種,無性系繁殖,無性系測定等方面研究,并建立了一批母樹林,實生和無性系種子園以及桉樹種質基因庫。
3.育苗程序
3.1 育苗程序
國在容器苗的培育上有一整套育苗程序,明尼蘇達州公司在脂松容器育苗的控制上就是參考了這一育苗程序,并經過多年實踐和生產研究,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育苗程序和技術。他們將脂松容器苗分為幼苗建成期。高生長時期和木質化期3個生長時期。在種子催芽,育苗基質制備,容器的選擇,播種與覆蓋,澆水與施肥,基質PH值及鹽漬化控制,苗木封頂控制,煉苗,育苗環境控制,出圃或再培養等環節上都做得非常細致,獲得了理想的育苗效果,培育的脂松苗木規格整齊,活力旺盛。
3.2 種子處理技術
在海拔相對較低的地區,耕地以外的農田以種植闊葉林為主,改善環境質量,生產更多木材,很多學者對歐洲的灰橡木進行研究,針對不同品種制定合適的種子加工技術體系,從收獲的時間,存儲的環境及種子處理等角度性形成了一系列準確與標準的技術。
3.3 體細胞胚苗生產技術
我國種植苗木,林木體細胞的研究現在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但多數物種在體細胞的胚胎發生過程中,建立了多個物種,盡管建立了體細胞胚苗生產系統,但仍要不斷完善。在實踐中,采用種子包衣技術實行大規模的生產仍需不斷完善。
3.4 苗木施肥技術
根據相關研究發現,人們對容器苗肥采取準確的幼苗鮮重控制體制,經過多年研究與分析,可以確定不同階段幼苗所需的肥料及養分情況,適當施肥。
3.5 控制灌溉水的質量
美國林業苗圃的灌溉水治理控制實現精密化,研究人員定期對灌溉水的PH進行檢測,主要是測定其金屬離子的含量,同時分析其種子與藻類的情況進行分析,根據水質采取相對應的解決辦法。我國林業苗圃的灌溉誰治療缺乏研究與控制,多數苗圃灌溉水的PH值沒有經過測定,金屬離子含量、雜草種子與藻類的含量也沒有檢驗,而且也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規范灌溉水的治療。
4.育種栽培措施
我國惠好公司在速生豐產林培育過程中就十分重視對栽植密度的控制,培育紙漿林,造林密度每公頃2000株,25年可以收獲的每公頃1000株,紙漿與木材林,自轉周期為35年種植密度與紙漿林是一樣的,但16年時,每公頃500株為標準,木材林30年周期輪換,造林密度每公頃750株,最后保留與林分密度相同。
5.加強森林培育的管理工作
管理是森林培育的重要環節,是確保森林培育高速發展和有效運行的關鍵,當前森林培育管理中要突出機制的建設工作,要著眼森林培育的實際,從機制建立方面入手,加強森林資源的培育。首先,建立認建認養機制,以此為平臺,讓社會民眾與干部都能樹立綠化意識,激發全民造林、管林的積極性。其次,構建火燒跡地限期綠化機制。在發生森林山火后的第1個生長季節,各鎮政府、村委會、街道辦事處必須根據相關規定,針對火燒跡地實施人工造林。最后,積極探索科學管護機制。針對新型造林部分,需要通過政府將之納入地方公益林管理,認真落實財政資金與管理人員的投入。針對重點造林工程,要對森林火災保險進行試行,做好病蟲保險等。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相對較高,提早進入了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處理與決策的自動化時代。在我國,從機械化到生產、測試與管理的水平都亟待提高,自動化方向的發展仍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機械化與自動控制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也有一定差距,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逐漸建立起來,森林培育過程邏輯控制與質量控制將走向自動化,實現現代化的管理目標。
(作者單位:152236黑龍江省綏棱縣泥爾河鄉林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