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彬
2018年11月8日,國家電影局下發了《國產電影復映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規定》對復映影片的資質、報審方法、放映規模等作出了詳細規定。《規定》顯示,距首次公映結束超過兩年的影片擁有復映資格,復映影片的放映范圍不超過2500個影廳,每家影院放映單部復映影片的影廳不超過1個。此規定于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在《規定》出臺之前,經典影片修復重映曾形成一股小熱潮。重映片數量逐年加大,從2016—2017兩年間上映23部重映片,到2018年年初至11月底的37部。《大話西游之大圣娶親》《英雄本色》《阿飛正傳》等經典影片復映時取得的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票房成績,成為重映片數量快速增長的一大誘因。盡管眾多電影公司看好重映片的市場盈利空間,但此“生意”并非人人可做,重映片影院“一日游”的情況也并不鮮見。
《失業生》重映時,由于片方前期宣傳突出張國榮,弱化片中男一號陳百強,引發后者粉絲不滿,導致票房受影響,最終僅獲得610.2萬元票房。面對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的修復成本,很多影片甚至難以收回成本。今年重映的張藝謀處女座《紅高粱》,雖然檔期借勢同導演作品《影》,但影片最終票房僅85.9萬元,引發業界反思。
《規定》的出臺,或許會令重映片市場回歸冷靜。就時間限定上,今年9 月小規模重映的《戰狼2》——此類距離影片首次公映結束不滿兩年的重映片將不再出現。再加上《規定》限制了重映片放映范圍,重映“爆款”或將很難再現。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規定的施行對象是國產電影,港片、進口片、中外合拍片等影片的復映規則如何尚不可知。
業內普遍認為,2009年重映的《東邪西毒終極版》是國內第一部以非學術展覽性質數字修復的經典影片。自此以后,除了美國的《泰坦尼克號3D》,大部分高票房重映片均為香港電影。另外,最近復映的宮崎駿導演電影《龍貓》,由吉卜力工作室進行數碼修復、重制高清版本,距1988年日本首次公映后,時隔30年登陸國內院線。由于該片不受《規定》中關于影片放映范圍的限制,憑借豆瓣9.1分的高口碑以及宮崎駿在中國大陸多年積累的粉絲,或將引發一場新的懷舊觀影熱潮。
雖然經典影片值得懷念,部分重映片項目也收獲了不俗的票房成績,但影聯傳媒副總經理焦靖認為,行業發展最終還是需要不斷創造新作品。“如果重映片數量過多,對電影產業其實是有一定打擊的,亦會過度消費觀影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