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又近年終,《好萊塢報道》(THR)評選的娛樂圈年度個人影響力榜單也如期出爐。2018年娛樂圈最令人矚目的當屬兩大收購事項。其中,迪士尼有限公司以710億美元收購21世紀福克斯,讓迪士尼的CEO羅伯特·艾格繼續穩坐榜單第一把交椅;而AT&T拿下時代華納,成立華納媒體集團,則令這家“新公司”的CEO約翰·斯坦利空降第四位。
這份榜單的依據,除了個人影響力的廣度和深度,還包括其2017年到2018年主推項目的結果及收益,此外,個人曝光度等“流量”因素也被考慮在內。
埃里爾·伊曼紐爾(Ariel Emanuel) 和帕特里克·懷特塞爾(Patrick Whitesell)
因代沃(Endeavor)娛樂公司CEO和執行主席

全球媒體巨頭WME-IMG在今年10月以“因代沃”這個新名字重新啟程,旗下包括多家著名子公司,包括IMG、環球小姐(Miss Universe)和UFC。5月份,因代沃還為UFC與ESPN頻道和ESPN+平臺簽下了一紙5年150億美元的播放協議。57歲的CEO伊曼紐爾和53歲的主席懷特塞爾,繼續在以行動拓寬著公司的“經營邊界”,他們還成立了“因代沃內容”公司,專門負責內容項目的資金、銷售、開發和購買事宜,每年經手的項目總數超過100個,其中包括BBC美國(BBC America)的《殺死伊芙》(Killing Eve)和派拉蒙的《讀書會》(Book Club)。現在擺在這對雄心勃勃的高管面前的,只有一個關鍵問題:考慮到因代沃沉重的債務負擔,二人能否再加大預算,并成功上市?
好萊塢最和善的人是?
伊曼紐爾:肯定不是我。
2018最大的意外?
伊曼紐爾:默多克出售21世紀福克斯。
退休后的打算?
懷特塞爾:打高爾夫。
辛迪·霍蘭(Cindy Holland)、西村麗莎(Lisa Nishimura)和斯科特·斯塔博(Scott Stuber)
Netflix原創內容副總裁,原創紀錄片和喜劇類節目副總裁,原創電影副總裁

泰德·薩蘭多斯手下的這三位股肱之臣最近可謂相當忙碌。49歲的斯塔博帶著包括《法外之王》和《7月22日》在內的8部電影參加了多倫多電影節,又親眼見證了阿方索·卡隆的《羅馬》在威尼斯“擒獅”。這位資歷頗深的高管制作人于2016年加入Netflix,在2018年年底前將有60個項目經他手出品。同樣49歲的霍蘭則算是看著Netflix電視部門不斷擴張的功臣,在他的管理下,Netflix從最初的購買劇集到原創制作,范圍也從常規劇向限定劇延伸,如今手握80億美元內容預算的大部分,霍蘭已經將Netflix電視部門的工作重點從購買版權向制作內容轉向,今年Netflix的限定劇《無神》就在艾美獎嶄露頭角,拿到兩項表演類提名。與此同時,47歲的西村麗莎也在今年展現實力,為主演拿到艾美獎的《王冠》《七秒》和《異狂國度》都出自她之手,此外,她還正在將脫口秀節目加入Netflix的節目單,2018年共推出了約60集特別節目。
是誰的“腦殘粉”?
霍蘭:魯斯·巴德·金斯伯格,雖然沒見過她。(譯者注: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斯塔博:我喜愛的音樂家。
最想拿到好萊塢哪個人的名片夾?
斯塔博:大衛·格芬
退休后的打算?
西村:出海
彼得·萊斯(Peter Rice)
21世紀福克斯首席執行官

51歲的萊斯是21世紀福克斯職位最高的非默多克家族高管,任職時間也相當長,在公司被迪士尼收購后,預計這位曾任職福克斯探照頭的資深電影人,將被賦予更多權力和責任。
2018年最意外的事?
萊斯:付費電視費用上漲了,每年都漲,可明明訂的人越來越少了。
是誰的“腦殘粉”?
萊斯:珍妮·古道爾。(譯者注:著名動物學家)
詹妮弗·薩爾克(Jennifer Salke)
亞馬遜工作室(Amazon Studios)負責人

因不當行為解雇羅伊·普萊斯后,亞馬遜工作室內容負責人一職在2月被交到薩爾克手中。自那以后,曾在NBC任娛樂總監的薩爾克拿出了幾十億美元的購買力,這是她重新改造亞馬遜電視和電影內容的大手筆,她也表示要為遍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亞馬遜用戶帶來全新體驗。54歲的薩爾克在還未滿1年的任期里,已經大幅改組了手中的高管人員,目前只有電影和真人秀方面的負責人還未“落定”。在電影人方面,薩爾克也動作迅速,已經簽下了包括喬丹·皮爾和妮可·基德曼在內的不少藝人。至于她能否為杰夫·貝佐斯找到亞馬遜的《權力的游戲》,就要看每集投入2000萬美元的電視劇版《指環王》回報如何了。
2019年的重點?
薩爾克:將亞馬遜Prime Video打造成全球最好的藝人聚集地,建立一種充滿活力、創意與正能量的文化氛圍。
退休后的打算?
薩爾克:和家人去探險。
凱文·費奇(Kevin Feige)
漫威影業(Marvel Studios)總裁

2018年漫威推出了兩部票房大片,13.5億美元的《黑豹》和20億美元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顯然漫威“攻城略地”之勢依然無人可擋,漫威已經不止是迪士尼旗下影響力最大、最受尊敬的創作團隊,而是整個產業的翹楚。目前,漫威正在進行最后一部“復聯”大戲的拍攝,預計將在2019年5月上映,另一部大女主超級英雄電影《驚奇隊長》也頗受關注。45歲的費奇將在1月份被授予PGA的塞爾茲尼克獎,經他手打造的漫威電影,總票房已經達到175億美元。在迪士尼收購21世紀福克斯后,費奇手中的超級英雄又將隨之增加,久不見銀幕的“X戰警”和“神奇四俠”或將再展身姿,這兩年正大熱的“死侍”也將繼續傳奇。
2019年的重點?
費奇:把從2008年自《鋼鐵俠》開始的22集系列成功完結。
退休后的打算?
費奇:誰要退休?
莎莉·雷德斯通(Shari Redstone)
全美娛樂公司(National Amusements)總裁

擺脫了一直以來的對手——CBS的萊斯利·穆恩斯后,64歲的雷德斯通作為維亞康姆(Viacom)和CBS的副主席及管理者,終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改造了。如果她能讓兩家公司重新整合,就將擁有330億美元的市場價值(但仍比AT&T的2350億美元相去甚遠)。如今穆恩斯因丑聞離職,6位董事會元老也隨之離開,這些全是莎莉·雷德斯通95歲父親的“權力脈絡”,這些人的離去,意味著雷德斯通的改革之路能減少很大阻力。CBS的股價目前也反應良好,前任CEO穆恩維斯9月9日的離職,并未讓股價產生波動,至發稿時,還上漲了65%,說明市場對雷德斯通的發展前景相當樂觀。
約翰·斯坦利(John Stankey)
華納媒體集團(Warner Media)CEO

在AT&T一波三折地完成了850億美元的收購后,斯坦利也在6月份成為巨大媒體資源的“管理員”,并入時代華納集團的除了華納兄弟的電影資源,還有隸屬于華納的幾大電視制作頻道,比如HBO、特納頻道(Turner)和CNN。對于這樣一家市值310億美元、全球職工總數超過26000人的新公司,斯坦利自然也有遠大的目標,那就是“更大、更廣”。這意味著,HBO這顆“王冠上的寶石”將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持,雖然HBO目前每年的內容投入已經有20億美元,訂閱收入能超過60億美元,但在與Netflix的競爭中,仍需要更多助力。斯坦利除了要想辦法將AT&T傳統的電信文化與好萊塢天才們相融合,還需要“重啟”華納的DC電影宇宙。
2019年的重點?
斯坦利:繼續強化品牌文化,成為尊重創新人才及其志向和個性的改革者。
退休后的打算?
斯坦利:去太浩湖玩。
布萊恩·羅伯茨(Brian Roberts)和史蒂夫·伯克(Steve Burke)
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CEO和環球(NBCUniversal)CEO

羅伯茨650億美元的競價沒能拿到21世紀福克斯,不過卻讓迪士尼又多花了190億美元。而且,59歲的羅伯茨擴大已經市值1690億美元公司的念頭并未被打消,又將目光對準了天空電視臺,這下又讓魯珀特·默多克拿出了320億美元,收購這家英國付費電視剩余的61%股份——這也是唯一一家當時不在他手中的英國付費電視臺。與此同時,在與迪士尼和Netflix的競爭中,伯克的NBC環球在2017年仍然連續第五年拿到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的電影部門更是收獲了當年最大的盈利——在105年的歷史上,第二次票房超過50億美元(《侏羅紀世界》占到了13億美元)。
2018年最意外的事?
羅伯茨:被曝光的性騷擾事件波及范圍之廣。
權力給不了你的一樣東西?
伯克:正確的價值觀。
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和泰德·薩蘭多斯(Ted Sarandos)
Netflix公司CEO和首席內容官

在如今的好萊塢,只要聊到行業內的事,就很難不出現Netflix的名字。這家流媒體巨頭在今年的艾美獎上可謂相當風光,先是超過HBO拿到112項提名,又在頒獎禮上與其平分秋色,各自抱走23個獎項。57歲的哈斯廷斯和54歲的薩蘭多斯完成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靠的是大手筆的投資,以及似乎永不枯竭的節目資源,這其中有劇情類熱門《怪奇物語》,也有創意十足的真人秀《粉雄救兵》和青春愛情喜劇《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全球1.3億用戶,電影市場大片(比如《羅馬》)和剛剛收購的漫畫出版商Millarworld,Netflix看來是要向迪士尼的1630億美元市場價值發起“挑戰”,但哈斯廷斯仍需要讓投資者相信,公司今年將消耗的30億到40億美元成本,能順利收回并且贏利。
羅伯特·艾格(Bob Iger)
迪士尼公司CEO

如果好萊塢變成你死我活的戰場,艾格一定是其中最強的獵人。從2006年收購皮克斯開始,迪士尼公司的這位CEO已經將其打造成了市值超過1600億美元的內容航母,而這片已經由漫威英雄們和“星戰”的機器人們打下的天下,在6月又迎來了新的“助力”,讓迪士尼有足以和亞馬遜、蘋果和Facebook這種數字巨頭抗衡的實力。68歲的艾格已經連續三年位列榜單冠軍,迪士尼在最近一個財季里,收益增長7%至152億美元,營收增長5%至42億美元。在不久前接受采訪時,艾格曾表示,他不但要讓迪士尼“在這個與幾年前完全不同的世界中生存下去,而且還要繁榮成長”。
2018年最意外的事?
艾格:估計產業內的人都被漫威《黑豹》的現象級反響嚇著了。這部電影的全球成功打破了長久以來被無數人認可的、所謂“觀眾想看什么”的固有思維,也為更新更令人興奮的故事打開了大門。
退休后的打算?
艾格:和家人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