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
習近平總書記說:“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答卷人”不僅要敢于直面受問,更要向人民群眾交出真實答卷。2018年2月26日,天津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開播的《百姓問政》節目,以每周一考的頻率,“考問”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擔當與作為。節目組把不同領域的人民群眾請進問政現場做“考官”,天津政府職能部門“一把手”當“考生”,將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展現在電視觀眾面前。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的重要要求,《百姓問政》節目聚焦天津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點和老百姓最急最憂最怨的現實利益問題,自開播以來,已經圍繞“2018年天津20項民心工程”“改善營商環境 聚焦‘天津八條”“治理大黃堡濕地”等話題制作播出了25期節目。針對各級政府在推進天津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 “政府承諾難兌現”“重招商輕服務”“基層部門推諉扯皮、不擔當不作為”“超前謀劃不足、主動進位不夠”等現象,節目不回避、不遮掩,刀刀直指軟肋。
節目通過記者明察暗訪的短片,問政臺上犀利的質詢,觀察員的旁征博引,為各級政府部門在“推動天津經濟結構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挖出“痛點”,彰顯了天津以疾風厲勢治庸治懶治無為,激濁揚清,唯實求真的作風。
《百姓問政》節目現場推動辦理了多個長期困擾百姓和企業的難題。河北區委副書記、區長李新對天津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一些政府部門出現的“走過場”“擺樣子”等情況不回避、不護短,“這么好的地理位置,樓宇還在低效率使用,看著很痛心,反映了政府在如何更好服務企業上仍存在問題。”李新表示首先馬上壓實物業責任,其次進一步調查開發商的相關問題。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蔡云鵬也表示落實首問負責制,馬上和河北區一起對悅海大廈涉及的問題逐一梳理,共同解決。
在商業方面,有企業家代表現場直指天津人才政策的軟肋,給天津的相關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提建議、出考題。該期節目播出后,天津改革了人才政策,推出“海河英才計劃”,吸引更多的人才落戶,推動了京津冀協同發展。
以負責任的態度,臺上的政府部門負責人真認賬、敢承諾、出實招。
由于是問政節目,在節目錄制中,有些老百姓和企業負責人總會“有顧慮不敢來”。武清區某食品生產企業生產的吊爐花生是天津名牌產品。2012年,根據相關規定,公司將營養成分表印在了產品外包裝上,寫明的數據依據的是天津市產品質量監督檢測技術研究院所出具的檢測報告。2017年產品被人投訴,稱營養成分表的數據標注不準確,有欺詐嫌疑。企業再次送檢,天津市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究院出具了相關數據,不過結果卻與2012年有較大差異。企業認為,花生營養成分穩定,生產工藝和流程前后一致,那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節目播出前,企業負責人曾打過“退堂鼓”,理由是“不想給區領導添麻煩”。但他還是出現在了節目現場,“我來是要說明一下,這個問題主要在于被投訴地與天津標準的不一致,市場監管部門以及區政府沒有責任,區長也沒有責任。”
“我看有我的責任,而且政府部門從上到下都有責任,”武清區區長主動“攬”責任的行為贏得了現場陣陣掌聲,“企業遇到問題,政府要做的就是幫助解決問題。所以,我們當然都有責任。”節目現場,天津市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孫虎軍認為,這個問題涉及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區域的技術標準、規范以及市場監管、執法的對接問題,“對此,我們責無旁貸。”孫虎軍承諾,對于企業遇到的問題將進行重點跟蹤解決,并積極協調京、津兩地的市場監管部門,有效解決企業在經營中遇到的由于標準不一致而帶來的困擾,保障企業健康發展。
政府職能部門與企業家面對面,直面營商環境中的痛點、難點,剝開“隔熱層”,推倒“藩籬墻”,真正讓企業家成為“老大”,讓政府職能部門當好“店小二”。



“什么道理都大不過為百姓服務的道理。”2018年天津20項民心工程剛剛敲定,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就來到問政現場。21個職能部門“一把手”集體亮相,市民也不留情面地提出了最急、最憂、最怨的現實問題。
問政現場,一位白發老人義正詞嚴地說:“我家有一位親戚,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到國辦幼兒園,但需要花錢才能夠入園。這種局面給了腐敗分子可乘之機。”他希望市委、市政府反腐時要注意這個問題。市教委主要負責人現場回復稱,“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您說的問題確實存在。所以市教育工委、市教委和市紀檢部門駐教育工委紀檢組聯合下發文件,制定了‘八條規定,如若有人觸犯,將嚴懲不貸。”
節目現場,針對高層住宅的電梯管理、老舊小區的二次供水改造、農村地區健身設施建設等問題,職能部門負責人都給予了詳細的解答與回復。面對“考官”的辛辣提問,各區、各部委辦局的相關負責人不講空話、不講套話、不回避問題,對百姓做出了鄭重承諾。
臺上說得好,不如臺下做得好,《百姓問政》更關注問政之后的踐行實效,并持續追蹤報道,這也是節目常態化后的重要環節。節目建立了有效的記者追蹤機制,讓群眾反映的問題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督促問題的落實解決。節目開播以來,《百姓問政》共為市民群眾解決了41件民生問題,為54家企業解決了營商難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只有直面百姓最急、最憂、最怨的現實問題,拿出魄力、敢于擔當,才能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推動天津高質量發展。《百姓問政》將治庸問責與創新發展緊密結合,成為展現天津新氣象、新作為的重要窗口,也成為天津市政府回應關切、化解矛盾的一個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