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勒方锜,清江西新建人,字悟九,號少仲。于文壇、金石書法界皆有名氣,擅長書法與填詞。有《榑洲詞》、《太素齋詞鈔》存于世。其生卒年廣泛被寫成1816-1880,然經文獻史料考證并非如此,本文將予以考證。并以《太素齋詞鈔》小序略作敘述,因勒方锜存世史料不多,主要出現在《清實錄》中,本文亦引證《清代傳記叢刊》的近世人物志,還有現存文獻,以及部分拍賣會出現的文獻信息,所作的 年譜簡編以提供其人生較為重大事件的發生時間。
關鍵詞:勒方锜;生卒年疑誤;《太素齋詞鈔》
作者簡介:汪凌峰,河北大學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研究生在讀。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2-0-02
第一節:勒方锜生卒年疑誤考
勒方锜從貢生到舉人,后又因國事赴臺灣,在江蘇為官多年,最后雖為河東河道總督,卻因病去世。
據統計,目前包括新建區人物專題,拍賣會,百科等均將勒方锜的生卒年定為1816-1880,據史料記載,勒方锜與俞樾為知己好友,2018年1月底在拍賣網上也出現了勒方锜致俞樾的信札,稱其為“蔭甫仁兄”。此外,俞樾與吳云交好,吳云是今湖州人,在當時致力于金石書畫學術的研究,并且收藏頗豐,其學識和涵養,亦使其收藏頗具價值。到了現代,更是收藏之典范。當時俞樾與吳云交好的同時,吳門真率會中的參與者便有勒方锜,文人相交,又因年齡相仿,便惺惺相惜。《過云樓顧氏與光緒初年吳門真率會》一文中談及勒方锜生卒年為1816-1882,那么哪個數據更為可靠,需作考證。
俞樾在其《春在堂楹聯錄存》中有過記載,談及勒方锜“道拜河東河道總督,即引疾歸。閱數月,遂不起。”那么勒方锜調任河東河道總督的時間便成了關鍵點。據《清實錄》光緒朝實錄中,記載了此事,光緒七年,也就是辛巳年的八月,為1881年,那么便是1881年的8月勒方锜才被調任為河東河道總督,歸去后經數月,不起逝世。此外,后世有傳元代趙孟頫所題的《胡笳十八拍》,(星期八博主原文所轉載博客)上有勒方锜的印章,旁有“光緒辛巳仲秋曰新建勒方锜”,而后還有“光緒七年歲在重光大荒落霜降節弟勒方錡識”,其文人活動持續到光緒七年的秋月,后拜官然病數月不起,于光緒八年逝世,也就是1882年。所以說,其生卒年當為1816-1882。
第二節:《太素齋詞鈔》略敘
《太素齋詞鈔》為勒方锜的詞集,初版刊刻不精,后由陳仲泉重刻,附錄所載的便是重刻后的序,由俞樾所作。這里便談及勒方锜的詞,勒方锜是既善書法,又善詞,然能將其詞總結入微的,便是俞樾。此序先道協律之難,后又談及勒方锜形成風格的原因,其一,為詞自帶風流韻致,其二,強于記識,不僅所背佳作千余首,且攻于詞律。其詞作特點主要有兩點,一為婉媚深窈,一為協律。
關于婉媚深窈的特點,于《太素齋詞鈔》十分明顯。俞樾曾說:“詞之體,大率婉媚深窈”。勒方锜所作之詞便十分符合俞樾所說的詞之體。如其詞《菩薩蠻》八月十八日夜中“一枕抱秋眠,夢痕涼化煙”,《眼兒媚》中“如今贏得小舟孤枕,瑣碎思量”等,在其《菩薩蠻》《眼兒媚》《長相思》等詞中均有體現。此外,協律一點亦為突出,如其所作《聲聲慢》、《薄倖》等詞,既達到了以詞寄情,另一方面,又符合詞律,在詞律的協調下所寫之詞,韻律和諧而又飽含深情,確實符合俞樾所稱道之處。
第三節:勒方锜生平要事簡編
(因所載文獻史料主要是勒方锜生平較為重大事件的記錄,不足以形成較為完備的年譜,遂作成 其生平要事簡編)。
嘉慶二十一年(1816)
勒方锜生于1816年。
道光十七年(1837)
充拔貢生。
道光二十四年(1844)
中舉人。
咸豐三年(1853)
得子,名曰勒深之。
咸豐十年(1860)
勒方锜與何璟赴臺灣先事豫防 。
同治四年(1865)
刊刻《榑洲詞》。
光緒元年(1874)
八月,江蘇遇缺即補道勒方锜為江蘇按察使。
光緒三年(1877)
十二月,勒方锜調江蘇布政使。
光緒四年(1878)
正月五日,致函翁同穌,言支出及崇儉之事,其事載于《翁文恭公日記》。
光緒五年(1879)
七月二十九日,言東南民病之事, 其事載于《翁文恭公日記》。
光緒七年(1881)
四月,為貴州巡撫。
八月,為河東河道總督。
光緒八年(1882)
逝世
附錄:
太素齋詞鈔序
詞雖小道而律甚細,昔周草窗[1]作西湖十景詞,楊守齋[2]謂辭美而律未協。相與訂正月余而后定,然則作詞易,協律難也。余同年生勒少仲河帥,起家比部[3],敭歷中外,臶至封疆,政事文學兼而有之。生平于詩文不茍作獨憙,為詞方其少壯時風流自賞,歌衫舞袖間長令短調,促節曼聲,每一篇成輒為同人所嘆賞。又強于記識,宋元名家之詞背諷如流者不下千余首。而于萬氏紅友《詞律》[4]一書致力尤深。故其所作婉媚深窈,使人讀之意移而揆之,于律無一不合。昔人謂史梅溪詞有瓖奇警邁,清新閑婉之長,而無托蕩汙 淫之失。少仲之詞,庶幾近之矣。中年以后,并詞并不輕作,當同治庚午辛未間,竹樵方伯恩錫方開,詞壇于吳下杜筱舫[5]觀察,文瀾從而和之。爰有重刻詞律之舉,并取吾邑徐誠庵[6]大令,本立所輯詞律拾遺附益之,一時唱妍酬麗,逸興遄飛。雖以余章句陋儒,亦頻有緣情之作。而少仲以斵輪老手[7]密爾自娛,不出一字殆有少年綺語之悔乎。然其將去姑蘇也,命人錄所作太素齋詞若干首以贈余,蓋享帚自珎 之意,又未嘗不在此也。少仲既歸道山,遂有刻其詞以行世者,而刻之不精,讀者憾焉。陳仲泉同年謀重刻之,余乃出少仲所錄贈者,校讎一過,并補入原刻所未有者數篇,詞雖不多,然其辭美而律又諧,雖紫霞翁見之不能更易一字,是固詞家之正軌也。余既喜少仲之詞克傳于世,而又嘆仲泉之拳拳于故友也。因書數語以識歲月,余衰病頹唐,自竹樵筱舫諸君長逝,倚聲一道久輟不作,今讀此編,不勝人琴之感矣。光緒十年歲次甲申仲夏德清蔭甫俞樾。(《清代詩文集匯編》六六六—八三)
注釋:
[1]周密(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南宋詞人。
[2]楊纘,字繼翁,號守齋,又號紫霞翁,著有《作詞五要》。
[3]官署名,明清時用為刑部司官的通稱。
[4]萬氏為清代萬樹,字紅友,撰《詞律二十卷》。
[5]即杜文瀾,字筱舫,撰有《詞律校勘記》。
[6]《詞律拾遺》八卷的作者。
[7]出自《莊子·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斵輪。”。指對某種事情精通且富有經驗的人。
參考文獻:
[1]《清代詩文集匯編》之《太素齋詞鈔》,上海古籍出版社。
[2]《清實錄》。
[3]《清代傳記叢刊》,明文書局印行。
[4]俞樾 《春在堂楹聯錄存》。
[5][轉載]元代趙孟頫書《胡笳十八拍》(傳),星期八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