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光琴
摘 要:米蘭·昆德拉對于現代人類的生存困境十分關注,常在小說中對于生命的“輕與重”等人類生存困境問題進行解讀。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對于生命的“輕與重”的選擇、“性與愛”的交織以及對“靈與肉”的思考,對昆德拉解讀的現代人類生存困境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生存困境;“靈與肉”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2--01
引言: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作者米蘭·昆德拉最負盛名的作品。小說描寫了托馬斯與特麗莎、薩賓娜之間的感情生活。小說從“永恒輪回”的討論開始,把讀者帶入了對一系列問題的思考中,例如輕與重、靈與肉。昆德拉用一種較為嚴肅的哲學態度,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同時也對人的異化問題進行了分析。昆德拉在哲學的角度上解釋了“存在”的本真狀態,表達了現代人類的生存困境。
一、生命的多種選擇:在“輕”與“重”之間的選擇
作者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拋出的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生命是輕還是重”。對于現代人類來說,這一問題是永恒且難以解答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解讀。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昆德拉利用的大量的議論,對該問題進行了重點的強調與多次的暗示。例如,小說中的主人公托馬斯在生命的“輕”與“重”之間反復徘徊,從性與愛的輕重、良知的輕重、靈與肉的輕重最終回到了生命的輕與重的問題上。
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小說主人公認為,人倫之愛、夫妻之愛都是一種責任,讓人們的生活備受壓抑。所以,托馬斯早早便放棄了人倫之愛。但是,托馬斯在小說中背叛了自己認定的“輕松”,接受了小酒館的女招待特麗莎,甚至娶她為妻。在與特麗莎的交往中,托馬斯認識到“同情是最高檔的愛情”,認為這種“出于生命本質的感情”,是最為真摯的、至高無上的,是生命對生命的感情,所以顯得生命更加沉重[1]。
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作者通過描繪主人公托馬斯對于愛情觀的重新定義,對于生命“輕與重”的問題進行了解讀。同時,作者昆德拉還通過小說中主人公托馬斯對于社會交往的認識的轉變,以及時局的動蕩、政治的壓力以及殘酷的現實使托馬斯認識到生命中必須要承擔著“世俗生活的沉重”,讓讀者認識到現代人類在生存中無法擺脫世俗的制約,像動物一樣輕松的活著。面對“非如此不可”的社會規則,主人公托馬斯對于生命的“輕與重”進行了重新的解讀。
二、生命中困惑與矛盾的交織
在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作者昆德拉站在哲學的角度對生命中的“性與愛”、“靈與肉”等哲學問題進行了闡述。作者在對人類生存情境進行闡述時,對于現代人類的生存困境進行了重點的表達,并將困惑與矛盾提高了一個層次進行思考。作者昆德拉對于人類存在的問題十分關注,他認為,世界的本身無法推測,偶然性與荒謬性并存,無法探尋出真正的規律。但是,人類作為存在的主體,產生的必然事件中一定蘊含著偶然性。人類的生命只有一次,也許錯過了偶然就會使得一切都得到更改。
昆德拉認為,人類能夠憑借自身的智慧構建不同的人生,利用自我超越與自我否定,能夠尋找到不同的生存可能,使得人類不斷向著本真的自我發展。由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人類并不存在經驗。
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作者昆德拉對于道德的相對性進行了肯定。主人公托馬斯的內心極為豐富,與他的情婦薩賓娜相同。在托馬斯看來,愛與性是兩個不同的事物,愛情觀與性心理使得托馬斯的靈魂沒有得到片刻的休息。但是,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下,托馬斯無法獨自享受生命之輕。與特麗莎在一起后,托馬斯依舊與其他的女人發生關系。特麗莎也嘗試了這樣的行為,但是她無法接受。這樣的描寫表達了在浮躁的現代社會中,美好的傳統價值體系難以實現。
三、對“靈與肉”的思考
特麗莎與托馬斯剛剛在一起時,認為“靈與肉”是共存的,但是,受到托馬斯對存在的迷惑與思考,使得特麗莎對于“靈與肉”也產生了疑問。在與托馬斯交往的過程中,特麗莎經歷了“靈與肉”的分裂與搏斗。
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特麗莎在與主人公托馬斯剛剛交往時,充滿著對愛情生活的美好向往,渴望著與托馬斯實現“靈與肉”的雙重交融。但是托馬斯的行為打破了特麗莎的幻想,使得特麗莎心灰意冷。在經歷了痛恨抵抗到無奈妥協的過程后,以與“神秘工程師”約會為開端,標志了特麗莎最終選擇了“靈與肉”的分離[2]。但是,這樣的選擇并沒有使得特麗莎感到輕松,反而使其承受了更大的痛苦。在這樣的情況下,特麗莎認識到,這樣的生活最終一定會導致其與托馬斯愛情的分離崩析。當托馬斯與特麗莎搬遷至鄉下后,兩人的靈魂與認識都得到了升華,讓特麗莎體會到了愛情的美好,擺脫了“肉與靈”的困惑。但是,這樣的升華中,他們的人生也進入了最后一個階段,最終在生命逝去后達到了“靈與肉”的真正融合。
總結:
綜上所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通過對托馬斯、特麗莎與薩賓娜之間的愛情故事的描寫、人物思想及轉變的刻畫,對于生命的“輕與重”、“靈與肉”的問題進行了討論。昆德拉認為,“靈與肉”的結合體現了生命之“重”,但是“靈與肉”的分離并不意味著生命之“輕”,重的難以負荷,輕的難以讓人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對現代人類生存的真實情況進行了深刻的揭示,解讀了現代人類的生存困境。
參考文獻:
[1]趙峰.從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解讀現代人類的生存困惑[J].黑河學院學報,2017,8(10):154-155.
[2]沈冬歡.《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的生存選擇[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35(0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