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文學對推動我國文化的進一步繁榮和發展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價值,隨著人類文明進程的不斷加劇,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民間文學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相對比較復雜,因此學術界和理論界在對民間文學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之中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同時在現代文明之中民間文學的呈現方式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對此,本文立足于民間文學在新時期之中的具體表現,了解在現代性爭論之中民間文學的相關要求,以期為實現我國綜合軟實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鑒,積極的推動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
關鍵詞:現代性論爭;民間文學
作者簡介:魏素花(1969.4-),女,漢,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本科,焦作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2--01
一、引言
五四運動是我國現代民間文學發展的重要標志,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國際研究學者將西方現代學科融入現有的現代民間文學學科之中,真正地實現 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在對不同的學科門類和學科對象進行分析和研究時,首先需要一個學科之間的核心理念為切入點,積極的抽象出不同的學科對象,在現代學者研究的過程之中文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中民間文本和民間社在現有的民間文學之中有非常明顯的呈現,各個學科和門類在不同程度之上結合各種現代性問題的知識產品進行相應的研究,同時也產生了許多不同層面的現代性文化元素。現代學者將民主主義,民族主義和個人主義融入現代性元素之中,了解民間文學的具體表象,以此來更好地實現 民間文學理念的有效融合和相互競爭。
二、民間理念下的中西差異
現代爭論之中的民間文學對推動人類文明進程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價值,如果站在現代文明的角度對民間文學進行分析,那么不難發現,學者在對民間文學進行翻譯時主要以學科角度為依據,了解民俗興趣的日益增長情況。在上個世紀后期,浪漫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學術思潮之間較為緊密的聯系,學者在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時以啟蒙思想浪漫立場為切入點,深入了解理性主義和世界性擴張之間的相關性,積極地呈現感性主義傳統的優勢和作用。另外這種以民族傳統和地方傳統為依據的民間文學形式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之中開始進行不斷的蛻變 ,有效的擺脫傳統模式所存在的不足,更好地的將口頭的文本與民眾通知中所產生的各類文化元素相結合。
如果站在浪漫主義的角度進行分析那么不難發現,民間文學既是地方的同時也是民族的,農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所產生的口頭文本對加強地方與民族之間的聯系有著關鍵的作用,只有真正的體現一定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才能夠揭示民間文學的內涵和要素。在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之下,許多學者在對不同學科門類進行分析時開始積極地進行 實證和研究,主動的建立完善的學科研究模式和體系。19世紀的浪漫主義學者十分反對以城市文明和工業文明為標志對不同的民間文學進行分析,其中世界主義是啟蒙主義的核心要求,這兩者十分關注對人的理性邏輯延伸,同時在對民族傳統感情進行分析和研究時還積極地將不同的思想與農民和鄉村相結合,大部分學者認為這些居住在偏遠地區的農民個人的理性思想還沒有受到現代文明的污染,因此能夠更好地采取傳統感性的生活方式進行有效的實踐。浪漫主義學者以民間文學為切入點,結合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況對民族性的構建基礎進行分析,大部分的民族性所存在的結構資源相對比較普遍,因此能夠真正地體現一定的價值。其次,鄉村與農民道德生活之中的浪漫觀點在19世紀實踐的進一步的發展,西方學者以民間文學為切入點,了解民俗的真正價值和共同的意識,以此來更好地對農民和鄉民進行有效的詮釋,對于生活在工業文明中的市民來說,在社會生活實踐之中實現的民族文化傳統與民間文學之間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但是只有農民才能是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傳統文化之中民間文學的重要代表。為了能夠有效地 加強對民間文學的進一步分析和研究,在實踐運作的過程之中必須要結合時代的背景,保證研究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三、人的現代主題和表達方式
現代性爭論之中的民間文學研究不僅是一個學術性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社會進步問題,在本土傳統之中所誕生出來的文化秩序和價值結構所涉及的內容非常的復雜,同時東西方的價值結構以及文化秩序存在較大的差距,如果以不同的命題來進行相關的描述,那么首先需要站在歷史發展的角度,對遠古時期的文化秩序和價值結構的具體意圖進行相應的研究,了解不同的內容體現形式,以此來更好地實現 空間和時間的有效劃分。價值結構是整個民間文學分析之中的核心要求,在遠古時期,神圣世界與世俗世界存在歷史性的弊端和影響,現代世界的文學價值主要以古代世界所提供的價值問題為依據,在長期歷史發展的過程之中,了解不同歷史超越的相關要求,真正地實現 有效分析和界定,更好的體現價值本體的核心作用和認知方式。其次就是不同的結構優化秩序之間存在較為緊密的聯系,盡管兩者之間的差異直接影響了中西方現代學者的表達元素選擇的理念,但是在對文化秩序之中的社會制度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中,仍然需要以感性認知和理性認知為切入點,積極將普遍感性兼理性的自然文化一體化為依據,在普遍理性社會和啟蒙思潮的影響之下更好的實現感性與理性之間的有效轉化,推動民族和人類文明進程。在對人類社會性和民族性進行目標分析和判斷的過程之中也需要了解在不同場域整合新目標的指導之下所呈現的相關要求,更好的發揮示范性效應的作用,真正的體現一定的本土現代性。
首先,民間文化在現代性爭論之中所呈現的社會結構一體化越來越明顯,存在較為重要的價值結構體系,在對不同的認知價值進行分析和研究時需要了解價值中介的全部功能,分析不同的價值本體和價值課題的具體運作秩序,積極構建完善的本土文化體系,更好地實現價值 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另外,中國近現代文化之中所存在的價值結構和社會呈現方式有所區別,在推動現代文明發展的過程之中,除了需要了解本土文化之中的反傳統意識和治理模式之外,還需要結合民本主題和民主抗議的切實途徑,真正的選擇有效的理念和模型框架,實現民間文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其次,在推動五四運動實踐的過程之中,社會各界對本土傳統的民間社會的認知越來越深入,同時也能夠實現充分的表達。但是大部分的表達對人的現代主題存在一定的爭議,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矛盾,主要在于民間社會性質非常的模糊,在對漢語中的常識詞匯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之中,除了需要否定其中的官方定義之外,還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的背景進行自我規定,了解主體運作的實質需求,更好的實現民間文化的有效落實,充分的加強國家與社會之間的聯系,盡量地避免 社會的臨時性。最后,民間與現代意義之間的相關性相對比較緊密,大部分現代性的數據以人的本質需求為切入點,更好的體現一定的時間價值和實踐作用。民間文學理念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同時這些理念也是民間文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能夠更好地體現現代信用這種民間文學的特點和要素,在研究時需要了解在不同歷史階段之中與民間文學相關的爭論要求,并將其作為現代性的力量,更好的實現本土傳統與民間社會之間的合理對比,加強對結構實體的有效定義,真正的突破傳統發展模式所存在的不足。
四、結語
在對這種民間文學的表象整合功能進行分析和研究時,首先需要了解各種文學形式的組合要求和深層次的聯系,以此來更好地實現民間生活的豐富和多元化。如果站在更加微觀的角度對民間文學進行分析,那么不難發現民間文學的現代意義比較豐富,能夠更好地對現代主體內容進行相應的操作和研究,同時民間文學是現代學者對不同現代性主張的重要學科轉述。西方學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對現代民間文學進行相應的研究,并提出不同學科的側重點和生活方式有所區別,每一種方式都能夠呈現出不同文化主體對特定現代方式的相關要求和獨到的選擇,因此,在對我國民間文學的學科核心理念進行分析時,可以以新世紀之下的現代性理解要求為重要的途徑,真正地促進民間文學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呂微.現代性論爭中的民間文學[J].文學評論,2000(2):124-134.
[2]姚新勇.方法論證與潛邏輯-呂微《現代性論爭中的民間文學》商榷及其它[J].民族藝術, 2003(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