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鈺瑩 張令千
摘 要:本文采用舉例論證、對比分析研究方法,以《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的對稱詞為語料,對英漢對稱詞的定義、構詞特點以及相關用法進行整理和分類。研究發現:英漢對稱詞可以分為四大類:詞匯本身的對稱、詞匯首尾的對稱、詞匯韻語的對稱和成語詞匯的對稱。研究還發現,每一類對稱詞有各自形成的特點,這些特點有結構上的,也有意義上的。研究結果對英漢對稱詞有系統性的認知具有參考作用,也為英語學習者在雙語交際的過程中更好地選擇對稱詞提供啟示。
關鍵詞:對稱詞;類型分析
作者簡介:宋鈺瑩(1997-),女,浙江寧波人,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2015級英語專業學生,主要研究方向:對比語言學;張令千(1963-),男,湖南武岡人,寧波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語言學、語言文化學、語言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H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2--03
1.引言
對比語言學在英漢對稱詞的對比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對比語言學旨在探究不同語言在語法、邏輯和對經驗進行概括性分析等方面的顯著差異。而在雙語對比研究中,對同義詞和反義詞的研究居多,對對應詞也有相應的研究,但是對對稱詞的研究幾乎為零,本文將結合《牛津高階英漢雙語詞典》,將日常英語學習中的對稱詞進行采集和統計,并整理和分類,進而對對稱詞進行系統性的探討。同時,英語是一門世界語言,在促進各國溝通交流方面有著深遠的作用,越來越多的英語學習者在英語語音、句式和內涵中發現其諸多的美,本文主要研究英語的對稱美。對稱,是物體相同部分有規律的重復,是一種勻稱、穩定的形式規律。查閱《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發現,英語詞匯中的對稱詞有以下分類:1.詞匯本身的對稱2.詞匯首尾的對稱3.詞匯韻語的對稱4.成語詞匯的對稱。
2.相關研究
在雙語對比研究方面,藍嵐(2005)對英漢性別對稱詞進行了研究,李萍(2007)對英語中的對稱美進行大致區分。蔡基剛(2008:287-295)認為,不同民族對詞匯的觀察有著不同的角度,結果就會在概念化中凸顯不同的側面。為了突出重點,漢語習慣把重點放在前面,如“父母”、“師生”、“父子”、“夫妻”、“老少”等。有時出于音韻的考慮,如“遲早”、“早晚”、“表里”、“好丑”、“雌雄”、“離合”、“日夜”、“陰陽”等。本文將在藍嵐對英漢性別對稱詞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李萍對英語對稱美的研究,對英漢對稱詞的特征進行系統性的探討研究,并加以闡釋。
3.詞匯本身的對稱
英語中有些單詞本身是具有對稱性的,而且對稱的形式各異。從英語詞匯構成形式來看,詞匯本身的對稱形式可分為五大類:ABA、ABCBA、ABCDEDCBA、ABBA、ABCCBA。前三類都是以某個字母為中心,分別有相同的一個、兩個和四個字母構成的中心對稱詞。其中ABA類對稱詞通常本身不具有意義,有些是因縮寫而形成,如:“ofo(共享單車)”。后兩類是軸對稱詞。除此之外,由于字母B和D的小寫形式b和d兩者形成翻轉對稱,因此,少許b和d為首和尾的單詞呈翻轉中心對稱,例如:bad、bed、bid、bod、bud、dab、dob、ballad。(以上對稱分類具體見附件1)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8版由商務印書館和牛津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其由著名詞典學家霍恩比(A S Hornby)專為母語非英語的學習者精心編纂,開創了學習型詞典的先河,為世所公認的權威英語學習型詞典。詞典收錄英語詞匯約184500個,經統計發現,本身具有對稱性的詞匯有74個,本身具有對稱性且具有實際意義的詞匯有67個,占總數的90.5%。詳情見表1。
表1是對字母A-Z為首尾的詞匯本身的對稱詞數量上的統計,統計公式為:A-Z為首尾的各對稱詞數/詞匯本身對稱的對稱詞總數*100。觀察表1發現,A-Z字母中,并不是所有字母都具有自己的對稱詞。
4.詞匯首尾的對稱
在詞匯本身的對稱中有提到詞匯首尾的對稱(翻轉中心對稱),但這類對稱不同在于,這類詞匯是有兩個不同的單詞組成的首尾顛倒的對稱。例如:and(和)—DNA(基因)、bat(球棒)—tab(賬單)、doom(無望)—mood(心情)、flow(流動)—wolf(狼)、not(不)—ton(噸)、room(房間)—moor(荒野)、on(在…上)—no(不)、part(部分)—trap(陷進)。在漢語中,也有一類對稱詞與其有相似之處,例如:孑—孓(蚊子的幼蟲)、乒—乓(體育項目)、凹(低的地方)—凸(高的地方)、曱—甴(蟑螂)、旮—旯(屋子里的角落)、仄(“去聲”和“入聲”的總稱)—亾(亡)、片(平而薄的物體)—爿(量詞)、隕(墜落)—鄖(古國名)。和英語不同的是,并不是每組字都具有自身意義,往往是通過組合成一個詞語才被賦予意義。如上述的“孑孓”一詞,本身是指蚊子的幼蟲。在《爾雅·釋魚》中,是指“蜎,環”,亦即“井中小蛣蟩赤蟲”。從詞匯形態學角度看,這是一組完全對稱型雙音詞。這類詞的形成主要出于對詞匯韻律的考慮,從漢代起漢語開始大規模產生雙音節詞語,自此,許多原來的單音節詞都變為黏著語素。(董秀芳,2011:8)但是,無論是英語還是漢語,這類對稱更多地體現在形式結構上,在意義上并沒有太多明顯的對稱。
5.詞匯韻語的對稱
韻語,是指字句押韻的語言。押韻與押聲、押音節以及押調構成基礎不同語用功能有別,研究押韻時需劃清界線。朱光潛(1982)認為“‘疊韻和‘押韻根本只是一回事”。張涌泉(2014)指出,“押韻”最初寫作“壓韻”。意思是“以韻母相同的字相鎮壓、相疊加”。英語中的韻語對稱分為首韻對稱和尾韻對稱,它們以連詞“and”和“or”為對稱軸。
5.1詞匯首韻對稱
詞匯首韻對稱,是英語中的一種修辭手法,是首字母和輔音的重復,通過語音的重疊來強化語用效果。例如:coherence(連貫性、條理性) and cohesion(凝聚性)、forgive(原諒) and forget(忘記)。這類詞對稱軸前后的詞在意義上是相近的,具有同樣的積極意義。出于意合或形合的考慮,這類現象在所有語言中均大量存在。這正印證了洪堡特“詞與詞的聯系幾乎完全建立在思想的序列和概念的相互關系上”的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