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東雅 謝繼田 金紹娣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0)
隨著時代不斷進步,手機以它的便攜性性、信息傳播的快速性、 以及它傳播內容的豐富多彩性, 迅速成為高職院校學生必備的通訊工具, 在給其帶來通訊便利的同時也給學生黨建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目前,手機已經成為高職學生日常生活和課余活動的重要工具。 嚴重的依賴手機已經成為大部分學生的日常行為。調查者對某高職院校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近300位同學的手機利用情況進行了調查。 調查結果如下:

圖1 學生使用手機功能情況調查

圖2 學生使用手機時長的調查
圖1 調查結果顯示40%的同學主要經常使用玩手機游戲, 僅有15%的同學經常使用手機學習、 查詢資料。 可見學生使用手機主要用來玩游戲、娛樂等,很少用于學習、查詢資料,從而影響學習。
圖2 調查結果顯示42%的同學使用手機時間能控制在3-5 小時,29%的同學使用手機時間達5-10 小時,還有18%的同學竟達到10 小時以上。 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使用時間較長, 作息時間的紊亂, 從而對學生的生活產生的重要的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上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作為學生黨員是眾多學生中精英、 榜樣, 學生黨員既是手機文化的接受者又是傳播者, 手機文化在隨時隨地不斷地影響著學生黨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當前,加強對學生黨員教育任重而道遠, 怎樣合理利用手機文化對學生黨員有效地進行教育管理成為重中之重。
第一,手機的可移動性、信息傳播的快速性、以及它傳播內容的豐富多彩性, 豐富了學校的文化生活,作為學生黨員, 第一身份還是學生, 學生的教育管理還是離不開學校。 學生黨員通過手機可以進行交流和溝通,及時了解黨組織的最新路線、方針、政策等最新動態,不斷更新自己知識、視野和工作方法。
第二,通過手機強大溝通功能可以加強學生黨員與黨支部之間的交流。 手機變成了情感的交流的紐帶,使學生黨員之間可以交流思想以及學習心得,同時黨支部也能及時了解學生黨員思想動態,及時解決一些學生黨員困惑和煩惱,給予他們正確的三觀引導。
第三, 開拓了手機文化對高職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新途徑,能夠讓黨組織及時了解學生黨員的思想狀況和動態,及時調整相應的教育管理的方法。 給學生黨建工作帶來便利同時,也提高了高職院校的黨建教育管理的常態化和效率。
第一,會加劇部分學生黨員對手機的依賴。大學生黨員正在處在心理和生理不完全成熟的時期, 對一些新鮮事物容易接受, 從圖1 和圖2 的調查結果可以發現,打游戲、購物、聊天聽音樂以及過度玩手機成了學生黨員的“必修課”。 嚴重的對手機依賴,使得學生黨員漸漸地喪失自主管理的能力,淪為“低頭族”。
第二,部分學生黨員思想意識薄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由于使用手機交流方便加之傳播內容的豐富多彩, 使得各種思想交織其中, 沖擊著未經社會的考驗、思想意識不堅定的學生黨員。
第三,沖擊了傳統的教育管理方式。傳統的教育方式以黨課為主, 由老師給學生黨員理論授課, 手機的出現給傳統教育管理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現在在上課時普遍現象是玩手機、聊天、刷微博等,使得黨課取得不到相應的效果。
隨著科技的發展, 微信成為了大眾通訊的必不可少途徑之一, 通過建立學生黨員微信群可以每天發送文字、視頻、語音的形式教育材料,讓學生黨員一起學習討論, 另外也可以交納黨費以及發布通知等等,有效破解了黨員日常管理難的問題。
利用微信公眾號, 推送一些例如:“微黨課” 短視頻、漫畫等。 以生動活潑的視頻、詼諧有趣的漫畫來闡述黨史國情, 革命黨人信念以及形勢政策、 愛國主義主旋律教育, 既增添了組織生活的趣味性, 也滿足了不同學生黨員的個性化需求。
手機文化給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帶來了挑戰, 手機文化對高職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產生了積極和消極影響。 利用手機的便攜性、信息傳播的快速性、及它傳播內容的豐富多彩性, 可以較好的發揮手機文化的正能量, 開拓了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新途徑和新領域。 手機能較好的在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的應用, 構建一個便利式的 “網絡黨支部” 教育管理平臺,將黨史國情,革命黨人理想信念以及形勢政策、正能量傳遞給學生黨員群體, 努力營造出健康的手機文化正能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