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鳴
(泰州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泰州 225300)
汽車制造企業物流成本控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該企業企業在汽車行業競爭能力的強弱,物流成本的控制是我國汽車制造企業研究的薄弱的環節,也是汽車制造企業在同行業競爭中獲取勝利的關鍵。
上世界六十年代,斯蒂爾和劉易斯·克林頓最先提出了物流成本的概念,他們將因物流活動即企業從物料采購到商品運抵至消費者手中的全過程而產生費用認做是物流成本。在物流成本中,庫存成本、運輸成本和以裝卸成本、包裝成本和物流管理為代表的其他成本在物流成本中占據了主要地位,因此下面就以以上幾種成本控制為對象,對物流成本控制做簡要論述。
為了能保障企業能進行不間斷的穩定生產,企業通常都備有一定數量的庫存,以防不時之需。因為庫存的存在,必然會引發在采購、生產和銷售等環節中花費的增加。如何保證生產順利進行的前提下,實現庫存最少化是降低庫存成本不二法門。
汽車整車生產所需物料繁多,每種物料花費的資金及其個體的重要性也千差萬別,這就有必要對物料進行分類,根據其特點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庫存ABC管理法就是對將生產所需物料按其重要性、消耗量和所占成本比例從高到低分為三類,其中A類處于最高級,B類次之,C類最低。很多企業對A類物料最為重視,對B類和C類物料的重視程度不足,往往導致生產中這兩類物料庫存不足,迫使生產中斷。因此為保證生產順利進行。通過會對三類物料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①對于占到總成本八成左右的A類物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訂貨方式一般為經濟批量訂貨,庫存量最低,供應周期最短,供貨渠道最為順暢。②對占到總成本15%左右的B類物料訂貨方法,則為定量和定期訂貨相結合,在熟稔該類物料庫存的基礎上,根據各貨品日使用量情況采取不同的訂貨方法,用量大的使用A類物料所用訂貨方法;對用量較小的,則參照市場的需求來確定訂貨時間間隔。對于C類物料,由于消耗較少,成本所占比例也不高,在綜合考量倉儲和供貨商情況的前提下,建議使用定量不定期的訂貨方式,鑒于多數供應商都會限定最小訂貨量會給采購、運輸等帶來額外成本,所以單次采購量不宜過少。
在庫存成本的確定上,因為物流成本若干功能要素存在著“效益背反”,行業內通常采用EOQ模型進行成本控制,即在不允許缺貨,補充時間極短,補充交貨一次性完成,采用定量訂貨、物料單一等若干基本假設下,對訂貨批量和運輸成本及庫存成本進行建模。獲得了關于經濟批量Q*、年訂貨次數N和訂貨間隔時間T的計算公式,如圖1所示。

圖1 EOQ模型算法公式
通過計算可以給汽車生產企業理論數據提供參考,當然在生產中需要根據突發狀況等作出及時的調整。
運輸是物流的核心,其在物流成本中所占比例與庫存成本比例近似,都在40%左右。其費用主要包括支付運輸車輛司機的直接人工費用,運輸過程燃料、車輛等損耗造成的直接材料費用,以及保養修理費、折舊費、公路管理費用及其他費用,運輸團隊運行營運間接費用四個部分。以上費用會受到運輸時間、距離、費用、工具和環節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按照運輸成本控制策略來進行運輸極為重要。
首先是運輸方案的合理性問題。由于零部件供應商極多,有的企業采取的是周邊配套生產,有的采用遠距離運輸,但不論是哪一種情形,都或多或少涉及到運輸方案的問題。而影響運輸方案生產的主要要素則是運輸距離、運輸費用和運輸時間,即在選擇合適的供貨商,采用最合理的運輸方式,最經濟的運輸路線,和最佳的運輸環節,就可以耗費最少的運輸成本。總運費最小符合公式公式中Xij表示零部件產地到汽車生產企業的距離,Mij表示兩地之間的運價。
其次是運輸方式的選擇。考慮到汽車組裝部件即汽車成品運輸過程的復雜性,在實踐中往往習慣從直達運輸、集中運輸和配載運輸等三種方式中予以選取,根據運輸貨物的不同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總的來說,還是可以有效降低運輸成本的。最佳的運輸方式應該是結合貨物的特點的前提下,綜合使用多種運輸方式。因為從運輸方式來看,直達運輸距離短,商品換裝和中轉少,環節簡潔,流轉快,適合中間環節不多的運輸,但對進口零部件采購極不合適。配載運輸就不增加運力,能保證重質量貨物運輸,運輸容積和載重使用效率高。而集中運輸批量大,重復運輸少,運輸成本低,運輸效率高。在配合使用線性規劃法、圖表分析作業法、節約里程法等運輸路線優化方法,運輸成本控制效果明顯。
再次運輸工具的選擇。目前,比較主流的運輸工具為水路、鐵路、陸路、空運和管道。從方式和使用性來看,鐵路和陸路運輸穩定性高,性價比高,對國內路線,整車及零部件運輸極為合適,且速度快,鐵路在長距離、大批量、高穩定性運輸優勢較之陸路更大,但陸路更加靈活,能夠有較高的時間效益。水路速度慢,但對于運量大、距離遠、尤其是陸地運輸不便,且時間要求不高的情況下使用。而空運是所有運輸方式速度最快但也是成本最高的,主要用于時間性要求的較高的運輸場合。和運輸方式選擇一樣,多種運輸工具優化使用往往會獲得最低成本消耗。當然,不少汽車生產企業越來越仰仗運輸成本更低、周轉更快、庫存損耗更少的第三方物流運輸,這不得不說是對運輸成本控制的一種上佳途徑。
1、裝卸搬運成本
裝卸搬運目的是使汽車生產各個環節能順利銜接,主要發生在采購、生產和銷售過程,其費用主要用于支付設備成本、燃料消耗、設備保養和維修以及人工費。對裝卸搬運成本主要可以從合理選擇裝卸搬運設備,即優化使用簡單的裝卸搬運工具、專用裝卸搬運工具和自動化裝卸搬運設備來實現。三者之間各有利弊,簡單的裝卸搬運工具靈活性高,設備投入少;專用裝卸搬運工具效率高,適用性好;自動化裝卸搬運設備工作時間長,可以實現無人操作,但設備初期投入大,維護成本高。在裝卸搬運工具的選擇上應該要綜合考慮物品的性質、包裝要求、安全要求、所用工具、工具和人力的成本、速度要求等。一般情況下,所有物品優先考慮借助物品重力作用進行裝卸搬運,以減輕人力成本和能源消耗,對質量較大物品和貴重物品,建議使用專用裝卸搬運設備。對體積較大的物品,采用單品裝卸搬運,對需要拆卸后重新組裝的使用“單元裝卸搬運”,對系列散件且無包裝要求的可以使用 “散裝裝卸搬運”。
2、包裝成本
包裝與物流關系緊密,包裝對保障物品安全、運輸安全、銷售品相和裝卸搬運的便捷意義重大。其產生的費用主要集中在材料費、接卸費、包裝費、輔助費和人工費等。在包裝成本控制策略上,在保證效果的前提下,優選低價且能回收再利用的包裝材料。考慮到包裝物品體積大、數量多,盡量選用機械化作業,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工支出。為追求與國際接軌,減少不必要的矛盾,盡量推行標準化包裝尺寸。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實施無包裝運輸。
3、物流管理成本
物流管理成本管理在我國車企推行較遲,因常被劃歸在一般生產管理成本中,容易招到忽視。其實良好的物流成本管理不但可以減少自身環節的成本消耗,還可以對整個物流管理全程進行規范和成本控制。其實,此環節的成本控制無外乎三個環節,即:人、技術和理念。一是引入具備汽車和物流專業知識的綜合型人才,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方能設立有效措施,嚴控管理成本。二是引入物流信息管理技術,
提高物流作業水平和響應速度,形成實用全方位的物流管理系統,提高物流管理效率,減少物流人員支出管理人員。
從目前實施的現狀來看,我國汽車企業已經對物流成本控制有所重視,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從這一點上看,國內汽車企業物流成本控制仍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