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桐柏縣人民醫院,河南 桐柏 474750
慢性支氣管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多發生于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患者常伴有反復喘息、咳嗽、咳痰等表現,若不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或治療效果不佳,可能引發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等嚴重疾病[1]。目前,臨床常以對癥治療為主,雖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整體療效有待提高。目前中醫藥在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中廣泛應用,且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主要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風邪伏肺型慢性支氣管炎遷延期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間于本院治療的慢性支氣管炎遷延期患者96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8例。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51~75歲,平均(62.28±6.74)歲;病程2~9年,平均(5.43±1.28)年。觀察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52~74歲,平均(61.86±6.62)歲;病程2~10年,平均(5.57±1.3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①符合《內科學》[2]中慢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②經X線檢查確診,且患者伴有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中醫診斷標準:①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風邪伏肺證相關標準;②主癥:咳嗽、咳痰;次癥:咽癢;舌脈象:舌苔薄,脈浮或數。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②年齡≥50,≤75歲;③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④本研究經我院醫學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1.4 排除標準 ①由真菌、過敏、刺激性氣體、腫瘤等引發的慢性咳嗽;②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功能障礙;③對研究中藥物存在過敏者。
1.5 方法 對照組采取化痰、止咳、平喘等對癥治療。頭孢曲松鈉(成都倍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527)1 g,溶于3.5 mL利多卡因注射液,靜脈注射,1次/d;氨溴索(成都恒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362),餐后口服,60 mg/次,3次/d;喘定注射液(石藥銀湖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023),0.25~0.75 g/次,每天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疏風宣肺湯治療,藥用:忍冬藤、藍布正各15 g,前胡、桔梗、紫菀、百部、苦杏仁、浙貝母各10 g,橘紅、薄荷、蟬蛻各5 g,甘草3 g。以水煎服,取300 mL藥汁,分早晚各150 mL溫服。1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肺功能、中醫證候積分及臨床療效。①肺功能指標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2個療程后利用肺功能儀進行測定,并計算FEV1/FVC;②中醫證候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進行判定,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咽癢等證候,其中0分為無癥狀;2分為輕度癥狀;4分為中度癥狀;6分為重度癥狀,總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證候越嚴重。
1.7 療效評價 顯效:患者咳嗽、咳痰等癥狀消失,中醫證候積分降低至少90%;有效:患者咳嗽、咳痰等癥狀改善,中醫證候積分降低至少75%;無效:上述均未改善[3]。總有效等于顯效與有效之和。

2.1 兩組肺功能各項指標 治療后,兩組FEV1、FVC及FEV1/FVC均升高,且觀察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肺功能各項指標比較


組別 FEV1/L FVC/L FEV1/FVC/%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48)1.82±0.422.43±0.51#2.48±0.563.04±0.63#60.32±5.3172.14±6.63#觀察組(n=48)1.89±0.463.17±0.56*#2.51±0.593.62±0.67*#59.92±5.4678.51±6.76*#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較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對比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其發生多與空氣污染、吸煙、感染、過敏等因素有關,導致患者氣道上皮細胞損傷,產生氣道黏液,使各級支氣管受到大量炎癥因子趨附,進而引發咳嗽、咳痰、喘息等病理改變,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造成嚴重影響[4]。慢性支氣管炎屬中醫“咳嗽”、“喘癥”等范疇,其發生多與外感六淫之邪,侵犯肺部,內傷臟腑,致其功能失和,最終導致肺氣失宣、氣機上逆,發為咳嗽[5]。因此,治療應以止咳化痰、疏風宣肺為主。西醫臨床對于慢性支氣管炎遷延期患者的治療多以抗生素、止咳、化痰、平喘為主,但治療效果欠佳,患者還可能出現耐藥性,影響患者預后。
肺功能檢測是早期檢測肺及氣道病變的重要方法,其在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藥物療效及預后的評估中具有重要意義。肺功能指標中FVC主要指患者深吸氣后,以最快的速度可呼出的全部氣量,其可有效反映大氣道的呼氣期阻力;通過FVC值可得出FEV1值,其主要指最大吸氣至肺總量位后,開始吸氣第1秒內呼出的氣體量。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經對癥治療效果欠佳,導致病程不斷延長,病情不斷發展,使患者處于慢性遷延期,導致患者器官痙攣不斷加重,通氣發生障礙,阻力不斷增加,進而導致其肺功能指標不斷降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FEV1、FVC及FEV1/FVC均較對照組高,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在風邪伏肺型慢性支氣管炎遷延期患者肺功能改善中影響顯著。
疏風宣肺湯中前胡、桔梗為君藥,前胡宣散風熱、降氣消痰,桔梗止咳化痰、宣肺利咽;兩藥相配合,可有效恢復肺氣之宣降;橘紅、薄荷、蟬蛻為臣藥,橘紅化痰止咳,薄荷利咽止痛,蟬蛻散風除熱、利咽開音;忍冬藤、藍布正、紫菀、百部、苦杏仁、浙貝母為佐藥,忍冬藤可疏風通絡,藍布正可潤肺化痰,紫菀溫肺止咳、潤燥平喘,苦杏仁祛痰、止咳、平喘,百部可潤肺止咳,浙貝母散結化痰;甘草調和諸藥、祛痰止咳。諸藥合用具有溫而不燥、潤而不膩、祛邪不傷正的特點,共湊疏風宣肺、化痰止咳之功。現代藥理研究指出,前胡、桔梗、浙貝母均有良好的祛痰效果[6];桔梗具有鎮咳、祛痰、抗炎、調節免疫、抗腫瘤等作用[7]。本研究結果顯示,中醫證候積分較對照組低,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風邪伏肺型慢性支氣管炎遷延期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風邪伏肺型慢性支氣管炎遷延期患者采用疏風宣肺湯治療可有效提升臨床療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中醫證候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