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夏
摘 要:目前很多老師都容易使英語閱讀教學陷入“碎片化”閱讀的階段,整體性閱讀已經迫在眉睫,在此探討了整體性閱讀的方法,認為做好文本解讀是備課的關鍵。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整體性教學;文本解讀
閱讀是一種綜合技能,它體現著人的思維語言、視覺系統的完美結合,是一個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觀點輸送到閱讀者大腦里的復雜過程。對于一個讀者來說,要把這可能超越本人知識范圍的閱讀材料讀懂并能理解作者的意圖,就需要讀者具備有關的閱讀知識和技巧,其中閱讀的整體性,即通過對閱讀材料的恰當處理而獲取文章的整體信息,是閱讀的鑰匙(李久馨,1994)。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為了培養創造性思維,不僅學生要把學習情景看作一個整體呈現出來,而且教師也應把學習情景作為一個整體呈現給學生。因此,在閱讀教學時,理應采用整體教學法(何長青,2011)。
所謂“碎片化”,英文為Fragmentation,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教學法的影響,教師往往在閱讀教學中只追求語言形式的教學,而忽視語言意義的教學,將一段完整的閱讀材料分割成若干部分,這對學生理解全篇文章的內涵和深意是非常不利的。教師通常為了保證學生能在閱讀課堂中習得新單詞、短語和句型并熟知其用法,不得不教條地逐一解釋單詞和例句,漸漸地,便自然形成了“教師說、學生記”的閱讀教學模式。而正是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本能地從心里開始排斥閱讀課堂,并且使學生在無意識中形成了一種固定思維:閱讀課堂不屬于我們,我們只是記筆記和負責死記硬背的機器而已。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學生在平日的練習中,難以發現閱讀文章的意義,無法激發閱讀文章的興趣,從而最終對閱讀產生逆反和抵觸的心態。整體性閱讀教學已經迫在眉睫。筆者認為應該避免碎片化閱讀教學,提倡整體性教學方法。
一、初中英語閱讀課型應注重整體性教學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陳舊的觀念,擯棄碎片化閱讀,強調整體閱讀,教師要做到閱讀前有效的導人,閱讀中要善于提出明確的目標,閱讀后加強訓練以鞏固,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重視閱讀教學的整體性,是閱讀教學改革的方向。因此,提高學生的英語整體閱讀水平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提高了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就會有效地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以及獨立分析文章的能力。
二、做好閱讀材料的文本解讀是關鍵
一線教師都明白,對于長篇閱讀課文來說,要在一個課時里把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這三個環節做到緊緊相連、環環相扣,時間非常緊張,我們只能對涉及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與整合,確保效率高、效果佳,同時還要兼顧教學過程的整體性,它既強調教學材料本身的整體性,也強調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的統一性,它既強調教學活動的整體性,也強調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的有機統一。而整體性閱讀教學的關鍵是對建立在對文本的深度解讀的基礎上的問題鏈的設計。
閱讀的深度將決定閱讀教學的廣度和高度,要想讓學生能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就要求教師自己要吃透教材、反復閱讀,自己首先要對文本解讀到位,并用最佳的教學方式闡釋文本的內容和理念,從而教會學生如何進行有效閱讀。那么,教師自身完成文本解讀后,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文本解讀?
三、閱讀課型的文本解讀策略
1.從標題入手,解讀文本要點
比如,本課標題Nobody wins,可以設計問題讓學生猜測nobody是誰,到底是誰贏了。在全文學習結束后,還可以讓學生想象,是否能起一個更好的標題。
2.從插圖入手,解讀文本背景
牛津英語教材中的插圖非常豐富,是一個幫助學生理解閱讀背景的絕佳手段,本課開門見山讓學生觀察插圖中的主人公,預測閱讀內容,因此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從引言入手,解讀文本梗概
以8A的另一篇課文Unit 4 everyones language為例,引言部分就介紹了文章要介紹的是數字的發源、發展以及現今的應用,那么引導學生從引言來了解文章大意就再好不過。
總之,要有重心前移的意識,把重點放在備課上,當然這也有賴于教師基本功的修煉,以及英語素養的進一步提升。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滯,閱讀教學仍然是初中特別是高年級英語教學的重難點,閱讀的整體性教學是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且這只是第一步,今后的閱讀課堂改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參考文獻:
[1]段延麗.關于高中英語整體性閱讀的探討[J].內江科技,2013(2).
[2]何長青.以教與學的改變來打造英語高效課堂[J].新課程(上),2011(2).
[3]李久馨.談英文閱讀的整體性[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4(3).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