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市掇刀區掇刀石街道白石坡社區地處荊門南大門,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今這里已成為改革創新的排頭兵,它是荊門市第一個成立的社區,是荊門市第一個導入積分制管理的社區,也是全國首家積分制管理試點社區。
不久前,白石坡社區探索形成的《社區治理積分制工作法》,因特色鮮明、成效顯著、反響良好,被評選為“湖北省首批優秀城鄉社區積分制工作法”。
緣起:一名企業家的責任擔當
李榮原是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行政院長,2001年,他轉崗下海創辦湖北群藝文化產業有限公司。2003年,他在自己的企業試行積分制管理,用積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用積分增強制度的執行力,用積分培養員工的好習慣、用積分建立健康的企業文化,用積分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義、用積分留住人才,用積分建立優秀的管理團隊、用積分解決管理中的各種困惑。
“短短幾年時間,積分制管理產生了非常神奇的效果,使公司的資產擴大了20倍,效益增加了50倍,創造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奇跡。”至今,已有數萬家國內外民營企業、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引進使用這套管理方法。
一個民族企業家不僅要為國家的民族工業出一份力,還要為社會的和諧發展盡一份心。企業做到一定份額,企業家就要有一種家國情懷,有一種為社會多做貢獻的責任擔當。
李榮深切感受到,如果把這套方法用于社會治理,解決社會治理中的抓手問題,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是李榮多年的夙愿。2013、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李榮呼吁全社會關注社會治理的創新問題。2015年初,他大膽構想,在荊門找一個社區先行先試,最終與掇刀區白石坡社區黨總支書記余良紅一拍即合。
2015年9月,全國首家積分制管理試點社區正式在白石坡社區啟動。
實踐:為居民建立“行為銀行”
社會問題復雜多樣,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區是城市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群眾性自治組織。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面需要落地的工作全靠社區對接推進。拿什么管?怎么管?
白石坡社區居民由郊區農民、進城務工人員及單位職工組成,共有居民8937戶、26120人,有各類企事業單位21個。社區黨總支下設黨支部4個,黨員總數537人,有直管黨員88人,其中流動黨員27人。
2015年9月12日晚,白石坡社區舉辦了積分制管理啟動儀式,活動現場燈火通明,人頭攢動,社區居民興高采烈地從四面八方趕來。通過社區工作人員的耐心宣講,居民對積分制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社區將為每位居民建立一個“行為銀行”,好人好事 、公益活動等行為都可以積分,得分高、表現優秀的居民將獲得各種“獎票”,而一張“獎票”“可能抽到一袋大米,也可能抽到一次國內旅游”。
前期,社區網格員通過量身打造的專用軟件,將轄區常住和流動居民、直管黨員、在職黨員、“兩委”成員、網格員等信息一一錄入軟件,為每位居民建立一個積分戶頭。其中,職務職稱、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優秀居民、“五好家庭”、學歷、特長等等是固定積分,占整個積分的10%。另外90%為參加社區的集體活動、公益事業、好人好事、精神文明建設、在職黨員服務等等,這是動態積分。居民每做一件事情即可獲得2分、5分、10分不等分值,最高為300分,這是專為“見義勇為、舍己救人”設立的重獎。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筆者,從前大街小巷的“牛皮癬”常常是剛一鏟除,又會死灰復燃。實施積分制管理后,凡是清理或抓到貼“牛皮癬”的居民,會有積分獎勵,“居民鏟除一個牛皮癬有2分積分,2分積分將能得到一張獎票。”很快,轄區內的“牛皮癬”就再也看不到了。
白石坡社區自啟動積分制管理以來,居民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大大提升,累計開展各類志愿服務1.9萬多次。截至今年11月底,社區收集好人好事14256條,很多難點工作在居民的支持下迎刃而解。
成效:一條街道的積分風采
自積分制管理工作開展以來,白石坡社區有1萬余人次參與,其中,表彰優秀居民800余人次,發放獎勵物資近8萬余元,兌換積分180余人,90人次排名靠前的居民還獲得了到宜昌車溪、襄陽唐城、漳河風景區旅游的機會。
社區居民做了好人好事獲得獎勵積分,實現的是一種正激勵,產生的全是正能量。金水灣小區的業主李光喜有一次在閘北街過早,當時正值上學上班高峰,狹窄的路上人擠車堵,車主們心急火燎。看到此情此景,李光喜主動做起了義務交通疏導員。社區為此給他獎勵了3分,分值雖小但示范意義卻很大。
報紙投遞員魯周群有一天送報紙經過地稅路時,遇到一輛的士倒車,被兩個垃圾桶擋住了去路。魯周群見狀,連忙停下自己的電動車,將兩個垃圾桶移走,的士車順利通行。在公交車上讓座、義務獻血、義務巡邏、為孤寡老人洗衣服等等,像這樣的好人好事不勝枚舉。
如今,每天向社區申報好人好事的不下于50人次,光榮榜上擠滿了居民的姓名和事跡。
今年5月,白石坡社區將22名積分優秀代表的風采事跡張貼上墻,他們的光輝形象亮麗了社區的街道,激勵著更多的居民投身公益事業。
白石坡社區以文明和諧為目標,以積分制管理為抓手,著力拓展社區服務、改善社區環境、發展社區文化、維護社區穩定,打造了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一流新社區。社區先后被授予“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榮譽稱號和湖北省“文明社區”“社區建設最佳示范社區”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