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消費升級。旅游消費結構、消費方式、消費領域都發生了明顯變化。“吃、住、行、游、購、娛”,出門在外,這六大消費支出的比例各占多少?景區門票價格高不高?景區購物值不值?哪些消費增長較快?哪些支出有壓縮空間?哪些消費陷阱要倍加小心?記者采訪了一些普通游客,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
旅游消費更多元個性支出成大頭
“這次去大理旅游,3天時間,光住宿就花了5000多元。我們訂了洱海邊上的‘海景客棧’,環境靜雅舒適,坐在陽臺上,水天一色,遠處的群山仿佛就在眼前,感覺棒極了。”最近,成都某會計師事務所職員劉紅全家去云南大理休假,回來時她算了一筆賬:這一趟大概花了1,2萬元,除了往返機票和景點門票,旅游支出主要用在了住宿、餐飲等方面,購物支出不超過1000元。
“出門旅行,游客消費支出方向發生了明顯變化。”上海某旅行社資深導游王一偉認為,“這些年,伴隨旅游產業升級和旅游消費觀念的轉變,出門旅游已從打卡式‘到此一游’向深度體驗式旅游轉變,消費者更加在意旅游品質、特色和體驗,個性化、享受型支出成為大頭。”
——購物型消費有所減少。“網購平臺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旅游消費觀。以前旅游我會花不少錢購買當地特產送給親朋好友。現在我會在電商平臺搜索一下,如果有一樣的商品,當然是在網上買更方便,不用自己隨身攜帶,而且價格更便宜。”劉紅說。
中國旅游研究院和馬蜂窩旅行網共同發布的《全球自由行報告》顯示,去年我國自由行游客的境內購物消費同比下降41.5%,境外購物消費同比下降37.2%。
——享受型消費受到歡迎。“游客對于體驗當地生活方式的需求日益增長。美食、城市休閑、深度體驗、療養等當地化的旅游體驗最受青睞。”北京聯合大學中國旅游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偉說,不僅自由行游客的旅游需求趨于多元化,即便是參團游客。對目的地深度體驗項目的需求也在加強,旅游消費更顯個性化、特色化。
數據顯示,隨著“80后”“90后”成為出游主力,品質游、深度游、定制游等高端產品走俏。游客花在美食、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消費比重大幅增加。2017年我國游客境內旅游餐飲消費同比增長201%。境外旅游餐飲消費同比增長14%。
“以前帶團去廈門,游客主要是觀景、拍照等。現在游客會花更多的錢去體驗當地美食,參加特色娛樂項目,比如廈門五緣灣帆船體驗以及5小時老廈門美食體驗就很受歡迎。”王一偉說。
——住宿貼近當地人生活。“當下的潮流住宿選擇是民宿。此外,性價比高的青年旅社、風景優美的特色酒店、海景房等也是人們熱衷的住宿選擇。”王一偉說。
途家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8月份,廈門民宿訂單量增長3倍。最火房型為2室和3室的家庭套房,3室及以上的大戶型房源因庫存量較少,呈供不應求的狀態。
門票支出比重大繼續降價有空間
“國慶假期我開車帶全家去青島玩了幾天。今年‘十一’,嶗山景區進一步降低了門票價格,我們一家四口,門票費用能節省200多元。”江蘇鹽城某銀行職員張青說。
為幫助游客減少在景區門票等方面的支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6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確保2018年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工作取得實效。
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數據,截至“十一”黃金周前,全國各地已出臺實施或發文向社會公布了981個景區免費開放或降價措施,其中免費開放74個,降價907個。降價的907個景區中,降幅超過20%的有491個;降幅超過30%的有214個。云南石林、大理三塔、玉龍雪山以及廣西桂林漓江、福建武夷山、湖南張家界、陜西兵馬俑、江西三清山、新疆喀納斯等景區均實行了降價。
張青說,國內5A級景區門票價格普遍上百元、數百元。有時候,一趟下來。花在門票方面的支出可能占全部支出的一半以上。“希望景區門票更便宜些,省下來的錢可以用來感受當地文化、民風民俗,把錢花在刀刃上。”
除了降低景區門票價格,景區索道、纜車票價動輒上百元,也有不少降價空間:有些風景名勝區有規定停車區,游客不得不換乘擺渡車,幾公里的路程收費頗高;有些景區將旅游資源化整為零,景區大門的門票價格降了,但在景區內部設立了不少獨立景點,每個景點圈起來單獨收費……凡此種種,均與國家降低門票價格的初衷相悖,不利于提升消費者的旅游意愿。
曾博偉認為,進一步推動景區降低門票價格,需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一方面景區積極開拓收入來源,留住游客,擺脫對門票收入的依賴;另一方面,增加公共財政對景區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減輕景區在開拓、維護旅游資源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