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南籍作家張——(本名張義)出書并在微博上發布“懸賞公告”:挑出一個錯者即獎1001元。2017年,白平挑出172處錯誤,將張一一告上法庭索要17萬多元賞金。今年7月9日,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宣判,白平挑出的172處錯誤中18處為知識性錯誤,以一字1001元的懸賞額判處張一一向白平支付18018元。
懸賞門
白平在網絡上有“挑錯教授”名號,于丹、易中天、錢文忠、紀連海等一眾名人,都曾是他的挑錯對象。迄今因挑錯影響最大的是他與作家閻崇年的那場官司,此事被人戲稱為“懸賞門”。
2009年6月,閻崇年所校注《康熙順天府志》出版,同年9月12日《北京晨報》在報道中提到“閻崇年也希望讀者來監督,挑出一個錯,獎金1000元”。此前。白平就已從書中不斷挑錯,往個人博客上發文章,“連篇累牘地發,就等于在折騰他”。后來在與朋友打撲克牌時。有位法律系的老師說此事可以上法院,這時白平才動了念頭。最終,法院終審判決:“閻崇年與到家采訪記者的談話不宜被認定為以公開方式發表的聲明。記者所發表的是新聞稿件,也并非受閻崇年委托發表的懸賞聲明。”而張一一闖入白平的視線純屬偶然,正是因為“閻崇年”這三個字。
2012年。張一一出版《帶三只眼看國人》。當年3月25日,他發布“懸賞”微博:凡挑出《帶三只眼看國人》1個錯者,即獎勵1001元。這條微博最末寫道:“絕不像閻崇年老頭般耍無賴不認賬!”那到底為何要承諾“懸賞”?張一一坦言:“在這個年頭,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或者作家來說,市場確實不大好。要靠賣書生存比較難,確實需要一些網絡化的手段,我當時是為了宣傳。”
就像小學語文老師批改作業
直至今年7月13日接受采訪時,張一一都沒有完整看過一遍那份詳列172處錯的“挑錯清單”。
“看到前幾個就看不下去了,很多都是白平主觀臆斷,而且我很自信,挑幾處錯誤是正常,但一百多處是不可能的。”張一一說:“哪怕我有錯,我也承擔得起。有幾處錯誤無所謂,賠個萬把塊錢無所謂。沒想到他挑出一百多處。”
“白平就像小學語文老師給學生批改作業一樣,太細致了,”張一一的代理律師晏艷說,“但每個作家對語言的駕馭能力和創新能力是不同的。”而在白平看來,與張一一的官司他勝券在握:公開發布的微博便是證據,他也對自己挑出的172處錯誤滿懷信心。庭審爭議的焦點之一是如何評判白平挑出的錯誤。據雙方律師介紹,目前國內沒有專門的權威機構提供文學作品鑒定服務。因此,雙方各執一詞,一度陷入僵局。
在白平的邀請下,來自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的兩名退休教授張仁和王卯根成為專家證人。但兩位專家對白平挑錯的意見也并非完全一致。王卯根告訴記者,主要的分歧有兩方面,“一是結構助詞的、地、得的使用,二是雙重否定句式的使用”。
法院認可張一一提出的懸賞范圍僅限知識性錯誤,以此將白平挑出的172處錯誤縮減為28處,采納專家鑒定意見后,確定其中存在錯誤的有18處,判處張一一向白平支付18018元。目前雙方均對法院判決結果不滿,擬提起上訴。
挑錯只是讀書的衍生品
“人們以為我是專門挑錯的,其實挑錯只是在讀書過程中發現問題,只不過是一種讀書的衍生產品。”白平說。白平一直從事古代漢語教學,研究方向是校勘訓詁。“不讀古書入不了這個圈子。”他說,有些古書在傳抄過程中遺留各種問題,有的是學者想當然的注解,古漢語研究者要去找到這些問題,就像捕捉歷史森林的蟲子。
就連白平的代理律師,也是因為挑錯才結緣的。白平寫詩有個習慣。該用句號時,愛用小圓點代替。有次他收到一名網友的郵件,指出他標點符號使用的問題。白平因此結識了當時在北京合川律師事務所的王德怡,之后王德怡成了白平兩起懸賞官司的代理律師。
然而,盡管白平視挑錯為讀書人的本分,但一件學術上的事,為何要“越界”,為何要故意向社會蔓延并引發爭議?“想傍名人炒作”“靠罵名人出名”,這些是網上對他最多的爭議。就連同事們也曾經拿白平開玩笑,說萬一贏了閻崇年的錢怎么辦,白平總是哈哈一笑,回道:“給學生們做學問唄。”
“他從不刻意把自己塑造成正義形象,還經常拿這個開涮。”山西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趙瑞鎖說,只有白平周圍的人才了解,在學問上的較真對白平來說是一件很享受的事。“他一貫是這樣。”提到白平所打的官司,他的學生岳海燕脫口而出。她剛入學時就知道,白平以教學嚴格、治學嚴謹在學生之間聞名,“簡而言之,不要對他挑錯感到意外。他就是這樣的人”。
有意思的是,白平與閻崇年的那場官司,終審判決雖然“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但判決書中指明:“白平作為專職的文學工作者,能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認真研究古籍,雖主觀上有對新聞報道的法律效力的誤讀,但客觀上對于文學古籍研究和出版社發行工作起到了積極的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