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最新電影《影》,是一部關于替身與主人的恩怨故事。其故事脫胎于三國,片中雙方爭奪的主要根據地境州,應是影射荊州。暗藏于斗室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男主角子虞,原型估計是周瑜,而性格反復的沛王,原型應該是吳主孫權。雖然此片開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腦洞,但史書并無周、魯、呂、陸等孫吳大都督用替身的記載。不過,歷史上有關替身的故事倒比比皆是。
早在春秋時期,齊國國君就發掘出替身的妙用。
齊桓公的哥哥齊襄公昏庸無能,荒淫無度,此人平生一大“壯舉”,就是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文姜亂倫,并為此派人殺了妹夫魯桓公。
這么不靠譜的主,肯定要出岔子的。有一次,齊襄公外出打獵,一頭野豬竄出來,把他嚇得不輕,當場從車上摔下來,受了重傷。被抬到行宮里躺了N天。
齊襄公的堂弟公孫無知圖謀不軌,便伙同奸臣發動政變,闖入行宮,來到齊襄公床前,將床上人干掉。
但是,被殺的這個人并非齊襄公,而是他常年培養的替身孟陽。
公孫無知仔細一看這尸體,有些納悶:“這人不是國君,長得不像啊。”
齊襄公就是點背,沒來得及跑遠,躲在門后面。腳都露出來了。替身犧牲自己也救不了他,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公孫無知雖然名叫“無知”,人卻很機智。才過一會兒就發現門后的齊襄公。派人將他拖出來,亂刀砍死。
齊襄公死后。公孫無知自立為國君,此次政變后,國內局勢動蕩,他很快又被齊國大臣拉下馬。
歷史,有時會把機會留給最適合的人。公元前685年,齊襄公的弟弟小白歷經艱難險阻,緊急趕回齊國即位,不止平息了內亂,還開創一方霸業,是為齊桓公。
公元前585年,齊攻魯、衛。
魯、衛兩國向晉國求援,晉景公當機立斷,派大軍前往,領兵的是名將郤克。兩軍在章地交戰。眼見齊軍將敗,齊頃公侍臣逢丑父急中生智,與齊頃公交換了衣服和位置。齊頃公假裝為車右(駕車人右邊的武士),逄丑父改穿齊頃公的甲胄。
隨后,晉將韓厥殺到齊頃公車前,將車上人俘虜。他以為自己將要立下大功,喜不自勝,特意戲弄齊頃公,拜伏在車前,說:“敝國國君派遣在下援救魯、衛兩國。”
齊頃公怒不可遏。但又不能暴露自己。韓厥將齊頃公和逄丑父押解回營,路上,假裝齊頃公的逢丑父稱自己口渴,取出一瓢對身邊的齊頃公說:“我渴了,去取水來。”
韓厥不疑,于是齊頃公以打水為由,偷偷逃走,又在沿途齊軍將士的幫助下安全撤離。
韓厥帶著逢丑父回到晉軍大營,郤克見過齊頃公,當然知道中計了。當即要殺逢丑父泄憤。逄丑父道:“今日我若代國君而死,今后恐怕為人臣者就沒有人敢忠于國君了!”
郤克畢竟還是正人君子。轉念一想,殺了忠臣,不吉利,就把逢丑父放了。逢丑父的“替身”任務圓滿完成,回到齊國,毫發未損。
有人用替身是為了脫險。
公元190年,各方牧守興兵討伐董卓,大部分在隔岸觀火打醬油,真正出力的不多。長沙太守孫堅算是難得的給力隊友,跟董卓軍交手數次,華雄就是孫堅所部斬的,沒關二爺啥事。
之后,孫堅率軍與董卓麾下的徐榮在梁縣交兵,怎奈何寡不敵眾,打不過,只能跑了。
徐榮軍緊追不舍,孫堅一時難以脫身,幸虧部將祖茂出手相救。孫堅平時愛戴紅頭巾,在戰場上很顯眼,日后征荊州,孤軍入峴山,會被黃祖軍輕而易舉射殺,可能也與此有關。在危急時刻,孫堅將紅頭巾戴到祖茂頭上。徐榮部下眾騎果然將祖茂當成孫堅,趨馬追趕,孫堅則趁機從小路逃脫。
祖茂勢單力薄,眼看對方就要追上,情急之下,飛身下馬,將紅頭巾戴到路邊一根燒過的柱子上,自己躲到草叢里。
徐榮軍圍著柱子轉了半天。定睛一看,知道自己被耍了,方才各自散去。
孫堅與祖茂的這招替身之計,默契無間,可給32個贊。
也有人用替身是為了面子。
有一回,曹操要接見匈奴使臣。曹操雖是一代英主,就是顏值不高,覺得自己的相貌不足以威懾匈奴人,于是請崔琰充當替身,代替他接見使臣。崔琰出身名門望族,長相英俊,氣質威嚴,那是出了名的帥哥,讓他代表大漢,倍兒有面子。
曹操自己則站在坐榻之側,手握寶刀,假裝侍衛。
匈奴使臣來了,雙方就漢匈關系進行了友好磋商和深入探討,氣氛十分融洽。事后,曹操偷偷派人問匈奴使臣:“你覺得曹丞相這人怎么樣?”
匈奴使臣似乎早已看穿一切,答道:“丞相儀容風采非常人可比,風雅高尚讓人向往,但是,他那床頭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匈奴使臣若是慧眼識珠,必有過人之能,不可放虎歸山,更不可讓他妄議漢相。曹操是典型的多重人格,他聽說后,立馬派人把這個匈奴人殺了,呵呵,就你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