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文對學生進行師徒定位與配對,制定相關師徒制度,充分利用學生的時間價值,通過“好帶差”的二人組合,提出了“一師一徒”教學形式,并在教學工作中進行了實踐與研究。實踐證明,該教學形式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一師一徒”教學形式;師徒分類;制度制定;教學安排
通過對小組合作制的不足的思考以及對學徒制的具體應用研究,筆者提出“一師一徒”教學形式,并將該種教學形式在學校進行實踐與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將以筆者在《記賬憑證填制與審核》課程中的實施來說明“一師一徒”的實踐與探索。
“一師一徒”是一好生和一后進生組成師徒結對,充分利用身邊的有效資源,通過“好帶差”的二人組合,讓師傅帶領徒弟互學互改,以兵教兵,而且能夠極致利用學生時間價值的一種教學形式。
運用該教學形式需要做以下幾件事:1.對學生的專業知識、講解能力和主動性進行了解,分為是否善于講解的優等生、是否善于思考的中等生和是否主動學習的差等生這樣六個類別,并進行師徒配對;2.根據班級情況,制定相關激勵和懲罰制度,對師徒管理進行制度規定,及時告知師徒職責、獎勵以及懲罰;3.在教學安排上,也不能按照原來的教學滿堂灌,而是要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師徒之間可以充分地交流。
該教學形式已經在我校開始實踐,已經完成15會計1《記賬憑證填制與審核》的實踐。接下來筆者仔細說明“一師一徒”教學形式的實施。
(一)師徒分類與定位
首先,該種教學形式需要對學生進行摸底測試,讓他們在一開始進行《基礎會計》專業考試,了解其對基礎課程的掌握程度。根據考試成績分析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將學生分成三大類:優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但是又不僅限于這樣的分類,對學生講解能力和自主性的分類更為重要。接下來我要求學生逐個講解題目,并對他們的講解能力從1到10進行打分,記錄下每個學生的講解能力值,同時觀察學生的膽識和自主性。當然,不是每一個被定位成師傅的學生的講解能力和自主性都很強,因而如何在后期的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講解能力和自主性也是急需關注的一個問題。
除此之外,在師徒配對時,還要考慮一些額外的因素,如身高和學生之間的情感問題。如果一個很高和一個很矮的學生做師徒,那位置編排時,便不知道該安排在教室前方還是后方;如果學生之間有矛盾,安排他們當師徒,勢必是沒有效果的。最后讓師傅和徒弟做同桌,以便他們的溝通和交流。
(二)制度制定與布置
制定師徒的制度非常重要,因為沒有人愿意犧牲自己玩耍的時間去教別人。所以如何激勵師傅去教是重中之重,制度可以有共性,但也要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
筆者采用的是師徒捆綁式,讓師徒的榮譽在一起,成績在一起,懲罰也在一起。每次考試后我都進行排名,但是排名的標準不是個人成績,而是師傅和徒弟的分數加在一起。當然,單純看總分的高低也是不公平的,筆者將師徒的總分進行排名,每一次都標記出他們在班級的排名,下一次排名如果有進步則獎勵,這樣學生便有了動力。獎勵根據學生的喜好來確定。如筆者曾經實踐的一個班級采用的是獎勵卡,進步一名獎勵一張“免作業”卡,也就是說師徒二人可以選擇有一次作業不寫。獎勵卡有很多,有免補考卡、免跑操卡、免值日卡等,對學生具有很大的誘惑力。
有的師傅對于是否有獎勵無所謂,只是自顧自地學習,不去教自己的徒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必須讓師傅擔當起應有的職責。比如通常每次考試如果沒有達到要求的分數線,便要求學生周五留下補考,那些擔任師傅的學生成績偏好,基本不需要補考,但是徒弟留下便是常態。對此,我要求,如果徒弟留下補考,師傅必須留下陪同,直到通過為止。這樣的規定讓學生恨得牙癢癢,但是師傅不得不利用平時的時間給徒弟好好地補課,爭取能夠在補考時早點回家;而且這樣的規定也無形中給了徒弟很大的壓力,他的學習不再是個人的事,如果他不努力,他的師傅也得陪著他補考,所以這樣的心態也會促使他們認真準備考試。
(三)教學安排與實施
針對“一師一徒”制,我在課堂上的安排也會有一定的區別。在布置完成課堂作業時,師傅肯定會比徒弟完成得快,在常規的課堂中,這個時候師傅無事可做,只能發呆,無聊,更有甚者會找其他學生聊天,嚴重影響了課堂紀律。“一師一徒”制則不同,已經完成任務的師傅可以監督自己的徒弟是否完成,在完成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而徒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也能夠隨時隨地地問師傅,這就解決了教師的分身乏術問題。幾分鐘后,由師傅來說一說徒弟提出的但是自己無法解答的疑惑,當然這個時候教師不要立刻解答,要先詢問其他的配對師傅,由其他師傅解答,教師及時加以點評并鼓勵,更加提高了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鉆研能力,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除了課堂上,在課外該教學形式也能很好地發揮作用。每個教師教的班級不止一個,每個星期有的課也只是那么幾節,教師課后不可能一直待在教室,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課后想問卻找不到教師的現象,或者有的學生知道教師辦公室在哪,但一想到很遠,也就打消了自己的念頭。“一師一徒”制則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師傅就在身邊,師傅無時不在,遇到問題立刻問師傅,把疑惑第一時間解決,可以在課間問,可以在夜自修時問,還可以在寢室問。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因為很多學生很害羞,覺得問老師很難堪,但是問同學就不一樣了,同學是跟自己親密的伙伴,是一起生活、學習的朋友,向自己的朋友開口問問題不是什么難事。
在“一師一徒”的教學形式下,我班在《記賬憑證填制與審核》這門課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從一開始的基礎會計的摸底測試的只有70%及格、10%優秀率的成績,到期末已經達到了100%的合格率、35%的優秀率。學生也習慣了這樣的教學形式,學習效率極高,把原本需要兩學期才能學完的課程在一學期便完成,而且學習效果也極佳。
“一師一徒”教學形式在實踐中給我帶來了很多收獲,也達到了我想要的教學效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了學生的學習潛力,提高了學習效率。最重要的是,該教學形式能夠充分利用學生,把教學資源擴大,把時間價值最大化,使學生在產生疑惑時能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1]施亞楠.論開展小組合作構建中職會計魅力課堂[J].成才之路,2016(34):55.
[2]陳軍輝.中職汽修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之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 2017(05).